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海交汇的地方

2024-07-21 00:00:00筱颖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6期

大河奔流,不舍昼夜。

在渤海与大陆交界的边缘,有一片极致的原生秘境孕育而出。这片秘境见证了沧海桑田,变化万千,也集齐了我们对山河脉动的所有想象。

这里是黄河三角洲,从陆海之间到新生湿地,从广阔滩涂到密林深处,众多珍稀动植物生活在这里,创造了万物共生的美好家园,共同书写着属于大河之洲的动人故事。

从青藏高原发源的中华母亲河黄河,日夜不停,向东奔流5000多千米,穿过黄土高原,携带着从高原带来的大量泥沙,最终在山东省东营市的垦利区融入蔚蓝大海的怀抱。1855年,黄河从兰考铜瓦厢决口向北而徙,由原来注入黄海改道注入渤海,经过百年来的沧海变化,塑造出了现在的黄河三角洲,因此,这里又被称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黄河的淡水团和渤海的咸水团在入海口相遇,形成了冲击力十足的“水色锋”奇观,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造就了湿地、滩涂以及丰富的水草食物,属于大河之洲的生命歌谣正悄然奏响。

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鸟类的“国际机场”

广义上的黄河三角洲,指的是北至天津市,南至废黄河口,西起河南省巩义市以东的黄河冲积泛滥地区。而如今所指的黄河三角洲是地理学上的概念,即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省东营市附近冲积而成的平原。

若是从空中俯瞰,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为圆点,我们会发现,三角洲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呈现扇状地形,海拔低于15米,面积达到了5400平方公里。

黄河三角洲这5400平方公里的面积,实际上还在增长。据水文资料记载,黄河口每年平均径流量为420亿立方米,河水中每年携带的泥沙达到12亿吨,加上渤海潮流弱,搬运能力差,导致大部分的泥沙都在入海口堆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采取了工程进行干预控制,加快了河道的延伸速度,使三角洲的顶点下移到东营市渔洼附近,缩小了三角洲的范围。但即便如此,黄河三角洲每年的平均造陆地面积依然达到30平方公里,大陆的海岸线更是每年都会向大海推进。

潮涨潮落,渤海的潮汐在这里塑造了神奇的景观——巨大的潮汐树,它不只是一道风景,通过它,陆地和海洋得以完成营养物质的交换。黄河口独有的泥质潮间带的积水深1~2米,受潮水的冲淤,泥沙漂游不定,泥土之中富含鱼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因而是鱼类产卵的良好场所。鱼类的生长,也为生活在这里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加之黄河三角洲地处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地带,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在黄河水的滋润下,这里水丰草茂、生机盎然,整个三角洲内共发现植物400余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达1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分布面积达6.5万亩,芦苇的分布面积达40万亩。

适宜的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这处全球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食物储备,为鸟类提供了最佳的生存“庇护所”,每年在这里迁徙、越冬、繁殖的候鸟,种类近400种,数量达数百万只,黄河三角洲因而被誉为“珍稀鸟类的国际机场”。

初冬时节,黄河三角洲湿地的静谧被打破,喧嚣与热闹即将拉开帷幕。阵阵海风吹来,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随风摇动,野大豆、罗布麻、柽柳、白茅积攒着养分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在水面觅食的卷羽鹈鹕不时激起阵阵涟漪;蔚蓝色的天空中,几万只雁鸭集结成群,形成了澎湃壮丽的鸟浪奇观,这也是它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疣鼻天鹅在经历了上千公里的飞行跋涉以后,正在水面上游弋嬉戏;一只东方白鹳矗立在水面静静戒备着,它的身后是一支庞大的东方白鹳家族在低头觅食,这些大型候鸟自遥远苦寒的西伯利亚中东部而来,在这里稍作歇息后,会继续南迁,直到到达南方的越冬地。

疣鼻天鹅与东方白鹳三角洲生存纪实

秋去冬来,黄河三角洲变得萧瑟。地处北方的黄河三角洲,冬季最低温度能到达零下十几摄氏度,对于迁徙到三角洲的候鸟而言,在严寒中生存下去,是第一要务。

远道而来的疣鼻天鹅群此时正在尚未结冰的水面觅食,一只跟随母亲迁徙到这里的幼鹅也在其中,这是它第一次在黄河三角洲过冬。疣鼻天鹅以水生植物的叶、根茎、嫩芽和果实为食,也会吃水藻和小型水生动物。只是冬季的到来,水中食物相应减少,这也使得水面上的气氛有些剑拔弩张,疣鼻天鹅是一种领地意识极强的鸟类,为了争夺能够在冬天活下去的食物,争斗在所难免。它们张开双翅,使体型看起来更加庞大,这是展开进攻的信号,争斗追逐的疣鼻天鹅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激荡起朵朵水花。

疣鼻天鹅母亲带着孩子在远离斗争的边缘寻找着食物,通常,疣鼻天鹅一旦结对成功就终身不变,很少中途解体,亲鸟也会共同抚养雏鸟。只是这只跟着母亲迁徙而来的幼鹅,并没有父亲陪在身边。随着时间推移,寒风变得凛冽,三角洲的水面开始冰封,没有父亲陪伴的幼鹅,不知能否安然度过漫长的严冬。

