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家电巨头正在围猎光储赛道。
6月22日,“创维0碳绿色科技产业园”在深圳落地。这也是深圳首个光储充运一体化超级充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落地当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在位于宝安区的创维科技园看到,耗时约8分钟,超充电桩就可以为一辆新能源汽车充电至80%,大大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
据悉,该产业园融合了光伏发电系统、储能技术和充电桩技术,以光储充运一体化技术为核心,建立灵光充电站、工商业储能电站等,为园区与新能源汽车用户构建新能源生态系统。
当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了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他就储能战略谈及自己的观点,并回应了企业家打造个人IP等热点话题。他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企业正在转变为世界学习的对象。从国产自动化、自主化走向国际化,中国企业家更需要树立全球化的企业影响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近年来,国内家电巨头进军新能源光伏已经不是新鲜事。然而,不同于传统的光储制造企业,家电企业的入局,为市场端带来了不同的理解,也在场景化布局方面体现出差异化。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成本较高,除光伏、储能、充电三大系统的硬件建设成本外,日常运维成本与人工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创维如何看待光储投入的成本问题?黄宏生表示,相比白天1.2元/度的电网用电,“储能储电晚上是2毛多,白天是6毛多。”他坦言,有了储能以后,投资快充站的回报会大幅提升。
创维数字公司副总裁兼创维储能公司董事长赫旋也补充道,投资回本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场站充电车辆的频率,第二是当地的峰谷价差。在峰谷价差方面,“深圳完全没有问题,可以达到0.8元-1元/度电。”赫旋表示,以8—10个车位的一体化充电站为例,公司将投资215度的储能,现在一天充电量接近2000度,基本可以实现两充两放。
此外,当场站内的充电量利用率达到25%—30%的时候还可以继续扩充储能柜。“基本215度是起步标配,即便充电量比较低,也可以做到一天一放,现在平均一个车位达到200度电的时候就可以实现两充两放。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的投资回报周期在两年左右。”
赫旋还透露,今年创维计划要在全国建成50个“0碳绿色科技产业园”,同时要在全球布局超过100个面向社会车辆的光储充场站。
谈及光伏业务板块为何放在港股上市公司创维集团,而储能业务却放在A股上市公司创维数字旗下,黄宏生坦言,储能是一个核心技术,创维数字在这方面有较强的技术沉淀和庞大的技术队伍,而创维集团则是以彩电公司为龙头的上市公司,核心要素是触达C端。“都是一个集团的产业公司,先攻占领地,拿下‘上甘岭’。如果胜利了,上市了,还能再整合。”
黄宏生表示,未来的30年是光伏+储能,没有储能,光伏白天用不完、晚上用不到,就成了废电。因此,未来,全世界新能源领域市场或将是一半光伏,一半储能的格局。
流量为王的时代,企业家做IP也不再是一件“稀罕事”。营销大师雷军、话题女王董明珠,红衣大叔周鸿祎……不少企业家纷纷入局,要么是已经成为网红,要么就是走在打造流量IP的路上。
黄宏生也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位年近七旬的企业家,自去年9月发布第一条短视频以来就收获了不少人气。截至目前,其个人抖音账号的粉丝数已达54.7万人,获赞187.4万次。
在黄宏生看来,中国企业家打造个人IP十分有必要。他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正在转变为世界学习的对象。从国产自动化、自主化走向国际化,中国企业家更需要树立全球化的企业影响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中国将由过去的40多年国产替代,过渡到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崛起。这个过渡是一个极大的转变。这个极大的转变,就需要中国的创业者树立全球化的企业家精神。”
他坦言,自己十分认同传播企业家精神的做法,通过打造IP来传播就是方式之一。“要让所有的年轻创业者具有长期主义的企业家精神,在大的工业浪潮里实现精彩的人生。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我们最强烈的感受,也是当前社会的痛点。”
此外,打造IP也是创维与国内外市场深度链接的方式。
“创维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机会。”黄宏生说,以100年前美国通用电器的发展为例,其做灯泡起家,然后(把)所有的电器都做了,最终电子医疗、核磁共振,(通过)产业化成为全球一线的品牌。而创维也是如此,从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到光伏,再到汽车,在产业链全方位、全角度的覆盖,再通过打造IP与国内外市场深度链接,这都需要IP传播的帮助。
今年4月,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等媒体采访时透露,创维集团要冲击千亿营收。黄宏生说,“两年后吧,就是2025年”,希望在2025年实现这个目标。“提了千亿目标多年,现在终于见到目标就在不远处。”
