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是指自胎盘娩出后,产妇身体机能逐渐恢复的过程,一般需要6-8周,也称“月子期”。随着国家三胎政策开放,大众对生育健康关注度逐渐增加。通过食养药膳帮助产褥期妇女能较快地恢复身体,日常均衡饮食能够帮助产妇补益气血、排泄恶露、分泌乳汁,同时促进婴儿健康发育。
产褥期食养调理的第一阶段是产后1-7天,由于产妇脾胃功能较弱,需排恶露,也是初乳分泌,此时以活血化瘀、通络下乳为主;第二阶段是产后8-42天,产妇脾胃功能逐渐恢复,需及时补充营养,以通络下乳、补血养血、益气健脾为主。《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提出了人们应以粮食类食物为主,以果、肉、菜等为辅的膳食结构。本文笔者根据产妇体质特点与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中国药膳研究会(2022)》,根据产褥期不同阶段整理归纳食药物质、膳食物质和药膳方,产褥期常用食养药膳方的主要原料、功效统计;并列举产后8种体质偏颇状态的表现、食药物质和药膳方。产妇及家属可基于不同阶段和不同体质选择相应的食药物质和药膳方,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搭配食用(见表1、表2、表3)。
由表1可见,产后1-7天,食药物质选用山楂、益母草、红糖等活血化瘀,膳食物质选鸡蛋、牛奶、鲫鱼、乌鸡、猪肝等补气养血通乳,以小米、黑米等性味以甘平为主,大多有益胃健脾、补中益气的功效,药膳方为汤羹类和粥类,以活血化瘀、通络下乳、养血补血为主。产后8-42天,食药物质选用山药、黄芪、桂圆、枸杞、莲子、大枣益气健脾、养血补血,膳食物质增加性味平和的蔬菜和果品,药膳方增加菜肴类、面点类、膏滋类,达到通络下乳、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的效果。
由表3可见,产后体质偏颇状态调理根据不同体质辨证施膳及不同食药物质,药膳方中使用最多的药物有党参、黄芪、当归等,达到补气补血的效果。
结语
中医妇科食养药膳范围广泛,以食品和食药物质两用为主,应用于产后不同阶段和不同体质的调养。因产褥期妇女独特的生理特点,产褥期应忌生冷寒凉、油腻粘滞、熏炸香燥、辛辣发散、酸涩收敛食物;忌烟酒、浓茶、咖啡;慎用热性食物;初产妇忌盲目进补。
综上所述,根据产褥期不同阶段和不同体质的特点,分析总结产褥期妇女的食养药膳指南,进一步为产褥期妇女的身体康复和产后体质的偏颇调养提供重要的指导。
基金项目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双创项目:中医妇科药膳双创基地;药膳与食疗双创基地。
第一作者
杨雅琴(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养生保健药膳食疗研究。
*通讯作者
陈琪琦(1985-),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妇科药膳食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