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成因多样,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诱发因素:
遗传 遗传因素在肺栓塞的诱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人体内的抗凝、凝血以及纤溶机制紧密相关。当这些生理过程出现基因突变,或者发生纤溶酶及凝血酶的缺失时,可能直接导致肺栓塞的发生。
血液高凝状态 多种情况可能导致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从而增加肺栓塞的风险。年龄较大、肥胖、长期服用避孕药、植入人工假体以及患有恶性肿瘤等疾病,都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在这些条件下,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概率会显著升高。
血管内皮受损 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进行某些手术时,如膝关节置换手术,以及由创伤、骨折等引起的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当手术过程中出现血管内皮受损时,后期发生肺栓塞的概率高达90%。除了手术,长时间乘车或已经瘫痪的患者也可能因为血流不畅而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进而引发肺栓塞。
一般来说,肺栓塞的早期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咳嗽、痰中带血等,但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如果肺栓塞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则可能出现心悸、晕厥、意识改变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呼吸急促 肺栓塞会导致肺循环灌注不足,使氧气供应不足,引起呼吸急促。当患者进行轻微运动或活动时,呼吸急促的症状会更加明显。
胸痛 肺栓塞会导致肺动脉内血栓形成,阻碍血液流动,引起胸痛。胸痛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可以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咳嗽 肺栓塞还会引起咳嗽,特别是干咳,通常是由于肺部受到刺激引起的。
痰中带血 肺栓塞会导致肺循环灌注不足,引起肺泡出血,使得痰中带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丝。
心悸 肺栓塞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使心脏不断加速跳动,引起心悸。心悸通常是由于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引起的。
晕厥 在一些情况下,肺栓塞可能会引起晕厥的症状,这是因为肺栓塞导致的缺氧和循环障碍会影响大脑的功能。
目前,临床针对肺栓塞的治疗主要有:
溶栓 指利用药物,使血管内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和链激酶等。
药物治疗 可以治疗肺栓塞的药物主要分为5大类: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华法林、新型抗凝药。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效果类似,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出现血栓的概率,在我国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华法林是一种口服的抗凝药物,其治疗周期较长,适用于有一项或者多项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同时,抗凝治疗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右心室功能等指标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评定,再根据分层情况评估是否溶栓。其中较新型的抗凝药物,市面上常见的有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不需要进行使用剂量的调试,也不会和食物产生相克的作用,与华法林相比风险会小一些。
针对疾病的预防,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多活动 长时间的静态坐姿或卧床不动容易导致血液淤积,增加肺栓塞的风险。因此,保持身体活动对于预防肺栓塞非常重要。
健康饮食 要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的食物,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可以调节血脂和胆固醇,减少肺栓塞的风险。
戒烟戒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肺栓塞的风险。因此,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有效预防肺栓塞。
注意药物使用 雌激素和避孕药等会增加肺栓塞的风险,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