我是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等待和整整四分钟的惊惧后写下这篇文章的。
为什么这么说?
我木然地看着草丛里威风凛凛的恐龙模型,无聊地等着乘坐期待以久的过山车。因为过山车过于火爆,狭窄的等待处排起了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长龙,抱怨声和叹息声不绝于耳。
队伍缓慢移动,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我仿佛过了一个世纪。这时,天已经黑得像化不开的墨一样,只有几颗星星咧嘴嘻笑。
终于,我坐上了过山车。起步就是一个几乎九十度的垂直上坡,还没等我们做好准备,过山车便以“超光速”呼啸而下。老爸吓坏了,不顾形象地疯狂大喊起来。我心里也有点害怕,但看到老爸的样子,忍不住暗暗窃笑:起步这一关,我通过了。
“哇,呀!”“不要呀!”“为啥还要倒着跑呀!”
发了疯似的向前跑的过山车突然停了,只听“咯吱”一声,它竟然不怀好意地飞速后退。好巧不巧,我就坐在最后一排。过山车像一只张牙舞爪的老虎,用尽全部的力气一路狂奔。我慌张极了,忍不住大喊了一声:“哇——呀!”此时,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人在前面飞,魂在后面追”!
“哐”的一声,我身上一轻,几秒钟的失重感让我以为电路发生故障了,不禁心头一紧,接着“嘭”的一声,我重重地落到了座椅上。此时的我已经被吓到魂不附体,刚刚七拼八凑起来的一点点勇气彻底抛下麻木的肉体,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过山车重又向前,飞驰了一段,灵魂终于气喘吁吁地追上了我,看到前面就是终点,吊到喉咙的心终于放下了,我不禁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哇呀,可算到终点了!
下车后,我浑身都麻木了,双腿软得像棉花一样,抖个不停。我努力把力气集中在双腿上,颤颤巍巍地向出口挪去。
辛辛苦苦地等了一个半小时,经历了整整四分钟的风驰电掣,最后落得个“魂飞魄散”的下场。哇,呀!
(指导老师:王金娣)
点评
还没有看文章,仅仅从标题中就能大致猜测到,小作者一定是对某件事情充满了惊讶,而且这件事应该非常刺激。这种直观而强烈的情感表达很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人好奇文章究竟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中也多次出现“哇,呀!”——从开始的无聊等待,到快速行驶时别人发出的“哇,呀”,再到“我”因为惊惧与慌张发出的“哇,呀”,还有到达终点后如释重负的“哇呀”,巧妙地隐藏了小作者的情感变化,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当然了,小作者的语言功底也很不错,大量细腻而富有画面感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坐过山车的惊险与刺激环境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罗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