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元九:功勋不响,尽燃其光

2024-07-30 00:00:00

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战乱中赴美留学的陆元九一心想要“学点新东西”,师从“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德雷珀教授,成为世界第一位惯性导航领域的博士,开始探索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内容。学成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成为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我国惯性导航领域的探路者和奠基者,以“不失一分”的态度和严谨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回国后,恰逢我国启动人造卫星项目,他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用两个月时间研制出运载火箭结构图和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研制惯性器件有一定难度,研制高精度测试设备难度更大。残酷的现实令陆元九等人认识到:“不能依赖别人,否则总是落在后面。”于是,他们下定决心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全力推动惯导测试中心建设。

1996年2月,长征三号乙因飞行姿态出现问题导致星箭俱毁,给我国航天业带来巨大损失,当时76岁的陆元九勇挑重担,立刻赶到西昌发射场开展调查工作,他不顾年事已高连日工作,仔细检查每一项数据,最终把原因锁定在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此后,陆元九总结教训,提出“99分都是不及格”,第二年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我国航天事业走出阴霾,此后开启了“嫦娥”“祝融”“羲和”“天和”等一系列新征程。

2021年,陆元九以101岁的高龄成为“七一勋章”的最年长获得者。他将这枚勋章视作全体航天工作者的荣誉:“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素材解读

陆元九百岁高龄不改壮志雄心,严谨细心履行航天使命。数十年间,他始终坚持为人民与国家利益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哪怕已是期颐之年,仍然在为我国航天事业发挥余热。他常说:“上天产品,99分也是不及格。”他牢记学以报国的使命担当,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