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绥县茶叶资源深加工与利用研究

2024-07-26 00:00:00于杰李维佳梁秋萍
食品界 2024年7期

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对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但目前仍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扶绥县茶叶资源的深加工与利用,提高茶叶产业附加值,对于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资源概况

扶绥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林木以速生桉树和松树为主,名树有金花茶树、姑辽茶树等。姑辽茶自然成为地区主要茶叶资源,东门镇有野生姑辽茶树5100多棵,100多棵500年以上的树木以及1000年以上的7株。扶绥县的姑辽茶现已被列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发展战略,以古茶园为依托,打造有机茶园,建设茶叶生产、旅游观光、科研展览、生态养生、茶园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已逐步培育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规模化发展模式,仅依靠春茶茶青一项收入已超200万元。

2.茶叶产业链分析

2.1 茶叶生产环节

茶叶的生产环节是全产业链的基础,需要对茶园进行规划与建设,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海拔高度、土壤等条件,培育适合当地气候的茶树品种,进行种植与管理,从茶园布局、灌溉系统、地块选择等多个方面建设规划茶园。充分考虑茶树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采摘时机对茶叶品质影响巨大,需要及时采用精细的手工采摘,严格遵循采摘标准、采摘工艺以控制采摘成本。

2.2 茶叶初加工环节

茶叶初制与揉捻是茶叶初加工中最基础的步骤,首先是新鲜茶叶进行初制和揉捻,在过程中需要注意揉捻工艺、温度控制、湿度管理等问题。其次是在发酵或杀青过程中,以温度、湿度、时间等要素作为控制要点,对不同种类茶叶采用发酵或杀青处理,形成不同风味。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促使发酵,避免茶叶的香气成分被破坏,影响后续的感官和成型。

2.3 茶叶深加工环节

在深加工方面,一种是利用花草与茶叶混合,产生独特风味的特征,通过调整花草种类、比例和混合工艺,制作成多种多样的如茉莉花、决明子茶等的花草茶,在促进茶饮料发展的同时,提高收益,带动经济发展;另一种是将产量、提取工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提取方面,对茶叶中的精油、多酚、多糖等功能性成分进行提取,用于制作香料、功能饮品,或应用于化妆品和医药品等领域。

2.4 茶叶销售与市场环节

加工后茶叶类相关产品进入市场,需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竞品分析、新品开发速度,根据市场趋势开发新品,注重品牌建设与包装设计,打造茶叶品牌,通过包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融入如花山岩画等壮族或地方元素等设计。销售方面,选择茶庄销售、电商平台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渠道,在选择适宜渠道的同时,制定合适的市场推广销售策略。

2.5 茶文化与旅游环节

利用茶园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如研学、采摘、炒茶等活动项目,增加收入,在此过程中将设施建设、导览服务、活动规划作为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茶文化传播,通过活动,传递品牌文化,提高品牌影响力,在活动策划、传媒宣传、社交媒体推广等多个方面。

茶叶的产业链在当今社会已经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对于茶叶产业链的分析可为参与者提供指导,便于更好地了解茶叶产业链各环节的特点,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决策。

3.茶叶资源深加工技术

茶叶资源深加工技术涵盖了茶叶的各个加工环节,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3.1 花草、香料茶及香薰茶袋制作技术

花草茶与香料茶的制作方法基本一致,花草茶选择玫瑰、菊花、薰衣草等新鲜、干燥、有机的花草作为主要材料,合理控制茶叶和花草的比例,确保茶叶风味和花草香气平衡,采用适当的混合工艺,使茶叶与花草充分融合,提高口感和香气。香料茶则茶为基础,如添加桂皮、陈皮等香料,赋予茶叶更多的层次与香气,经科学调配,确保香料与茶叶融合度高。香薰茶袋的制作是选择优质茶叶,添加香料,如干花、香草,提升茶袋的香气,采用无纺布或纸质材料和现代包装技术制作香薰茶袋。

3.2 茶叶精油提取与制浆深加工技术

采用蒸馏、溶剂提取、冷榨、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方法提取茶叶中的精油,控制提取时间和温度,确保提取的精油含量、品质级产品活性。制浆是将茶汁与茶叶充分融合,使用如螺旋式制浆机等的专业设备,将茶叶磨成浆状,对茶叶浆进行干燥和成型,制作成茶叶饼干、茶叶巧克力等产品。

3.3 全自动化深加工技术

全自动化生产线:将茶叶深加工生产线实现全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引入传感器和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参数,保证产品质量,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

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茶叶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同时推动茶叶产业向更高附加值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4.市场需求与趋势

4.1 当前茶叶市场的需求

首先,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度增加,茶叶因其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营养成分而备受青睐。以其天然、低热量的特点,适应了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健康养生也是当下茶饮的主流趋势之一。其次,如乌龙茶、白茶等的特色茶叶,因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消费者对茶文化和产地的关注度上升,特色品类受到广大青年的热烈追捧与欢迎。再次,由于生活的高速节奏,使得方便消费品在茶饮市场中也备受欢迎,包括花草茶、茶饮料等方便消费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快捷、便携、易于消费成为重要选择因素。最后,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产地、制作工艺等有更高的定制化需求,愿意为高品质茶叶支付更高的价格,满足自身定制化需求。