“创维冲击千亿已经具备条件”,黄宏生说,从外部看,一是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新三件”,中国本土相关需求也持续上涨;二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海尔、美的、海信全品类家电“出海”取得成功,这让创维看到“出海”空间很大。
在采访中,黄宏生还透露计划将部分创新业务分拆上市,如白色家电、光伏,以及创维汽车。
黄宏生说,创维集团拥有十余个产业子公司,除了大众熟知的机顶盒与家电业务,还有2020年成立、增长快速的光伏业务,移动储能和储能充电站,其本人二次创业的新能源汽车,还有房地产物业管理、家电售后服务等等。
创维曾多次提出“千亿营收”目标——黄宏生早就有着“千亿集团”之梦。早在2012年他就为创维定下了2020年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但没有实现。2018年创维成立30周年时,提出五年内实现千亿营收;2021年,创维继续提出“新三年发展目标”,其中一项就是在2024年实现“千亿营收”的梦想。
但实际上,2023年,创维集团实现收入690.31亿元,同比增长29.1%;归母净利润96.45亿元,同比增长17.5%。目前创维距离千亿目标仍有相当距离。
对此,创维并不满意——因为强势业务彩电排名仅全国第三、全球第五,白电业务增长可观但市占率也不算靠前。这些业务均有前进的空间。
“以前创维各产业公司单打独斗,虽然船小好调头,但资源整合不够,(也)不敢整合,怕产生官僚化的问题。但企业到了一定规模,需要‘海陆空结合’作战了。”黄宏生说。
例如,将各子公司渠道整合,消费者能通过一家经销商门店就体验到创维的不同产品及服务。这样的整合已经推广至海外市场。
“我刚开会就拜访我们的经销商和分公司的团队们,他们对创维由单一彩电到整合成各个国家的经销商都可以同时经营‘白电+黑电+光伏’,包括新能源汽车(十分欢迎、支持)。”黄宏生透露,创维在泰国正整合经销商渠道,从彩电业务,拓展到白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业务,“我们光在泰国2024年的目标,相比2023年的目标就增长了3倍。”
据悉,创维2023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仅22%,国际化程度仍相对较低,而其竞争对手美的集团2023年海外收入已超过国内。创维希望未来海内外收入比例达到5:5。“陆海空兵团作战,也赋能全球的经销商,他们以前只卖彩电,或只卖白色家电,遇到交叉服务时的流程就很麻烦,现在全品类协同,一家就非常聚焦。现在出海比较成功的几个中国家电企业,都是走全品类营销路线,这个成功的经验让我们看到空间很大。”黄宏生说。
近年来家电行业整体承压,行业纷纷寻求转型。黄宏生表示,以前相关的传统产业,已经日落西山,转型变得异常激烈。
而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的兴起成为巨头们转型的契机——拥有政策扶持和市场机遇的光伏产业对企业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家电企业在制造、组装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产业链优势,也更容易拓展到光伏领域。从2021年起,分布式光伏迎来爆发,尤其是户用光伏,国内家电巨头们一度掀起在乡村农户的屋顶上“跑马圈地”的浪潮。
创维成为其中最大的获利者之一。创维光伏业务的营收,也是创维近几年的增长新动力。创维光伏公司2020年才成立,主营户用和商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如今收入占比已达33.83%。创维集团年报显示,该业务2023年收入233.54亿元,同比增长了95.28%,几近翻倍。
对于创维而言,光伏业务不仅拉高了公司的营收,在公司整体转向双碳经济上也具有另一重意义,对于创维的其他产品来说,是个打开广阔下沉市场空间的绝佳机会。黄宏生透露,创维累计建成并网运营的户用光伏电站已经超过44.2万座,在行业里目前排名前列。
事实上,在创维集团提出的“零碳智慧生活解决方案”中,汽车、家电、光伏会进行协同。不仅在给用户建光伏电站时,创维会送家电,即使是创维汽车也可以联动。创维提出过“光伏发电租汽车”,即可以租赁创维汽车给用户,其光伏发电收益能用于偿还汽车租金。
创维也已经切入绿色低碳市场的其他方方面面。2023年中,创维集团新组建成立了储能业务子公司。创维光伏之前还透露,未来2-3年内会向产业链上游布局。黄宏生表示,“储能方面也方兴未艾,有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移动储能,传统的市场也在高速地成长。新能源汽车每年有30%以上的增长,特别是今年,这块增长极比往年都大。所以,能源革命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进步。”
按照黄宏生的构想,要实现千亿目标还有另外一条路径——“现在集团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集团式经营,像美的集团;另一个方向是子公司分拆上市,像吉利集团有多家子公司分拆上市”。黄宏生说,创维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偏向于借鉴吉利模式,因为中国的新创业时代已经来临,要顺应合伙人的时代趋势。
创维集团已分拆了以机顶盒业务为主的创维数字上市。黄宏生透露,下一步,创维集团还准备把白色家电、光伏、互联网(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等)业务分拆上市,从目前业绩、盈利、独立性看,这些业务已具备分拆的条件。像创维白色家电业务抓住产品更新和国际化的机会也发展很快,最近在埃及签了一年30万台的订单。
他透露,创维集团旗下创新企业分拆上市,可以一部分在海外上市,一部分在国内上市。创维着力改善盈利、降低成本,当环境适合就申报子公司上市,不然就继续埋头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