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素材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巡护员梁春平,登上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获评敬业奉献好人。
作为一名巡护员,每人平均每年要步行2000多公里山路,相当于绵阳到上海的距离,不仅要面对高海拔以及天气突变的恶劣环境,还要随时提防野兽出现。尤其是冬季巡护,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只要一停下来汗水就会结冰,立刻就会体验到什么叫“冰火两重天”。常年风雨侵蚀,让梁春平患上了关节炎。即便如此,他和队友也需要对区域内20多条相对固定的路线进行巡护,每年至少要走四次,总监测里程达280多公里。
为了丰富物种监测内容,2006年,王朗自然保护区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将两栖爬行动物纳入了监测范围。而此时,保护区内并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好学的梁春平得知这一消息后,激动不已,第一时间主动报名。经平武县相关部门推荐,他争取到了前往成都生物研究所进行系统学习的机会。学成归来,梁春平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不仅为保护区提供了大量一手的研究资料,同时还配合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在王朗开展科研工作。
梁春平先后参与保护区科研监测与科研合作项目几十余个,连续不间断主导实施“王朗两栖爬行类动物监测”达17年。如今,王朗自然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的监测种类已达八类。现在,梁春平成了保护区小有名气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专家”。在梁春平看来,既然做的是这份工作,就必须把它做得更好更出色,“不论工作多苦多累、枯燥无味,守住生态红线,守护一方生灵,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就是最大的意义。”
◆素材解读
梁春平默默守护动植物王国,不怕苦、不怕累,以长年累月的坚持,诠释了敬业奉献的内涵。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取,为保护区的“两栖爬行类动物监测”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成为这方面小有名气的专家。守住生态红线,保护一方生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应只是梁春平的责任,更应成为我们全人类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