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既明,2003年生,土家族,湖南永顺人,现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有诗作发表于《民族文学》《诗刊》《星星》《山东文学》《飞天》等刊。
在下定决心推开那扇沉重的门后,我对眼前的场景感到很诧异。很难想象一栋如此精致的独立建筑物竟然只是一个藏书馆。在推开门之前我对这栋建筑物有很多的幻想:一个落魄的贵族居所、战时军官的指挥所……但绝不是一个藏书馆。
“有人吗?”我小声地问,虽然明知这栋楼有人在的可能性很小,但出于礼貌,我还是询问了。
一个身影从另一个书架那里侧身过来,头发蓬松,不修边幅,藏在镜片后的眼睛盯着我。“请问有什么事?”他用右手整了整眼镜架,继续看着我。我此时才注意到他的左手拿着一部厚厚的书,打开的书页上有一幅插图——一个暗红的圆形物体。
“打扰了,先生。我是您的邻居,出于好奇才来到这里。”我很拘谨地回答着,并询问道,“可是先生,您是这里的主人吗?我之前一直没有见过您。这栋房子,在我遇见您以前也没有任何有人在此居住的迹象。”
“主人?我也只是短暂停留而已。”他边说边把那本印着暗红色圆圈的厚厚的书艰难地塞进书架里,我瞥见书架上那一排的另一些书籍——作者大都是些曾在数个年代里被念得发烫的名字,在这浩瀚的书海中却渺小得像颗星星。
他也是这已冷却的星星中的一颗吗?
他从梯子上下来,我走上前。他说:“既然来了,那就让你欣赏吧。”
“欣赏什么?”我问。
他没有回答,径直走向那架以古典方式回转的木质楼梯。我随他上楼,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一盏盏油灯在楼梯两旁燃着,映出一幅幅颇具年代感的画像。楼梯很长,老旧的木板在脚踏上去时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上了楼,我看到一块巨大的白布。他让我找张椅子坐下,自己开始摆弄一台旧机器。一些黑白影像开始在白布上流动:一个婴儿的出生、快速流逝的青春、父母的呼唤、无意义的唇舌碰撞……很短暂的二十五分钟,关于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青年人的故事。我想,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但在一阵停顿后,另一个画面开始流动:一个男孩在铁轨上掩面哭泣。天是灰暗的,几本书在忽明忽暗地燃烧着,黯淡的玫瑰丢在铁轨旁。
“我弄丢了爱人。”一行字在白布底端亮起。
火车碾压铁轨的声音从远处慢慢靠近,画面暗下去了,只有火车的声音逐渐变大。伴随着一声撞击和碾压物体的声音,火车行驶的声音便又逐渐减小。
画面重新亮起。我看到一些难以名状的色块,依稀可以辨认出一件衬衣,还有一些散落在铁轨旁,之后画面又逐渐暗下去。
“很诗意的死法。”我说。
“很令人羡慕。”他走到窗户旁,说,“这些景象常常出现在我梦里,就像野草在铁轨旁的石子缝隙里放肆地生长,摆脱不了。”
“像挽歌一样。”我说,“荒废而颓美。”
他点点头,沉默了几秒,然后说:
“我要走了,去很远的地方。”
“离开这里吗?可你才刚刚来到这里不久。”
“如果有兴趣,你可以留在这里直到日落之后。”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日落之后?我看了看窗外,发觉已近黄昏,暂留一会儿也无妨。况且,我对眼前的这个人有较大的兴趣。
他再也没说话,倚靠在窗户旁。今天最后的日光洒在他的脸上。我正惊异于今天的日落为何如此灿烂,烧得整个天空摇摇欲坠,就感觉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我连忙转移视线,却看见他已经在角落里燃烧了起来。
一瞬间整个房间被照得通亮。
我没有试图做什么去浇灭他身上的火焰,尽管水管就在楼下,尽管窗户离地面的距离不是很高……我只是冷冷地站着,像一只栖居在树枝上的鸟,旁观着这一切。
他热烈地燃烧着,我想起阿尔的太阳、烧碎星空的向日葵、瘦哥哥的画笔。它们的光芒也是那么闪耀,那么温暖。
他的光芒暗了下去,没有灰烬,角落里剩下一颗闪闪发光的物体。我走上前去,发现那是一颗闪亮的微型太阳,上面有美丽的雕饰,攥在手里感到很温暖。我把它别在衬衫上,紧挨着口袋里的钢笔。
[责任编辑 王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