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探讨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对营养学展开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营养学的有效改革实施路径。在营养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康观念与批判性思维。然而,教学改革过程中正面临着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师能力提高这几方面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营养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一定高尚情操的营养学人才。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稳步上升的背景下,营养学作为关注人类健康与生活品质的学科,其地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等教育领域,营养学课程不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多地注重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可见,在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推动营养学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做法不仅能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能促进学科的全面发展。
1.对营养学展开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1 迎合社会发展需要,增强人才培养质量
在新世纪背景下,人们对于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愈发强烈。因营养学与个人健康和公众福祉息息相关,所以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营养学的教学改革不仅是对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学改革背景让营养学教育不得不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挑战。如今,社会对于营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营养咨询和饮食指导,而是向着更为广泛的领域拓展。例如,健康管理、食品研发以及营养教育等。因此,营养学教学改革需要紧跟社会发展脚步,进行深刻的教学改革,不断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以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可以迅速适应并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其次,教学改革能够帮助营养学教育进一步提高整体的质量与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实践性。而教学改革则更注重引入更多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实践实训等,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营养学的研究与应用往往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而在营养学教育过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进一步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可见,教学改革可以促进营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营养学作为一门具有广泛交叉性的学科,与医学、生物、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均存在紧密关联。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我们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进而不断推动营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1.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在高等教育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举措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营养学作为教师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最贴近的学科,对其展开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针对营养学展开教学改革,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课程思政的框架下,营养学的教学不仅仅被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着重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社会性问题,进一步挖掘营养问题背后所存在的深层原因,并努力寻求问题解决方案。而这种教学模式也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创新潜能。同时,对营养学进行教学改革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营养问题不仅关乎每个人的健康,更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课程思政的有效引导,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在营养问题中所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也将对学生产生一定激励作用,使其积极投身于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中,进而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此外,教学改革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在营养学的教学实践环节,与他人展开高效合作、沟通十分重要。教师通过落实项目实践、团队协作等方式,便能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助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个人价值。
2.课程思政背景下营养学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几点挑战
2.1 教学内容整合挑战
课程思政背景下,营养学教学内容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这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首先,教师需要了解怎样确保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同时又不失思政教育的内涵。其次,因为营养学涉及的知识点众多,所以教师需要明确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让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深入了解前沿动态。同时,教师也要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方法创新挑战
在课程思政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使用启发式与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但传统的营养学教学往往侧重于单项讲授,缺少有效的互动、实践机会,这与课程思政所倡导的理念之间存在差异。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探讨怎样在保持营养学教学独特性的同时,也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如何设计出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也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
2.3 教师能力提高挑战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实践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将与教学改革的成败与质量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尤其是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营养学教学对教师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除了坚实的营养学理论基础,教师还要具备出色的思政教育技巧以及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在这其中,怎样增强教师的专业底蕴和综合素养,让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新挑战,已成为营养学教学改革中的关键议题。教师需要在这一阶段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才能确保教学内容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前瞻性。同时,教师也要熟练掌握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优化学生学习体验,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3.课程思政背景下展开营养学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3.1 优化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在营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并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开展课程之前,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中国战略等国家宏观政策与战略方向,对原有的营养学教学内容进行修订与完善,进一步突出营养学知识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紧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学议题:“珍惜粮食,均衡饮食”。这一主题旨在凸显粮食的宝贵性和均衡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品质,也是维护健康生活的基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分组探讨,思考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约粮食,实现均衡饮食。或者也可以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如“光盘行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个人行为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学习到营养学的知识,更能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展开营养学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落实多样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导向式(PBL)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学习营养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健康饮食与慢性疾病预防”的项目。在这一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比如,我们应该怎么通过调整日常饮食习惯来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呢?这个问题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挖掘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奥秘。其次,我们需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会选择一个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子课题,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防控等。这样,所有小组都能深入探究一个具体的问题,并在后续的学习环节提出有深度的见解。在资料收集阶段,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查找资源,并查阅文献,以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或专家建议。在收集到资料后,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综合这些信息,制定出一份既科学又实用的健康饮食计划。计划制定完毕后,每个小组便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饮食计划,并与其他小组展开深入的讨论,进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一环节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项目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饮食结构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健康饮食。
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落实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整体成效。
3.3 增强教师教学能力,使之适应教学改革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与推动者,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水平是影响教学改革成效的直接因素。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营养学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对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高校应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与教学改革项目,组织专题培训工作,邀请国内外营养学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需涵盖最新的营养学研究成果、跨学科教学方法等,之后再安排具有思政教育能力的教师来对营养学教师展开思政教育培训,增强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高校也可以开展跨学科研修,鼓励营养学教师参与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修课程中,有效培养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此外,高校可针对营养学设立“营养学教学创新奖”,表彰在教学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激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
3.4 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在当前的营养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需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例如,为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可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健康饮食进社区”的实践活动。首先,教师需要与社区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了解社区居民在饮食健康上的主要问题和需求,随后教师便可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社区,为居民带来个性化的营养咨询服务。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居民的饮食习惯、健康状况和影响需求,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为居民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提供营养建议。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社区内组织一系列的健康饮食宣传活动,如健康讲座、烹饪示范等。通过这些活动,社区的居民不仅能够学到营养知识,还能亲自动手制作健康美食。此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还可以给社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给高校与社区间的深度合作打下了基础,为未来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结语
在思政教育与营养学课程紧密结合的大背景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样性、教学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教育能力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等多个维度开展持续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实现“健康中国”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基金项目
课程思政背下“营养学”的教学改革(项目编号:HXJY2021J081)。
作者简介
杨妍(1992.11-),女,山西汾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营养学、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健康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