深冬,黄河三角洲迎来鹅毛大雪,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生灵开始冬眠。这里的每一个生命都拼尽全力,期望在寒冬中存活。疣鼻天鹅母子与族群拥挤一处互相取暖,它们和三角洲的其他生命一起,等待着春的到来。

二月,初春的阳光开始发挥效力,黄河入海口的海冰开始消融,再过几天,封冻已久的大地就会彻底得到解放。疣鼻天鹅幼鹅跟随在母亲身边,与母亲一起在湖面飞行,这是春天迁徙的信号。蔚蓝天空中,留下了疣鼻天鹅的鸣叫。在母子即将前往的远方,或许那只消失了整个冬季的天鹅父亲正等待着亲人的归来。

送走疣鼻天鹅,又迎来新的客人。东方白鹳从越冬地江西鄱阳湖返回,它们要在这里度过繁殖季。

东方白鹳被称为“鸟中国宝”,曾一度濒临灭绝。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2005年以来,黄河三角洲累计繁育东方白鹳2700余只。要知道,本世纪初,东方白鹳全球野生种群数量也不过3000只,如今已经超过了1万只。

随着生活在黄河三角洲的东方白鹳越来越多,湿地附近的城市东营成为它们新的家园,东营也将它们作为市鸟,精心呵护。高处,是人们为东方白鹳架设的人工巢穴,但好的“房源”总是讲究先来后到。巢穴成了东方白鹳新的战场,为了下一代,它们都将竭尽全力。

选择远离“房源大战”,在黄河北岸筑巢的一对东方白鹳夫妇是明智而幸运的。在这里,不会有其他东方白鹳家庭来争抢巢穴,它们可以安心营造自己的小家,等待着新生命的降临。

时间流逝,这对东方白鹳迎来了雏鸟的破壳。为了养育雏鸟,亲鸟轮流往返在巢穴和觅食之地。东方白鹳将食物储存在嗉囊之中,通过反刍再将食物吐出喂养雏鸟。

体型巨大、巢穴又在高处的东方白鹳,在黄河三角洲不存在天敌,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反而更加激烈,最早出生的雏鸟能够抢夺最多的食物,晚出生的雏鸟则力不从心,而这可能会导致它们的夭亡。但是,它们的父母不会刻意干预儿女之间的争斗,只是频繁地往来巢穴和觅食之地,更加努力地养育它们,让雏鸟可以尽早平安长大。

黄河三角洲的春天鸟儿们的相亲与约会

春天,充满荷尔蒙和活力的季节,为了能够摆脱单身,生活在黄河三角洲的鸟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重视婚姻中“新房”的动物不是只有人类,中华攀雀比人类更胜一筹。

它的体型娇小,却被称为“鸟类中的建筑大师”。攀雀通常在杨树、榆树、柳树等阔叶树的枝头营巢造穴,雄性中华攀雀会用唾液作为黏合剂,将芦花、柳絮、树皮缠绕编织在枝干之上。

当建房工程进行到一半,雄鸟就会停下来,此时的它需要一位帮手和它一起完成最后的房屋收尾工作。只见雄鸟立于枝头,大声鸣叫,这是在呼唤它的“意中人”,雌性中华攀雀听见雄鸟鸣声,便会循声而来。精致的巢穴让雌鸟感受到了可靠和体贴,它决定留下与雄鸟共筑爱巢。

中华攀雀建好一个巢穴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建好的鸟巢悬挂在摇曳的枝头,造型神似葫芦,做工十分精致。完工后的鸟巢只保留一个狭小的出入口,这是为了保证亲鸟和未来小攀雀的安全。

除了重要的“不动产”,颜值也是鸟儿相亲市场的重要分数项。黑翅长脚鹬是一种黑白配色的涉水鸟禽,如同丝绸一般的黑色羽毛覆盖在它的背部及翅膀,它还拥有一双红色的、纤细而美丽的大长腿,在水中觅食时,步态看起来十分优雅,因此又被誉为鸟中的“长腿超模”。

跟中华攀雀勤奋营巢不同,求偶的时候,黑翅长脚鹬会花更多时间进行梳妆打扮,练习舞蹈。将优雅发挥到极致的舞者,会更受异性青睐。除了黑翅长脚鹬,凤头??同样愿意以舞蹈获取雌性的喜爱。凤头??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平原、湖泊、江河、水塘、水库和沼泽地带,求偶时,雄鸟与雌鸟都会张开彩色的繁殖羽,展现自己的魅力,若是相互认定,它们就会双双潜入水底衔起水草,再回到水面翩翩起舞,最终情定终身。

相比利用跳舞这种只注重精神层面的求偶办法,普通燕鸥则选择了更加务实的方式。雄性燕鸥在水中捕捉到新鲜的小鱼,但它不会选择马上吃掉,因为这是它的“定情信物”。只见雄鸟带着小鱼靠近雌鸟,以期可以得到雌鸟的喜爱。雌鸟若是愿意与它比翼双飞,就会接受礼物,吃掉小鱼。

鸾凤和鸣,凤凰于飞。这是黄河三角洲的春天,也是属于这些生存于此的鸟儿们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