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024-07-30 00:00:00

“改革先锋”“七一勋章”获得者

于漪,1929年2月出生,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并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被誉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

1951年,于漪从复旦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迄今68载,从未离开过基础教育的讲台。她为自己准备了“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优点,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白天,她站在教室窗外,看别的教师怎么上课;晚上,对着参考书仔细琢磨。就这样,精彩的思考成为了她教学中的养分,缺点也慢慢克服,教学育人渐入佳境。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怀江河世界,渡人无数,桃李万千;她坚持教文育人,主讲了2000节省市级以上公开课,写下数百万字教育著述,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她从语文教学改革起步,推动全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改革,获得了来自政府和业界的所有荣誉。

于漪,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虽然她有许多个称呼,但她最喜欢的称呼还是“老师”。上海等六个省市的高一年级,启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等三科新教材,90岁的于漪拖着病痛的身体,针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制定提出建议,依然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最前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她说:“老师使我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懂得做人道理,做老师是件了不起的事,这是我这辈子最崇高的目标。”

◆素材解读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在这方面,于漪老师是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对待孩子应当丹心一片。是全心全意,还是三心二意,学生心中一清二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把真爱播洒到学生心中,老师才在学生心中有位置”。于漪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凭借对语文教学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与学生共建立意高远的精神大厦。

◆适用话题

精神追求 热爱工作 崇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