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城墙围绕着的王都非常壮观。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建造这样一座城池要花费不少人力和物力。
你知道吗?
与中原地区的正北—正南朝向有所不同,古蜀国的部分城池朝向非常有自身特色。有的是东北—西南朝向,有的是东南—西北朝向,人们对其原因有多种猜测。
猜测一:朝着太阳初升的方向
虽然太阳在哪里都是东升西落的,但是由于蜀地多雾,古蜀人在认知上出现了些许误差。清晨时分,雾气浓重,古蜀人根本看不到太阳。等到浓雾散去,太阳的位置早就不是初升时的正东方,而是东北方。因此,古蜀人误以为太阳是东北升、西南落的,所以就有了东北—西南朝向的城池。
猜测二:按照地形山脉走势
古蜀国的城池大都位于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夹在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因为这两座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所以也可以猜测有部分古蜀城池是按照山的走势来修建的。
猜测三:面向冬至日出方向
每年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但也就是从这天之后,黑夜逐渐缩短,白天逐渐变长。所以,古人认为冬至是阳气始生的重要日子。古蜀人便是以这一天观测到的东偏南的日出方向来确定城池方位,因此就有了东南—西北朝向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