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辩论语体中的话语标记分析

2024-07-20 00:00:00郭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6期

摘要:爱奇艺出品的《奇葩说》是一档诞生于网络语境的口语性辩论节目,参赛选手所使用的辩论语言逻辑严密、生动形象,迸发着智慧的火花,口语化色彩浓厚,以另类犀利的话语表达,成为语言类网络综艺的代表。因此在口语化辩论语言中发挥语用功能的话语标记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该文主要以《奇葩说》第三季节目辩手的辩论语言为语料,通过分析辩论中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探讨口语辩论语体中常用的话语标记的基本功能与作用,分析了话语标记语在口语辩论中特有的功能和呈现的特点,以及对辩手组织语言、建立逻辑、说服听众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辩论;语体;话语标记;语用功能;《奇葩说》;分类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6(a)-0025-04

Analysis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Oral Debate Style

—Taking I CAN I BB as an Example

GUO Ch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Chengde Hebei, 067000, China)

Abstract: The iQiyi-produced show I CAN I BB is an oral debate program born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Contestants on the show use tightly constructed, vividly expressive debate language, sparking intellectual insights. With its rich colloquial hues and unconventional, sharp expressions, I CAN I BB has become a representative example of language-based internet variety shows. Consequently, the use of pragmatic markers in colloquial debate language holds significant research value and deserves our attention. This study primarily analyzes the discourse of contestants in the third season of I CAN I BB as its corpus. By examining the usage patterns of pragmatic markers in debates, we explore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these markers in the oral debate, and their contribute to organizing language, establishing logic, and persuading audiences.

Key words: Debate; Style; Discourse mark; Pragmatic function; I CAN I BB; Classification

辩论是指人们对于某个问题存在不同看法时,运用语言来解释论证自己的见解,同时批评和驳斥对方观点的冲突性交际[1]。根据采用的不同语言形式,可以将辩论分为书面论文和口头辩论两种类型。《奇葩说》是口语性辩论节目,参赛选手所使用的辩论语言逻辑严密、生动形象,迸发着智慧的火花,而且口语化色彩浓厚,因此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以《奇葩说》第三季节目为语料,通过分析辩论中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探讨口语辩论语体中常用的话语标记的作用、功能及其使用特点。

1 辩论中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

语言使用者在做出语言选择之前,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语境和交际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表现形式才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并对它们做出相应的协商和调整,最后选择适当的语言[2]。话语标记便是实现有效交际的必要手段。笔者用冉永平(2000)话语标记的分类方法[3-4],对《奇葩说》第三季节目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进行了统计。

由此可见,辩论类语体中话题标记、换言标记、证据标记、推理标记及言语行为标记占比较大。其中,话题标记用来确立逻辑框架,证据标记和推理标记用来标识论据、支撑观点,换言标记解释观点,而言语行为标记则呼唤听众、引起共鸣。

2 辩论中常用话语标记的功能

2.1 语篇功能

话语标记在处理语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交际主体对交际活动连贯性的关注[5]。在辩论中,通过使用话语标记,辩手能够更好地组织语言,使交际活动更加流畅,富有逻辑性[6]。它们可以标识结构,使语篇衔接连贯,对话语判断的证据及话语或命题进行解释。

2.1.1 标识逻辑结构功能

话语标记对整体话题结构的标识表现为标识话题的开始、变换、结束,以及为后续话题的展开做铺垫。辩论语言整体语篇的结构性很强,在立论、阐述和总结中都存在大量的标识语篇结构的话语标记。

第一,设立论点。设立话题的标记在辩论中常常是立论的开始,即提出我方观点和对方的逻辑漏洞,或解决对方的疑问。在辩论中常见的起始标记有“你知道吗”“好”“来”“首先”“我们想说的是”“就是”等。

例1:你知道吗,因为你总觉得会再见,这些话堵住了你的嘴。

例2:好,来,先解决艾力一个很可怕的误区。

例3:首先,我们必须要理解,我们当今社会其实我们所谓的对离婚的这种偏见和歧视,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嘛。

在语料中,笔者发现“你知道吗”这个标记使用的位置比较多样,它既可以出现在句子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还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中间。出现在句尾时,它前面的部分就是开启的话题、新观点的引入。当“你知道吗”出现在句子中间时,它往往后面接“就/就是”,作为对所开启话题的阐释。

例4:你别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包括我这样的一类人,叫作冰美人,你知道吗?

