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驰而不息邂逅最美光阴;秋收冬藏,倾心付出谱就爱的华章。把学生的事当作比自己更重要的事来做,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大一学年,他坚持每天先于学生一步到达早自习教室;大二大三学年,他每周至少10次深入课堂,关心学生上课状态……担任辅导员近14年,他先后带过80余个班级、2400余名学生……几乎所有人的名字,他都能记得住。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做一位有温度的辅导员,用真情、真心、真爱走进学生心灵,用热爱、热心、热情关爱学生成长,努力做好大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他,就是2022年“最美高校辅导员”——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毅。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切为了学生,这是对李毅多年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生动诠释。他说:“融入学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秉承赤诚之心,时刻与他们站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1987年,李毅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市的一个小山村,当下的他早就记不住儿时的梦想,但他说自己是在田地间疯跑长大的。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儿时的玩具就是斑麻秆儿。他回忆,秆的底端嫩嫩的可以吃;叶子可以做箭,可以射很远;秆老了可以编枪,玩打仗游戏。最大的用处是小时候读书学习数学,把它削成小段,做记数和加减法用。
李毅就读的小学就在村里,全班17个人,基本是自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作为乡村教师的父亲既是语文老师,又是数学老师。在他的记忆中,父亲从未单独辅导过他的功课,对他的成绩也没有要求,还对他说,“如果成绩不好,将来做厨师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学校,父亲是老师,放学后,父亲又会带上他和妹妹去田里找在家务农的妈妈,全家人一起劳作。
“相比同龄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只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无疑是幸运的,至少我的父母一直陪伴我成长。当然,作为农村孩子,翻地、浇地、平地、晾地、撒肥、撒种、插秧,我都可以。六岁的时候,我就给妹妹做了人生中的第一顿饭。”李毅笑着说。
虽然在学习上没有花费特别多的时间,但李毅的成绩不管在村小还是县中学,都是出类拔萃的。尤其中考那年,他以高出第二名50多分的优异成绩被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简阳中学录取。高中的学习,李毅也是颇为努力,那时候的他向往北京,想去北京读大学,但是高三那年,在成都工作的叔叔极力推崇自己单位附近的电子科技大学。看了学校的招生简章,李毅心动了,尤其是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信)这一专业极为向往。
就这样,2006年9月,李毅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
“我入学的时候,由于老校区已满、新校区正在建设中,第二年,我们才和07级的新生一起入驻清水河校区。虽然当时的图书馆还在建设中,但是学校的学习氛围却很浓厚,即使期末考试已经结束,还是有很多同学在品学楼C区自习。”李毅说,“学校里老师们的学术水平、专业能力都很强,他们教授我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建立思维框架的能力,所以在大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专业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数理基础扎实,很多理论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还有最关键的就是理工科学生的辩证思维,让我能够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李毅还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生会的工作,让原本有些内敛的他学会了如何和别人沟通交流,这也为他日后从事辅导员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李毅说,在大学最幸运的就是遇见了一个“温暖”的辅导员郭老师。读大学的费用,让他本不富裕的家庭有些捉襟见肘,李毅想申请助学金,又想到还有几个同学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百般犹豫之后,鼓起勇气敲开了郭老师的门,在说明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后,郭老师的一句话彻底打开了他的心结,“你的困难程度完全有理由申请助学金,不需要有压力。”
