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黑土地打出“组合拳” 守好粮食安全“压舱石”

2024-07-30 00:00:00

2023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通过,其中第十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黑土地保护制度”,从法律上规定了要在国家层面建立黑土地保护制度,这对于不断完善黑土地保护制度和法律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良法善治,在于法之必行。一直以来,黑土地保护难点多、情况复杂,国家与地方纷纷出台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织密法律之网,打响黑土地保卫战。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让黑土地再一次焕发生机。《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黑土耕地保护的通知》《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等一系列关于黑土地保护的政策陆续出台,为黑土地保护建章立制。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守护好“中国粮仓”。在土地管理、耕地保护、水土保持等法律的基础上,《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等地方保护法律法规相继建立。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土地是全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用好黑土地,打出“组合拳”。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杜国明认为,促进黑土地的保护性耕作与合理利用需要政府、企业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努力。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方式,才能实现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素材解读

保护生态环境,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的健全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文明的发展程度。国家法律条例的通过与出台,增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章节,增加黑土资源保护与监管条款,是从法律层面重视生态文明发展,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拥有了法律的保障。

【王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