例5:我真的觉得,从我这件事情,我真的看到人类爱情的伟大,你知道吗,就特别了不起,就能喜欢上这样的一个东西。

第二,切换话题。切换话题是把当前话题撤出,对即将要谈论的内容进行引导,引入新的论点或分论点,并保持语篇的衔接连贯。辩论中常用的用于切换论点的标记有“再来”“下面”“接下来”“第二/第二点/第二个/第三个”等。

例6: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们这边的观点。

例7:第二,女子停车位靠什么执行?主要靠自律。

第三,拉回话题。拉回话题就是把前面讨论过的话题重新提起,使其回到当前状态[7],比如“所以”。“所以”用作话题标记,意义被虚化,不再表达真值条件,“所以”之前的话语,与其不构成因果关系[8]。例8辩手表示“我方被对方带到了一个很小的世界里”,后又把话题拉回“对方把我们带到沟里去了”。例9中的“所以”找回话题的功能更加明显。

例8:我方这次有一个很大的,让我没想到的,就是完全被对方带到了一个很小的世界里。世界是什么?世界不光是物质的东西,不然音乐算什么?文学算什么?所有的那些东西,心灵里那些东西算什么?……所以,对方这个,把我们带到沟里去了。

例9:所以我们回到我们今天的辩论题目来,就是如果你想要在婚前跟我啪,我一直说不,那你已经收到我这个讯息了。

第四,总结观点、结束话题。标识语篇结束的标记往往是整个语篇所表达的重心,预示着语篇的结束,带有总结性质,如“好”“最后”“我就想说一句话”“以上”“事实证明”等。例10中“好”引导的是一个结论观点,表示辩论的结束,其功能来源于“好”可以引导总括性话语,因此既可以引导话题的开始,也可以引导话题的结束。

例10:好,所以我觉得,这不是爱情。

例11:我就想说一句话,今天为什么一定要是有后东去,很简单,他不仅仅是在拯救世界,他是在给他的孩子,在做个榜样。

2.1.2 推理论证功能

辩论是一个驳斥他人、说服他人的过程,除了严谨的逻辑框架和犀利的语言,推理论证的角度和方式更为重要,不但要找到恰当的例子支撑自己的观点,还要运用对比和类比的方式证实自己的观点。

第一,论证方式。辩论通常会用到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等方法。标记举例的标记有“举例”“举个例子”“比如说”“再比如说”,标记类比和对比的标记有“同样的”“反过来讲”“相反的”等。

例12:因此我们看到,在很多的交通事故,比如说,逆行、压双黄线、酒驾等等当中,男司机的比例都远高于女司机。

例13:同样的,以对方的聪明才智,你肯定也编制出一万条理由,告诉我说我让自己美让对方丑其实是为了宇宙好。

辩手利用人们共有认知来进行同向推导和反向推导,得出和普遍价值观一致或相悖的结论,或者是用自己建立好的逻辑设定来推导出与之相同或相悖的逻辑,引导观众支持己方观点。

第二,证据来源。证据来源型话语标记主要是说明话语的来源和出处,使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引用对方辩手的话语,一是为了反驳对方的观点,二是拿对方的观点或漏洞为己所用。证据来源标记有“中国有句古话”“就像……说的(正如……所说的)”。

例14:就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丑妻近地家中宝。

例15:就像肖骁所说的,一个傻 × 来给你指挥意见,到头来,他还说我当初说什么来着。

2.2 人际功能

为了赢得更多的支持,达到辩论的最终目的,运用带有情感色彩、态度评价和互动性的话语标记就成为辩手们组织话语的最佳选择和赢得听众的有力武器。

2.2.1 表达主观色彩

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辩手所使用的语言是强制性的,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有时为了说明其观点毋庸置疑,为客观存在的事实,起强调作用[9];或者是常识性问题,听众必须了解,有警示教育的意义[10];或是辩手有经验要分享,呼唤听众站在其角度思考问题。

例16:告诉你,有修道之人,我们东方的僧侣、我们西方的修士,他们都是自愿选择单身。

例17:你要知道,一个绝症的患者,他不是第一次听到鼓励。事实上,他从得病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一直在听到鼓励……你要知道,对我而言,我不想听这个。

2.2.2 表达对话语的评价、情感和态度

辩手在陈述客观事实的同时,也会涉及自身情感态度的表达。这一类标记是为了表达说话人真诚的态度,将事实和主观感受坦诚地告诉听众[11],起到缓和语气和让步的作用,达到引导听众反思的目的。有“实不相瞒”“老实说(讲)”“我承认”“其实”和“扪心自问”等。

例18:实不相瞒,第一届的时候,马晓康这三位都穿过苏格兰短裙,我还叫他们苏格兰短裙少男呢。

例19:我承认,主动去关怀女性已经是一种进步,我们难以苛责。

以上例子都是说话人要将自己的内心话语告知听众,表达真实的情感,期望得到听众的认同。同时这也是一种辩论手段,以退为进。如例19中的“我承认”。辩手先肯定了对方的观点,但实际上辩手所要表达的是:对方所说并不足够和周到,是有漏洞的,希望听众反思。

2.2.3 增强与听众的沟通感和互动性

在辩论比赛中,听众的反馈情况更能说明胜负。辩手与听众的沟通和互动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增强听众的代入感与参与感;二是辩手在与听众的互动中收获反馈,更有说话的激情和动力,更加投入,从而得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在辩论中,常用的增强沟通与互动的话语标记有“你们(我们、大家)想想看”“对不对”“(你说)是不是”“各位”等。

例20:可大家想想看,这种完全可以被你调控的爱情真的是真实的爱情吗?

