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由于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会导致肌肉萎缩。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还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使患者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其次,由于缺乏运动,长期卧床患者的血液循环会变慢,这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进一步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危及生命。此外,卧床时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进而导致肺炎。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肺炎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可见,重症患者身体“躺平”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为了避免这些危害,我们需要在患者“躺平”阶段,将康复训练提上了日程。那么,重症患者该如何开展康复训练呢?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呼吸训练可以促进肺泡和气道中的微小分泌物排除体外,避免痰在肺内堆积;同时对于肺部扩张、增加肺活量以及增进肺功能也都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已经恢复意识的亚急性期的重症患者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常规方法:患者可以选择仰卧位或坐位(前倾倚靠位),腹部应保持放松状态,通过鼻子缓慢深吸气,使腹部隆起;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同时收缩腹肌,以促进横膈上抬。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约为1∶2。刚开始练习时,每次练习1~2分钟,逐渐增加至每次10~15分钟,每日锻炼2次。
(2)抬臀呼气法:患者仰卧位,双脚置于床架上;呼气时抬高臀部,利用腹内脏器的重量将膈肌向胸腔推压,迫使横膈上抬;吸气时还原,以增加潮气量。
(3)吹蜡烛法:患者坐位,蜡烛的火苗与口同高;缩嘴用腹式呼吸的方法吹火苗,以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目标。
肌肉与关节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废用性萎缩,并针对疾病引起的瘫痪肌肉进行早期的功能再训练。常用的肌肉功能康复治疗手段包括肌力诱发训练、肌肉电刺激治疗、肌肉按摩以及肌肉易化技术等。
在进行运动训练时,其强度应根据病情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是因为,不同肌力分级的肌肉所采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肌肉力量分级进行针对性物理治疗。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以试着进行以下反复训练:首先让大腿放松,然后缓慢并用力地在没有疼痛或者只有轻微疼痛的限度之内,尽最大角度地勾脚尖,之后再向下踩(让脚尖向下),最大程度时保持5秒。每次训练时间为5分钟,每天进行5组,可以借助气压循环泵达到更好的疗效。
重症疾病可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营养摄入不足,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恢复。通过营养评估、合理膳食配方和营养补充,可以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和营养摄入,维持机体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和免疫力提升。
重症疾病可能对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支持性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困扰、调整情绪,提高心理韧性和康复信心。
这里要提醒各位,重症康复是基于康复循环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康复评估、确定康复问题、设立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方、落实康复方案直到患者社会角色再塑造等内容。与一般康复流程不同的是,重症康复的评估要求实时开展,反复核对,在治疗时密切关注患者状态,根据患者功能水平变化,及时更新目标、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