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黄河三角洲

2024-07-21 00:00:00本刊编辑部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6期

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出发,黄河一路奔流,途经川、青、甘三省交界地带,在广袤的草原上百转千回,随后切开重重大山,北上灌溉孕育出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紧接着,黄河从晋陕大峡谷奔涌而出,将黄土高原分割两半,并携带着巨量泥沙倾泻而下,填平了一片汪洋大海,成就了31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这是史上最大的“造陆”工程。黄河为华夏文明孕育了土壤,此后千百年都在旺盛地发育成长。

“造陆工程”从未停止,黄河从哪里入海,哪里就会新增一块土地。

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山东,从此入渤海,河水漫流之处,创造了大片生态湿地——黄河三角洲。这是我国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河口新生湿地。曾有学者用 “新鲜”一词评论这片土地,因为与地球上动辄亿万、千万年形成的地貌相比,直至2024年,我们的黄河三角洲也不过169岁。

年轻不代表没有实力。

在全球8条主要的候鸟迁徙路径中,有两条经过黄河三角洲。每年,在这里越冬、繁殖的候鸟种类有近400种,数量多达数百万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黄河三角洲成为鸟类生存的庇护所,更获得了“珍稀鸟类的国际机场”赞誉。湿地含盐量高,但碱蓬不怕,它们蔓延铺展,为黄河送出热烈的火红颜色。风景之外,胜利油田是这片土地的座上宾与大功臣。半个世纪以来,它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助力。

年轻代表着潜力十足。

在摩纳哥、新加坡等沿海国家,每年都需要支付高昂费用填海造陆时,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约390米,黄河入海口处的山东省东营市,无需大费周章,每年自然增加的面积就能达到25~30平方千米。

年轻需要经历考验。

当海洋与陆地博弈,黄河三角洲的土地有时也会被反向“吞并”。有人担忧,渤海是否会被黄河填平?随着我国对黄河中上游的治理与保护,黄河搬运的泥沙已经锐减;而海峡洋流又会把海底泥沙冲刷出渤海;加之地壳下沉……种种因素制约着渤海终有一日会消失的情况。如何保持生态平衡,仍是人们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黄河母亲一直都在强劲地为华夏大地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