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应以消肿止疼为主要目标,以静力性练习为主,避免髋关节内收和旋转活动。同时,伤口要保持干燥清洁,术后短时间内不要洗澡沾水。视伤口情况拆线,一般术后2周拆线。伤口恢复良好后,便可以洗澡。
适当的冰敷可以预防患侧的肿胀与疼痛。将医用冰袋放在患侧,每次冰敷10~15分钟,间隔时间超过2小时1次,术后一周内应保证每日冰敷患侧3~5次;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后,均应予以患侧冰敷10~15分钟。
由于术后需要进行必要的生活自理,术后3个月内必须使用双拐行走,且手术侧的脚不可以踩地,不可以负重。因此术后早期不鼓励患者多走路。术后3~6个月根据个人恢复情况可以逐渐过渡为单拐,直至弃拐。
术后2周内以制动和卧床休息为主,逐步开始活动足趾和踝关节的屈伸练习;尽早激活下肢肌肉收缩,并可利用下肢肌肉收缩促进静脉血回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该阶段可进行如下康复运动训练:(1)踝泵运动,是指踝关节做缓慢背伸、跖屈训练,20个1组,每日重复5~8组;(2)踝关节活动,是指踝关节向内外侧各个方向旋转,每个方向重复 5 次,每天 3~4组;(3)床上足跟滑动训练,是指仰卧位患侧脚向臀部滑动屈膝,同时保持脚跟不离开床面,避免膝关节向内旋转,一组10次,重复 3~4组。
术后3~12周,继续上述练习,并增加强度。同时,可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练习:用大腿肌肉的力量将整条腿抬起,在抬到和床面呈30°的时候保持住,并坚持3~5秒,慢慢将腿放下,每组10次,重复4~5组。还可在直腿抬高的训练基础上,在脚踝位置使用弹力带给予相反的力量,每组10次,重复5组,并逐步加大弹力带的阻力。
在经过X线检查,并确认骨折愈合程度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用患腿做负重训练,以减少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负重训练可如此开展:(1)背靠墙站立,脚跟离开墙20cm以上,向前挺髋,使背及臀部离开墙面,仅以头、肩撑墙,保持10秒,最后头、肩用力向前,使身体全部离开墙面并站稳,重复10次。(2)上楼时,肌力较差的腿先上迈台阶,下楼时,肌力较强的腿先迈台阶;或将肌力较差的腿直接置于台阶上,让另一腿连续上下台阶,每组10~20次,重复3~5组。
在术后23周,就可进入功能强化阶段,进行环境适应性训练: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和保护下,在安全环境开始步行训练,并逐渐延长步行距离。当一次独立稳定的步行距离达到100m以上时,可以考虑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步行训练,比如过马路训练。
总之,股骨颈内固定术后康复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患者本人作为运动训练的主要参与者与受益者,应该按照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建议,坚持长期有效的康复训练,才能早日更高质量地重返正常生活,享受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