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映着冷冷红霞的早晨,于适径直推开了霍巴特炮台岬(Hobart Battery Point)一间烘焙店的门。汉普登路(Hampden Rd)上的这间老店几乎没有清闲的时刻,门前的车辆往来穿梭,新来的客人不间断地向里走,点一杯澳式咖啡和一份肉派,静静坐下来,有人望向街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和宠物,有人拿出一本小说在角落里阅读。天光仍透着一团淡淡的粉,低云时而浮动,偶有轻快的雨点,天色初升时,玻璃窗外的街道也缓缓醒来,一抹彩虹轻轻地画在天空之上,好似霍巴特送给旅人的礼物。
于适眼中的巴特里角宁静、雅致,由历史建筑改造而成的古董店、艺术品商店和咖啡馆错落有致,为这片色彩斑斓的街区注入了别样生机,“这里的建筑和想象中的澳大利亚不太一样,它更像一个安安静静的小镇。坐在咖啡馆里,我脑子里突然就有了一个场景:未来某一天,生活不再那么忙碌的时候,我会来这里定居,养一条大型犬,每个清早带着它在街道上散步,那一定是一段让人感到治愈的时光。”
几百米开外,沿凯利街(Kelly St)往下,再朝那条安静的拿破仑街(Napoleon St)一路通往港口的方向走,于适时而停下来对着悠然漫步的小黑猫自言自语,时而拿出手机记录远方的景色;人行道两侧,藤蔓植物和花朵围绕着色彩明快的小屋,秀逸的老树在风中婆娑起舞,也正是在塔斯马尼亚六月寒冷而清新的风中,于适放松下来了。迎着头顶的飞鸟、彩虹,他向海的方向小步飞驰,零星几辆小车缓缓而至,司机们无一不摇下车窗,向这张满眼欣喜的东方面孔热情地打招呼。
于适说,来到塔斯马尼亚,生活节奏突然慢了下来,他暂时离开了高楼耸立的都市,也从一个随时准备提速的状态中抽身,“我喜欢这样的变化,就像刚才和路人的相遇,我们彼此陌生,但这种友善和热情让人感到放松。”
这是于适来到塔斯马尼亚的第二天,他主演的新电影《蛟龙行动》刚刚在中国香港杀青。于适说,过去的几个月,他过得充实,甚至能用“过瘾”来形容。
“电影讲了一个现代化海军潜艇作战部队在远洋作战的故事,作为军人,我需要熟练掌握很多技能,比如枪械和弹药的正确使用、军事潜水的要领,而这些需要学习的东西正好匹配了我的爱好。”
“所以这部电影是热血的、刺激的,拍摄体验也是独一无二的。”
对待新事物,于适总是兴致勃勃,因为寻觅的过程正是一个人旺盛的生命力和探索欲的最好证明,也是一种“极致的体验”。如今,当于适体验了一段淋漓尽致的表演、再跨越南北半球的飞行抵达塔斯马尼亚,他将迎接一趟未可知的旅程。接下来的日子里,许多新的视界还会打开。
从霍巴特市区向城外行驶,公路在幻变的自然景观中一路逶迤延绵,牧区、远山、海岸线从车窗外迎面而来,飞掠而过。50分钟后,我们抵达塔斯马尼亚州最南端的小岛South Arm,车子停在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休憩地(Gellibrand Point NaturalRecreation Area) ——盖利布兰德角(Gellibrand Point),路的尽头是线条绵长的沿海步道。
这一路途经的风景让于适很自然地联想起阿勒泰的景色。“散落的马、牛、羊和湖泊交替出现,这里和阿勒泰很像。”
“刚才我随手拍了一些风景,发给了滕丛丛导演,告诉她我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号称澳大利亚的阿勒泰,哈哈哈。”
“她回:这是你自己号称的吗?还真有点像呢。”
“当然是我临时想到的,我真的没有刻意找它们的相似之处。这里的牧区不只有辽阔的草原,时而也会看见大大小小的水域,和阿勒泰很像。但这里又临海,我喜欢大海,更喜欢这种牧区与海此起彼伏的风景。”
的确,塔斯马尼亚人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源出圣克莱尔湖(St. Clair Lake)、由霍巴特东南方向注入暴风湾(Storm Bay)的德文特河(Derwent River)是环绕塔斯马尼亚州的一条重要水道。于适喜欢和水亲近,是日天气晴好,正前方是辽远的海和漫坡散布的房舍,郁郁葱葱的林木在蔚蓝天幕下有层次地展开,放眼展望,是一片万物滋长的大地。
在这里,我们遇见了牵狗来附近散步的训犬师Wendy和Maddie,她们共同经营一家专业训犬机构,在整个南塔斯马尼亚地区颇有口碑,“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两只小狗Hero和Myrtle,我们一起在这片海滩上生活。”