2009年国庆前夕,郭老师找到李毅问道“如果能够保研,你要不要考虑留校做辅导员?”那一刻,李毅有些懵了,他想过保研,想过考研,也想过求职,但是完全没想过留校担任辅导员。他有些疑惑地问“郭老师,为什么会考虑我?”出人意料的是,郭老师居然将他在校参与的学生工作一一列了出来,甚至每个时间节点都丝毫不差,最后表示他认为李毅身上具有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各方面品质。
“因为自己就是一名很普通的学生,但是郭老师能够这么设身处地为我考虑,为我提出了最合理,最科学的建议,我当时特别感动,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李毅说。
2010年,毕业后获得保研资格的李毅通过电子科大“4+2”辅导员计划,留校担任2010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辅导员。那时候的他心里会有忐忑,自己比这些学生大不了两岁,他们会听自己的吗?李毅开始从外表上装扮自己,梳着背头,穿着衬衣皮鞋,努力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是不是有了“老师的模样”。多年之后,想到这一幕的时候,他说当时的自己真的挺“幼稚”的。
吕炀就是电子科技大学2010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李导特别年轻,那么热的天,还穿着衬衣皮鞋。但是军训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个‘狠角色’,军训一周还没有结束,他就能准确叫出我们所有人的名字,甚至哪个班,哪个阵营少了谁,都能在第一时间察觉。我们隔壁寝室的一个同学因为想家,在寝室流泪,没有来军训,他居然能第一时间说出哪个寝室的哪个同学,直接一对一去谈心。我彻底震惊了,要知道,当时我连我们班好多人的名字都没弄清楚。”
对于2010级的学生们来说,让他们震惊的事才刚刚开始。大一大二两个学年,李毅每天都会出现在早自习和晚自习的课堂上,一瞬间,很多人都会恍惚,怎么大学的辅导员比高三的班主任出现的频率还高。而且但凡有时间,他就会出现在学生们的宿舍里,和同学们谈天说地,所以仅仅三个月时间,李毅就准确掌握了每一个学生来自哪里,家庭情况,个人爱好。而很多学生有困难,有不开心的事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李导。
“李导,我想考研,又想找工作,不知道该走哪条路?”
“李导,本科毕业后我想继续深造,从现在开始要做哪些准备?”
“李导,你晚上都不休息的吗,为啥总是秒回信息?”
……
这样的师生对话,对于李毅来说,早就司空见惯。从担任辅导员的那一天起,他的手机号就没有变过,而且是24小时开机,随时应对学生们的召唤。而这一句句“李导”背后,是学生们对李毅的完全信任。
虽然已经毕业十年,但是在吕炀的记忆中,李导是可以随时找到的。大二那年,自己急性阑尾炎,是李导第一时间将他送到了医院,安排手术,等到醒来的时候,远在山东的妈妈已经出现在了病床前,至于母亲从车站到医院、入住研究生公寓等一系列细节都是李毅一手安排好的。大四那年,因为家庭工作等多方面压力,他感觉心里堵得慌,甚至有些抑郁,是李毅一次次找他聊天,化解困惑疑虑,甚至安排心理老师和他沟通交流,直至他走出那片阴霾。吕炀说:“能够在大学时期遇到李导,应该是最幸运的事情,所以直到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李导,同学们但凡遇到和学校相关的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叨扰李导,而只要能做的,李导从未推辞过。”
“李导,男生某某一直在追我,你帮我分析分析他人咋样呗?”这个找李导当“参谋”的是一个有些内向的女生,在她看来,李毅像大哥哥一样照顾着“弟弟妹妹们”,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所以遇事不决可以找李导。而李毅的回答特别真诚,“以我对这个男生的了解,他是一个学习能力强、人品很好、有责任心的好男孩,如果你愿意和他在一起的话,老师是支持的。”或许是有了李毅的担保,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毕业后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三个小专业怎么选?21级本科生赵航为此苦恼了很久,在征询辅导员的意见后,李毅结合他的性格、兴趣、特点,耐心地答疑解惑,帮助他确定了下一步的学习方向。赵航说自己的大学过得浑浑噩噩,是在李毅的督促下找到了目标,“我的很多高中同学都说大学难得见到辅导员,但是我们的辅导员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在你高兴的时候陪着你,在你迷茫的时候指引你,在你需要的时候守护你!”