4.2 未来茶叶市场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茶具、智能泡茶器等产品将进一步改善茶叶冲泡的体验,满足现代人对便捷、智能化生活的需求,智能茶叶的发展也是势在必得。首先,在茶叶品质方面,为满足当下人群养生的需求,未来茶叶市场将更加注重茶叶的健康功能。例如,具有抗氧化、降脂降压、提神醒脑等功能的茶叶;其次,消费者对环保、生态友好的关注将影响茶叶产业,有机茶、无公害茶等受到更多关注。最后,在文化体验方面,茶文化的传承和体验式消费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茶园旅游、茶艺培训等将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同时考虑消费者对茶叶的个性化需求将进一步提升的需求,茶叶品类将更加多元化,生产商将注重创新和差异化。

综合而言,未来茶叶市场将更加注重健康、创新、文化和个性化,生产商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5.科技创新与茶叶发展

5.1 智慧茶园管理

应用传感器技术,在茶园中广泛应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气温等环境参数,实时获取茶树生长状况。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对茶园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采用无人机进行茶园巡查,可以更全面、快速地获取茶树的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等问题,结合土壤水分传感器和气象数据,实现智能化的灌溉系统,精确控制灌溉水量,降低用水成本,使茶园步入智能化、科技化。

5.2 智能农机应用

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研发智能采摘机器人,提高采摘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压力。通过土壤分析和植株状态监测,智能施肥机器人可以实现精准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利用激光技术进行茶树修剪,精确、高效地控制树冠形状,提高茶树产量和品质。从经济角度降低茶园投入,同时提高茶园智能化发展。

5.3 物联网技术应用

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茶叶生产的全程可追溯系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在茶园中布设环境监测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茶园环境的实时监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茶叶仓储进行智能化管理,实时监测储存条件,防止茶叶变质。

5.4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历史数据,进行茶叶生产的预测,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病虫害监测系统,提前发现并精确识别茶园中的病虫害问题,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茶叶的品质进行分析和评估,帮助生产者优化生产工艺。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茶叶产业的溯源系统,确保信息的透明性和真实性,提高产品信任度,区块链技术可以优化茶叶产业的供应链管理,建立更加高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6.深加工与利用策略

6.1 多元化产品开发

在花草茶方面,开发各种花草茶品类,如万寿菊花、三角梅花茶等,以满足消费者对花草茶的需求。在香料茶方面,引入茴香、肉蔻等食品香料,创新茶叶的口感,打造独特的香料茶系列。在茶叶精油产品方面,利用茶叶精油,开发眼霜、香水等护肤品,拓展茶叶的应用领域。

在高端茶叶品牌建设方面,推出高端茶叶精品系列,注重茶叶的品质、包装和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档次感。定期推出限量版,强调独特性和珍稀性,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注重与文化的结合,通过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的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推动茶叶产业多元化发展,注重创新,适应市场多元需求。

6.2 环保与有机认证

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提高企业环保形象,推动茶叶生产过程符合有机认证标准,满足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推动有机茶叶生产,避免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用生态种植技术,包括轮作、梯田、水土保持等,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减少用水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强调生态环保,推动茶叶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6.3 制定全程可追溯体系

制定茶叶生产的标准化流程,确保茶叶全程可追溯,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建立信息化系统,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方便追溯和管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建立质量标准,提升产品的市场口碑,推动茶叶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实现产业链的整合,提高整体效益。建立政、企、社会和消费者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信息透明平台,向公众传递茶叶产业的生态环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推动茶叶产业共建共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强调全程可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强消费者信任。

6.4 科技与智能化生产

引入传感器和监控系统的使用,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监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产品一致性。结合大数据,分析市场趋势、消费者喜好,优化生产计划和策略,同时注意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曝光度,打造自有品牌科技感或智能化的专卖店或茶庄,提供专业的茶叶体验,吸引更多顾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6.5 茶叶文化与旅游融合

通过茶叶文化活动、主题展览等方式,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讲好地方故事,充分利用茶园资源开展茶园旅游,吸引游客,提高品牌知名度,在此过程中可以弘扬茶文化,通过茶文化活动、展览等方式,传承和弘扬当地茶文化,与当地社区合作,建立合作社或合作社群,共同分享茶叶产业的利益。强调茶叶的健康效益,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认知。将茶叶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茶叶产业的全新体验。

7.结论与展望

扶绥县茶叶资源丰厚,但产品单一,深加工与利用方面有所欠缺,产业化开发不足。通过多方面实施相关策略和机制,在品牌建设、科技提升、智慧发展、产业化发展、文化资源开发、新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使扶绥县现有的茶叶资源得到真正的深加工利用和全面性推进。在提高扶绥县茶叶资源深加工与利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提高茶农的种植和加工技能,增加其收入,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繁荣。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扶绥县茶叶资源深加工与利用研究》(CXCUVKY2023B011)。

作者简介

于杰(1998-),女,汉族,吉林松原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旅游食品。

李维佳(1994-),男,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方向:文旅融合。

梁秋萍(1986-),女,壮族,广西上林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旅融合,旅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