于适一下就被俊俏又乖巧的Hero和Myrtle吸引住了,“Hero,Hero,”于适轻喊一声,Hero便朝他的方向望去。忽然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又得知Hero和Myrtle成为我们拍摄中的意外之喜,Wendy很开心,站在人群中,她不断给Hero和Myrtle发出友好的信号,两只小狗也热情地回应了这份钟情,分别时,Wendy说:“它们所有的训练似乎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我们继续往海边的方向走,在一棵高大的树下,于适停顿下来“, 看,这不就是巴太的树?”随后,他伸出手迅速抓住树干,用力一蹬地面,身体腾空而起,轻巧地攀上了高高的树杈,倚着层层叠叠的枝干,视线的远方是大海。那一刻,是于适或巴太,是塔斯马尼亚州一棵不具名的树或阿勒泰牧区里的一棵桦树,当时的风景,我们很难分辨。
于适说,《 我的阿勒泰》中描绘的生活与城市里繁忙的模样是一种极端的反差,巴太的年纪和他面对处境时作出的抉择也是一种极致的比对,倒是成为演员之后的于适,对表演的热爱与理解,并没有因此发生突然之间的转变。
“我反复思考过,巴太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回家。”
“是他对自由的看法改变了。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他曾经面对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上很多种可能性已经被所有人平分了,改变并不会在突然之间发生,许多时候,人生要怎么走,并没有限制。”
于适说,人只要去思考就够了“, 思考了,我就会知道作出这样的抉择要拥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
最近,于适主演的新片 《 欢迎来到我身边》上映。和 《 我的阿勒泰》一样,这部电影也是在2023年拍摄完成的。导演宋灏霖找到于适时,《封神》第一部还没有上映,于适说,这意味着自己、导演和剧组都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
作为年轻演员,于适接受这样的不确定性,像是一场不问结果的实验,于适成为陈小舟,他在一种发散性的表演情境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人物心理和处境,而这部喜剧也展现出于适在表演上的另一种天 赋。
于适饰演的陈小舟是一名“幻视症”患者,病情发作时,他经常看到大群“嘎嘎”叫的橡皮鸭,因此经常在职场闹笑话、犯错。“这种设定看似离谱,但的确有实际案例。我查过幻视症的病理,表面上看是视力问题,实际上可能是一种精神分裂症。在这样一个强行设定下,产生了很多喜剧元素,有很多发挥空间,这是我喜欢的地方。”
在正式拍摄前,宋灏霖导演安排演员参与了许多即兴发挥的小剧场,比如先设定一个情境:今天你被扣工资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全凭演员的认知和想象。“如果一件看起来挺惨的事无意间生出了喜剧效果,这完全是另一种表演方式。”
在很多人眼中,非表演科班出身的于适一直在塑造一个努力与天赋并存的励志故事:《封神》训练营的磨砺让于适的第一次大荧幕体验收获成功;随后,他接连在《长空之王》和《我的阿勒泰》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角色;继而在《欢迎来到我身边》中挑战一种更有难度的表演。于适却说,“大家千万别总提努力。”
“但我的确入对了行。”
“入对行,不是我天赋高,而是我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在这个行业工作让我每天都能开心,我有获得感,就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努力是理所应当的。”
当努力成为于适的标签,他保持了一份对自我的清醒认知。正如他热爱表演,也热爱音乐、诗歌、运动,始终充满活力与热情,就像当初马背上那个蓄势待发的少年。在外人看来,这股能量的源头不得而知,但于适清楚,生活引领他去向不同的领域,最终,他会把这一切融入创作中去。
当日拍摄中,一幕偶得的瞬间被澳大利亚当地人记录下来:我们和于适一同从费尔德山国家公园(Mt Field)的出口走向停车场时,两名游客看见于适背着一把吉他,对方友善地向他招手,于适立刻以弹奏回应。短短几分钟,灵动飘逸的乐曲在这片独特的温带雨林四周散播开来,汇聚成快乐的情绪,而于适似乎弹拨未尽,仿佛那一曲即兴演奏,是为了所有他遇到并彼此倾心交谈的人。
回到霍巴特市区的住处,我们和于适聊起这几年生活的变化,他的工作更繁忙了,但忙碌与热度仿佛激发出一个更充盈、更有锐气的于适,面对认可,他欣然接受,也格外珍惜,因为在此之前,他也曾是表演的世界里那个向往机遇的新人。
2022年年底,在距离三部曲杀青整整三年之后, 《 封神》终于等来了确定上映的时间。三年里,于适时常焦虑,同龄人都在上班、领工资,剧组里的其他演员也开始了新的工作,他仍然没有戏拍,“这件事也是稍微超越我的年纪能承受的范围了。”于适想不通,出道第一次拍电影,就是三部大制作,“这该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对吗?”
