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之花开满心田

2024-07-30 00:00:00闫芯蕊

从《罗刹海市》中道出的人生无常,到指鼠为鸭的食堂闹剧,让我们看到了推进美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美育之花开满心田,这攸关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推进美育,提升公众的审美能力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诚然,当代社会仍然存在一些美丑不分、是非颠倒、价值观扭曲的怪象,但是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看到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要看到黑暗疵点背后的广阔天幕,看到法治体系正在日益健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正在从向深入,看到还有许多有为青年矢志拼搏,以追梦践履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青春模样。

个人修心,擦亮发现美的眼睛。父母充满关爱的眼神,同窗相互鼓励的话语,战友并肩携手的默契,都是生活之美。阳光灿烂的笑容是美,齐耳精干的短发是美,矫健有力的身形是美。或许,生活中也还有诸多的美,只是我们缺少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去发现、去体会、去创造,我们就能感受到真善美,让光明驱散阴霾,更为辩证地看待我们的人生、社会和国家。

家校携手,孕育创造美的果实。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和谐民主、宽松友爱的家庭环境,自由活泼、健康向上的学校氛围,有助于青年人发展对美的鉴赏力和感受力。感谢父母,感恩师长,让我们擦亮了发现美的慧眼,也身体力行去践行真善美的时代风尚。

社会奠基,厚培真善美的沃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这些都是美的窗口。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对社会而言,厚植真善美的沃土,提升公众的审美能力,任重而道远。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青年更要重视自我的心灵抚育和人格养成,提升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焕发想象美和创造美的伟力。美育育人,成己达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我们携手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共同打造一个美好和谐的地球村落。

【山西大同市煤矿第二中学校】

◆点评

作文从培育审美能力入手,以材料为引,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结构严谨,从个人修身、家校携手、社会共育等三个维度来谈培育审美能力的具体举措。论证角度有梯度,论据选择用心,富有生活细节。整体论证思辨性强,高屋建瓴。尾段语言优美,总结上文,号召有力度、有温度。

◆适用素材

一、相关名言

1.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习近平

2.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在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朱光潜

3.美是唯一的真实,当它到来时,一切都形同虚设。——顾城

4.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5.审美,是一个民族对自身生活最为敏锐的感知,失去了审美能力的民族,无法分辨善与恶,也无法分辨真实和虚伪。——陈丹青

二、其他论据

1.审美,是一门必修课。读书人修行的书斋,不在乎大小,逼仄也无妨,所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中国人用书房中的长物,如一个茶瓯、一本旧书、一幅有年份的字画、一方汉砖凿就的铭砚,滋养着身心。中国人从线条原点出发,创造了方块汉字。从方块汉字,到金石勒刻,到纸笺棰拓,再到毛笔颖拓,一路过来,养成了最温文儒雅的样子。

2.“臭名也是名”“丑红也是红”……一段时间以来,靠炫丑出圈的人不在少数,似乎隔段时间就有人靠大肆炫丑来吸睛圈粉,且一次又一次刷新下限。更吊诡的是,外界讽刺、声讨不绝,对黑红丑红们却没什么杀伤力,转过头来这些人还常能借此收割一波流量,甚至赚个盆满钵溢。“高铁霸座男”不知廉耻,一度靠蹭热度成了“大V”;“不可能打工”的周某,刚刚出狱差点儿就签约了经纪公司;郭美美出狱后继续炫富,还到处接“商演”;马保国腆着脸皮哗众取宠,还要开课、出书、收弟子、拍电影……这种审丑“狂欢”真乃咄咄怪事。

【杜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