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地方财政

2024-07-23 00:00:00
财经 2024年15期

近来与地方财政有关的话题热度又增,比如富庶如苏州公开发文要求“过紧日子”,中央拟为地方推出包括消费税在内的新税种,以及一些地方获准将部分新增地方专项债券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等等。

这些话题和问题主要与后土地出让金时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地方财政可持续造血能力,以及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关系重构等议题有关。

地方政府之间经济绩效竞争曾被视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之一,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弊端,比如容易导致“诸侯经济”,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等,但有为政府加有效市场一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器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优势。

不过,一段时间以来,受地方债务累积叠加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的掣肘,以及围绕城投公司的银政合作模式的式微,加之地方政府自身债务风险意识的提升,地方政府行为方式不似以前“大手大脚”,而是显得有些“缩手缩脚”乃至畏首畏尾。比如相关统计显示,今年1月-6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1.49万亿元,仅占全年额度的38%,相对滞后于发行计划。

而在已经发行的新增专项债中,有些也在未报备的情形下被用于偿还既往债务,没有及时转化为新的增量,这也是为何中央三令五申要求要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原因所在。此次一些地方获准将部分新增地方专项债券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表明中央已经充分体察到一些地方的债务压力,并有意将地方“借新还旧”的操作规范化和透明化。

考虑到房地产市场企稳转正尚需时日,土地出让金难以恢复往日盛景,为地方政府造血的任务便变得迫切起来。当下官学两界热议的消费税呼之欲出渐行渐近,被人们视为未来给地方政府造血的利器。

消费税的推出,除了给地方政府创造新税种的使命外,也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加大消费引领作用的大方向。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铁公机”时代告一段落后,大力促进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抓建设促生产转向大力发展服务业,千方百计打造消费场景,一些网红城市已经开始收获相关红利。这也为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创造了新的契机,有利于后发展地区迎头赶上,同时也将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人们也要充分考虑到,消费税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对土地出让金的替代现阶段还不可高估,而且也要注意防止经济增速放缓压力依然较大的当下,推出消费税所带来的相关收缩效应。

相对于税种的增加,更为重要的议题是推进财政体制现代化,进一步厘清和理顺中央地方财权事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打造现代化的财税体系,既要防止以支定收,冀图回到过去大手大脚花钱的“松快”日子,也要防止在经济增速放缓期间过度节流,一方面影响保民生保基本,一方面又无形中产生紧缩效应,加大经济增速放缓压力。

当前一项比较紧迫的任务是厘清民生型财政和建设型财政的关系和财力来源。涉及民生的支出,应当以财政支出为主,在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基础上,做到全民普惠部分,由中央财政支出为主,其余部分以地方财政支出为主。

而建设型财政,则主要应以发债来筹集资金,而且真正做到市场化发行,让市场根据地方现有财力和未来发展前景来加以定价和消纳。一方面避免过去那种准国家信用背书的刚兑预期,一方面倒逼地方政府不要脱离自身实际过于超前发展过度透支未来,从而避免地方债务及其相关风险的迅速累积。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中国改革事业制胜法宝之一。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改革,也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其顺利推进将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三中全会确立的新一轮改革发挥重大推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