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积累
“忘却什么都可以,不能忘却祖国,这是我们的生命之本,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90年代初,国家还未腾飞,远在法国当公派访问学者的王树国由于能力出众,不久便成为实验室的中流砥柱。
许多实验室的学者都建议他留下来,有教授甚至因为欣赏他的才华,自愿为他推荐研究院的工作。但面对这些丰厚的待遇,王树国并未动容。他时刻铭记着,自己公派出国访学的使命,日日夜夜泡在实验室里早出晚归,只为了多学一点知识,希望未来能够报效国家。当“863计划”需要他为国内的机器人领域作贡献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便选择回国。只因为,在他的心中,家与国,有着最独特的地位。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机遇,是时代的馈赠,是伴随着国家发展而得来的。
王树国说:“面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现代化社会巨大的差异,那种压力突然让你感觉到,你需要奋斗,需要让国家变得更好。”“其实,我认为在校企之间,大学的责任更大一些,我们应更主动一点,不要习惯等着企业找过来,大学更需要转变观念,要打开围墙,主动去融入社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王树国曾就产教融合现在面临的最大阻碍提出见解。
他习惯“往前闯”,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几乎成为他职业生涯的主旋律。2019年,在储能市场尚未火爆之前,西安交大就已经申报了该专业,2020年获国家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储能专业。在去年6月,已经迎来了28名首届毕业生。
从创新港打破藩篱,到西交大科转项目在陕西“遍地开花”,学校改革成效初显。2023年毕业季,王树国在大雨中脱稿演讲15分钟,特别是殷殷嘱咐学子,不要错过第四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机会。在西交大已经迎接新浪潮之时,部分高校似乎还在“沉睡”之中。在王树国的带领下,西交大多年来步履不停,成为新时代高校圈的“弄潮儿”。
◆素材解读
王树国常常被人用“亲和、儒雅”等词来形容,网上流传的视频里,他讲话慢条斯理,但又洋溢着激情和力量。从国外到国内,从繁华的都市到祖国的西部,他始终都坚持扎根西北,不畏艰难困苦,亦不忘初心使命。在王树国的心中,家与国有着最独特的地位。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机遇是时代的馈赠,是伴随着国家发展而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