“像一块压在心里的沉重的石头,每天都在胡思乱想,感觉就像老天爷开了个玩笑一样,明明有一件特别好的事在前面等着你,你能看见它,却摸不着,特别考验人的心智。”
“其实不是的,并没有很了不起,它是很宝贵的经历,宝贵在于拍了三部电影,也在于我度过的这段焦灼的日子。”
这便是于适当时的想法,他的焦渴,他的惘然,他在不断探索中的绕行与迷失,如今看来不过是青年时代自寻其路的固有渴求,甚至,内心的荒芜也是一种情绪入侵时与自我的对话。于适想,一个人生命中如果有了这么多东西,这么多变化,无论结果,都意义非凡。
《封神》第一部于2023年7月上映,最终票房突破26亿,于适扮演的姬发成为当中最受瞩目的角色之一。人们开始讨论这张生疏而意气风发的面孔,进而挖掘乌尔善导演选角背后的故事。爆红之后,于适多次提到乌尔善是自己的伯乐,他敢用且善用新人,是一位有魄力、有耐心的好导演。
从一名初出茅庐的行业新人到众多制片人和导演青睐的主角,于适说自己身上最宝贵的东西仍旧是那股“对新鲜事物的热情劲儿”和“做好一件事的决心”。作为年轻演员,他相信“年轻”是一种优势。姬发之后,邓放、巴太、陈小舟等角色纷至沓来。于适清楚地知道,过程本身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一个清晰的目标或完满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就像他饰演过的角色、写下的文字、弹出的乐曲一般有起有落,回过头看这些时光,他感到满足和欣慰。
所以,“即使不当演员,如果能尝试这么多有意思的事,不是很好嘛,人活在世界上,要尽可能接触不同的东西,才算没白活。”
旅途的最后一程,我们抵达历史悠久的里奇蒙小镇(Richmond)。如果从霍巴特出发,沿德文特河河岸向东北方向行驶,通过塔斯曼桥,便看见通往里奇蒙的岔路口。从那里开始,道路穿过青翠的山丘,葡萄酒厂和奶牛场分散于公路两旁。在这座跨越科尔河(Coal River)的历史小镇里随处可见许多十九世纪的历史建筑和人文遗迹:澳大利亚第一座石桥、第一座天主教堂、1825年建立的法院以及古老的军人旅馆(RichmondArms Hotel),都是霍巴特历史中的缩影,仿佛忽然将我们带入至少两个世纪之前。
在石桥下那片开阔的草坪,于适饶有兴致地喂起鸭子。斜阳西沉的冬风里,他又一次拿起吉他,依旧是即兴而起的弹奏,散落在草坪各处的小鸭子也闻声而至。
于适自十五六岁起学习吉他,买了一本《吉他自学三月通》,从1645和弦走向开始练习,三个月后,他第一次完整弹奏了一首歌,是中国台湾歌手张洪量的《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时间过去了十余年,于适清晰地记着学习吉他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然后打趣说,“真的就花三个月学会了,你看,这书不骗人,我自学的,这个过程让我找到许多乐趣。”
于适说,喜欢音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刚开始是受姥爷的影响,姥爷退休后在一个乐团当团长,拉二胡、唱男中音,是民间爱好者里的佼佼者,后来家里人也会一起去“卡啦OK”唱歌,“所以我人生中第一次学会的乐器是拉二胡,后来姥爷又教我吹葫芦丝,时间太久了,这些都忘了怎么玩。”
对于适来说,学习和尝试的过程总是充满趣味,“就像我刚开始弹吉他,做好了没学成的准备,可没学会又如何,我会记住一种情绪,它让我回忆起一种强烈的意愿,还有弹到手疼的感觉,在这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有多热爱它。”
即将28岁的于适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比如,发几首自己写的歌,成为导演,拍一部功夫戏,等等。“无论做什么,都只是我表达情感的方式,热爱它,就尽全力去试吧。”
从里奇蒙返回霍巴特的途中天色渐暗,一弯极细的月牙从匆匆掠过的树的缝隙中时隐时现,微微露出银色的光华。这 样的时刻也让人回想起正午时分的海边:站在礁石上的于适身形挺立、眼神明亮,仿佛置身于一叶扁舟,随身后的浪花自在漂荡。正午的光线穿透云层射向布满贝壳和沙砾的海滩、远方的枝叶,也落在他眼前那片无垠的水面,它像闪亮的钻石,像舞动的缕缕金丝,顷刻占据了视野。日光伴随着欢跃的目光,在塔斯马尼亚的土地上一同延展开来,这样的瞬间,于适无限接近了流动与璀璨,也无限接近着他向往的地方。他相信,在未来某天的某个瞬间,这样的时光还会突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