李毅说:“只有热爱学生,热爱这份工作,才能真正走近学生、倾听学生、帮助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辅导员和学生是一体,一定不能是对立面,我们要本着 ‘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坚持用真心抚平心灵,用爱心温暖学子,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放弃。”
从2010年至今,李毅先后担任7个年级、80余个班级、共计2400多名学生的辅导员。从课堂到实践,从心理关怀到经济资助,从就业指导到日常管理,师生之间关爱与信任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除了出现在早自习、晚自习的课堂上,他每周数10次深入课堂,观察学生上课状态,与任课教师交流,实现“教学与工作”无缝衔接。
“学校建成了5亿条数据的大数据库,从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学业水平、学生资助等维度,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深入分析学生网络思想行为数据,设计个性化指导方案,精准开展引导。”李毅表示,这样的精准识别,切实解决“学生是什么样”的问题。“实现所带学生100%‘一人一档、精确建档’”。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就业,在学生的口中,李毅是“最懂学生就业”的辅导员。他发挥电子信息专业优势,组织“云端就业”专场招聘,积极拓展用人单位3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坚持每周与就业学生一对一交流,每份简历反复修改,每个Offer全面分析;同时,他还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身体残疾学生、学业后进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在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李毅经常以自己选择的辅导员职业作为例子:作为一名本硕博均为电子信息专业的工科生,如果当年进入行业内工作,也许他能收获的物质回报会更加丰厚。但是,因为热爱学生工作,他决定认准辅导员的工作一直干下去。
当然,在辅导员的道路上,李毅也曾经有过迷茫,“我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突然意识到,光有对工作的执着还不够,想要干好工作,还需要积极思考,开拓进取。我也会困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我还能为学生的成长做些什么?如何更好地提升育人能力?”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李毅拨开了迷雾。这场会议让他意识到,辅导员除了要沉得下去,还应该看得更远,要站在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全局去开展工作。
“这场会议让我茅塞顿开,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打开格局,要站得高一些。”李毅说道。
李毅在党建工作中摸索到,构建一个思政教育工作矩阵,是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活动的好方法。从2018年至今,李毅组织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学习二十大”等主题活动100余期,覆盖20个省份、2000余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就这样,李毅构建的工作矩阵,在校内外形成了品牌效应,引导了越来越多的学生自觉提交入党申请书;也鼓舞了越来越多学生将国家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自愿进入国防重点单位和基层一线从事科研工作。
作为学院学生科科长,同时挂职学校学生工作部部长助理,李毅一直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电子信息+学生工作”的模式构建。他愈发明白辅导员的成长,既看宏观思政形势,也看学校支撑保障,更看自身努力。他连续10余年组织“走进光电系列活动”,聚焦课程学习和专业教育,建立学院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构建“一梁五柱”工作模式,累计开展课程辅导、科技创新等主题活动200余场次;搭建能力提升平台,组织光电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科技竞赛和科研创新活动。
2022年,李毅入选“最美高校辅导员”,最激动的不是他,而是他曾经的学生们,他的微信被无数人“轰炸”,众多昔日的学生都在转发朋友圈,表示“在最美的年纪遇到最美辅导员”。在那一刻,李毅应该是最幸福的。
2023年底,“熠熠生辉”李毅名辅导员工作室升格为国家级辅导员工作室,李毅介绍:“工作室立足专业特色,聚焦电子信息专业教育,以行业特色、学科特质、学生发展愿景作为专业教育的切入点,发挥辅导员工作专长,调动校内外育人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室努力构建具有成电特色的专业教育体系,为培养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贡献力量。”
青年辅导员包翔是2021年留校开始工作的,他说:“在辅导员工作室,李老师对于我们年轻的辅导员来说,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他用自己的言行给我们作示范,心理育人、劳动育人,我们遇到困惑和难题的时候,都喜欢和他交流和探讨。工作室里、团队中有这样的标杆在,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辅导员来说,会安心,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李毅说:“作为高校里与学生最近的老师之一,能够帮助和见证学生的成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更是一件充满意义的事情。做辅导员要站得高一些,思考如何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能够为党和国家培养电子信息领域的精英人才,也给我带来了价值感与成就感。”
责任编辑 赵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