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心中永远高扬的旗帜,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从航天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从载人航天精神到探月精神,再到新时代的北斗精神,中国的航天精神根植于同一片沃土,拥有相同的精神根脉。
热爱祖国的根本内核。爱国,是航天人的底色,也是航天精神最重要的特征。上世纪80年代,当钱学森同志在推动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时,对科研人员提出的要求是,我们的弹着区一定要比外国人的小。这既说明钱老的技术自信,也表明了他内心深处浓浓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凭着“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家国情怀,孙家栋院士以75岁高龄出任我国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为航天事业鞠躬尽瘁。一部中国航天发展史,就是一代代航天人爱国报国的奋斗史、奉献史。
自力更生的立业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中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从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开始,毛泽东就确定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上世纪90年代,16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空间站启动研制,中国申请参加,遭到了西方世界航天大国的一致反对。北斗导航工程更是我国积极寻求与欧洲合作,屡次碰壁后,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的重大胜利。
改革创新的时代要义。航天精神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就是我国航天事业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过程。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取得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靠的就是将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靠的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天问”探火、“羲和”逐日、空间站遨游星辰,走过的路昭示我们,勇于改革者胜,善于创新者成。
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航天人的奉献是长年累月的忍耐寂寞,是鲜血汗水的无悔付出,是掌声背后的默默坚守。从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事业开拓者,到隐身戈壁的创业大军,到开赴云贵川陕等地深山老林开发“大三线”的无名英雄,再到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新一代航天生力军,几代航天人使命相连,接续奋斗,不计得失,无怨无悔,立志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铸就了我国航天大国的地位。
(选自《红旗文稿》2023年8月10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从无到有,从独立自主到不断创新,中国航天筚路蓝缕,一路披荆斩棘,问鼎苍穹。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已随“神舟”升空,“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天问”探火、“羲和”逐日、空间站遨游星辰化为现实,中国人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踏出了坚实的一步。这背后,有热爱祖国的根本内核,有自力更生的立业之本,有改革创新的时代要义,有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新一代航天人要赓续传承这份精神,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步伐。
◆适用话题
航天精神 家国情怀 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