例21:《奇葩说》第一季结束之前,我上来就被淘汰了……我就挺难受的,你说是不是。

例22:各位,我提醒大家,今天辩题有个很关键的字,叫作歧视。

以上例子中话语标记的作用都是为了召唤观众对其话语的积极反应,表示说话人希望得到认同。“大家想想看”是说话人希望听众顺着其思路一起思考。“是不是”“对不对”表达了说话人希望得到肯定的答复,也是对听众的提醒和暗示。“各位”的意图很明显,提醒观众关注说话人即将说出的话题,呼唤观众的注意。

3 辩论语体中话语标记显现的特点

3.1 结构标记完整

从我们收集的语料来看,大部分辩手的辩论语言结构都非常完整,逻辑线索清晰。或论述自身主张,或抓取对方漏洞,在论述中使用举例、对比、类比等论证方法,最后总结陈词。

例23:首先,我们必须要理解,我们当今社会,其实我们所谓的对离婚的这种偏见和歧视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嘛。……然后林哥刚刚说到,说我们离婚的原因啊,是因为我们爱没了……其实,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就咱们都还没有结过婚……同样的,在一段短暂的婚姻里面,我也不太愿意去磨合……所以,我们发现,在终身婚约下,夫妻更容易去达到这种幸福的状态。

这个例子中,有设立论点表示话题起始的“首先”,还有表示思维顺序的“然后”。“其实”是说话人用诚恳的方式表述一种已知的事实。“同样的”是一个类比论证的标记,是用一个事实的逻辑去推导另一个事实。最后,辩手用“所以”标记词再总结、结束自己的话题。整个论述逻辑严谨,结构鲜明,话题标记的使用恰到好处,使听众更加迅速地捕捉到说话人所要表达的重点。

3.2 解释性标记和互动性标记数量多

在辩论语言当中,笔者发现除了标识逻辑结构的话语标记外,解释性标记和互动性的标记使用频率高,在各类标记中占优势地位,如“也就是说”“什么意思”“换句话说”“对不对”以及“(你们、我们、大家)想想看”等。这与辩论的特征息息相关。解释性标记是用最简单的语言使听众听懂,互动性标记用来呼唤听众的反馈、提醒听众注意,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在辩论中赢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3.3 话语标记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辩论语言不光要简洁明快、严谨准确,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这也是辩论的魅力所在。在语言中加入修辞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说服效果,其中排比与设问这两种修辞手法在辩论中使用频率最高。

例24:我们永远有灾难,永远有悲伤,可是我们过来了,对不对?我们没有超级英雄,我们也过来了,对不对?他们说圣诞老人,可是事实上我们没有圣诞老人,我们也过来了,对不对?

例25:所以,江瀚,我们是怎么长大的?我们就是从知道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的那一刹那长大的。

例24中连用三个“对不对”构成了排比,条理分明、层次清晰,起到了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的作用。例25运用设问,引起听众注意,启发思考;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表达了说话人的强烈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

4 结束语

《奇葩说》是一档生动有趣的辩论节目,它的辩论语言和传统的辩论比赛有着很大的不同。选手使用更加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更接地气,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在辩论中,话语标记的广泛使用有效地帮助了辩手组织语篇,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十禾.口头辩论语体两特点简析[J].当代修辞学,1990(4):15-16.

[2] 吴亚欣,于国栋.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2003,24(4):16-19.

[3] 殷树林.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8-14.

[5] 刘丽艳.汉语话语标记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51.

[6] 李秀明.元话语标记与语体特征分析[J].修辞学习,2007(2):20-24.

[7] 姚双云.自然口语中的关联标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89.

[8] 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中国语文,2000(5):459-470,480.

[9] 董秀芳.来源于完整小句的话语标记“我告诉你”[J].语言科学,2010,9(3):279-286.

[10]张丽萍.论法庭情境中话语标记语:从法庭话语中的“我(们)认为”谈起[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37-40,122.

[11]亓文香.汉语“情态动词+说”的话语标记化:以“可以说”的功能演变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4):1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