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明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为保护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兰科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对该区域兰科植物多样性及濒危等级进行分析。[结果]保护区共有野生兰科植物17属25种;包含地生兰(17种,占68.00%)、附生兰(5种,占20.00%)、腐生兰(3种,占12.00%)3种生活型;大别山保护区兰科植物集中分布于吴家山、天堂寨、薄刀峰和桃花冲;从分布区类型来看,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区系成分主要为热带分布(8属,占53.34%);大别山自然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兰科植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兰科植物8种。[结论]对当前大别山保护区兰科植物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多样性;保护
中图分类号 S7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3-010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3.02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of Orchids in Dabie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ubei Province
QI Jun1,2,ZHANG Zhuang2,LIU Tao3 et al
(1.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Economic Forest Germplasm Improvement 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zhou,Hubei 438000;2. Management Bureau of Dabie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Hubei Province, Huangzhou,Hubei 438000;3. Yingshan Management Bureau of Dabie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Yingshan, Hubei 438700)
Abstract [Objective]Wild Orchid resources in Dabie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ere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abie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protection and these resources’utilization.[Method]Based on a field invetigation and lieterature survey,we analyze the diversity and endangered level of Orchids in Dabie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7 genera and 25 species of Orchids in the reserve.For life form,there were 17 species (68.00%) of terrestrial orchid, 5 species (20.00%) of epiphytic orchid, and 3 species (12.00%) of saprophytic orchid.The Orchid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Wujiashan, Tiantangzhai, Bodaofeng and Taohuachong area.For floristic types of genera,tropics was dominant with 8 genera (53.34%) .There are 1 species of wild Orchids in national grade Ⅰ and 8 species of wild Orchids in national grade Ⅱ.[Conclusion]Some protection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its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local area.
Key words Dabie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Orchid;Flora;Diversity;Conservation
基金项目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23能力建设项目(HBDBSBUQ-202306)。
作者简介 漆俊(1965—),男,湖北浠水人,工程师,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
*通信作者,教授,从事植物资源生态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8-14
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在植物界的系统演化上具有从原始到高级的一系列进化群,在进化上有重要的科学意义[1-2]。全世界约有 750 属28 000 种[3-4]。我国有兰科植物 200 属1 723 种[5]。由于其珍稀性和重要性,全世界野生兰科植物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6]。2021 年最新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多数兰科植物均被列入其中[7]。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分布着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区域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保护区对于亟待重点保护的兰科类群鲜见报道。笔者对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现状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以期为保护区开展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恢复、利用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南麓,英山县和罗田县的北部,总面积16 048.20 hm2。保护区地形自北向南呈阶梯状坡降,依次出现中山、低山、丘陵,并以中山山岳为主要特征。相对高度多在500 m以上。该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气温随海拔上升而递减,降水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加。保护区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植被变化明显,保存着较多的古老、孑遗、珍稀植物和特有种属[8-9]。
1.2 研究方法
于2022—2023年通过线路调查、样方统计、照片拍摄和GPS定位等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大别山自然保护内兰科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每种兰科植物的数量和生长状况进行统计[10]。根据相关文献对保护区兰科植物进行区系分析[11-13]及濒危等级划分[7,14]。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多样性
调查发现,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兰科植物17属25种,主要分布在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及岩石树上。从生活型进行划分,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中地生兰17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种数的68.0%;附生兰5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种数的20.0%;腐生兰3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种数的12.0%(表1)。这种生活型的分布与其所处地理位置相关,也与气候类型相符。
2.2 区系成分
根据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11]的划分原则,对保护区兰科植物进行属水平的区系分析,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隶属8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有2属,泛热带和旧世界热带分布各有1属(各占除世界分布外的6.67%),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热带亚洲和北温带分布各有 3 属(各占除世界分布外的20.00%),中国特有分布1属(占除世界分布外的6.67%)。从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湖北大别山兰科植物以热带分布为主,共有8属(占除世界分布外的53.33%),其次为北温带和东亚分布类型,各有3属(表2)。该区兰科植物分布的8个分布型反映兰科植物区系的复杂性和丰富度。经调查,在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原沼兰的分布。
2.3 分布区域和物候特征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于天堂寨主峰附近的吴家山、天堂寨、桃花冲和薄刀峰4个区域,这4个区域有天堂寨、牛背脊骨、薄刀峰等著名山峰,最高海拔均在1 000 m以上,其山势雄伟,峭壁千仞,沟壑深邃,峡谷幽长,生态环境多样,为兰科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合适的生长条件。调查发现,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花期集中在4—8月,存在几种兰科植物同期开花的现象,果期则集中在7—10月(表3)。
2.4 濒危等级
参照 2021 年最新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7,9],对保护区24种兰科植物进行保护等级划分。大别山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中共有9种保护植物,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为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为白及(Bletilla striata)、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蕙兰(Cymbidium faberi)、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和天麻(Gastrodia elata)。同时,参照国家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13],对保护区24种兰科植物进行濒危等级划分,其中,中华盆距兰(Gastrochilus sinensis)属于极危(CR),白及、独花兰、霍山石斛和铁皮石斛4种属于濒危(EN),杜鹃兰、春兰和直立山珊瑚(Galeola falconeri)属于易危(VU),大花斑叶兰(Goodyera biflora)和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属于近危(NT),其余属于无危(LC)、无数据(DD)及未评估(NE)(表4)。
3 大别山保护区兰科植物保护现状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兰科植物大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蕙兰、春兰是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白及、天麻、独花兰、杜鹃兰等均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人们对野生兰科植物开展了大规模掠夺式偷采滥挖,造成其种群规模和数量急剧减少。如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白及在野外分布点急剧减少,难觅芳踪。同时,保护区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吴家山、天堂寨、桃花冲和薄刀峰4个区域,也是旅游开发较为集中的地区,旅游旺季和大多兰科植物开花期重合,人员流动的频度和规模逐渐增加,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栖息地遭受破坏。森林过度采伐和土地开垦、人类旅游等活动的干扰,使得兰花赖以生存的生境急剧萎缩和破碎化,兰科植物的种群和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中。
4 大别山保护区兰科植物保护策略与建议
近年来,大别山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资源遭到冲击,大多数野生兰科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因生境破碎化和过度采挖,大别山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日渐减少。鉴于目前保护区兰科植物的生长和保护状况,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种制宜,迅速开展方式各异、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4.1 加强野生资源调查,建立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
保护区管理局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大别山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的全面调查,摸清本底资源,为进一步制订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大别山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开展就地保护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定期持续的野外监测,掌握动态变化数据及干扰因子等相关信息,定期评估管理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保护规划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4.2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保护和发展种质资源
积极开展对不同类群兰科植物资源生态需求(如光照、水分、土壤等)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其分布区域和种群特点,并进行居群的生境评估,以便合理地选择和创造适宜的生境,更加有效地实现种群的保护;研究不同类群兰科植物的繁殖特点(开花、结实、繁殖方法等),了解兰科植物的生活史和致濒因子,为保护策略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培育基地,有效保存物种基因库。
4.3 加强法制宣传和公众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为更好地保护兰科植物资源,保护区管理局应根据每种兰科植物的濒危等级、数量多寡和生境脆弱性等综合评定保护顺序,尤其要重视正处于濒危状态的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白及等兰科植物的分布区,重视生境保护,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与此同时,与林场、自然保护组织和团体等多部门联动,利用多种媒介、多种形式,宣传《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植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科学地采集兰科植物,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和守法观念,打击非法采挖等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 金效华,彭建生,雷超铭.中国兰花 精彩的生命世界[J].森林与人类,2019(11):12-27.
[2] 林红强,杨攀艳,刘桂英,等.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20,41(3):14-22.
[3] CHASE M W,CAMERON K M,FREUDENSTEIN J V,et al.An updated classification of Orchidaceae[J].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2015,177(2):151-174.
[4] CHRISTENHUSZ M J M,BYNG J W.The number of known plants species in the world and its annual increase[J].Phytotaxa,2016,261(3):201-217.
[5]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兰科植物[EB/OL].(2020-06-19)[2020-07-21].https:/ www.wpca.org.cn/newsinfo /512443.html.
[6] 兰思仁,刘仲健,俞霞,等.中国的珍稀濒危野生兰花[J].森林与人类,2019(11):118-128.
[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EB/OL].(2021-09-08)[2022-09-25].https://www.forestry.gov.cn/main/3457/20210915/143259505655181.html.
[8] 漆俊,段俊,付剑,等.湖北大别山五针松资源及保护[J].湖北林业科技,2023,52(1):63-65,87.
[9] QI J,FU P,FU J,et al.The register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Dabie Mountains national nature preserve,Hubei Province[J].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2022,11(2):21-22,26.
[10] 李南岍,吴记贵,蒋万杰,等.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评价[J].植物科学学报,2013,31(5):510-516.
[11]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S4):1-139.
[12] 项凤影,孙继旭,关艳辉,等.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4):102-104,117.
[13] 尹伟平,李国富,赵振柱,等.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分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5):52-56,65.
[14] 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的公告(2023年第15号)[EB/OL].(2023-05-19)[2023-05-21].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2305/t20230522_1030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