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生活里,许多年轻人陷入“三分钟热度”的怪圈,或者被“拖延症晚期”所困扰。为了让脱轨的生活重回掌控,他们开始实践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主题月生活法。
何谓“主题月生活法”?按照众多网友的实践总结,就是每月为自己的生活设定一个固定主题,可以是此前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也可以是喜欢或擅长的某一件事。在这一个月时间里,除了上班、学习等固定生活之外,将业余时间优先投入这一主题的活动中。
“替大家试过了,‘主题月生活法’真的有用!”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乐此不疲地分享每月主题,赞扬碎片时间被有效利用,甚至称其“逆天改命”。这一生活方式真有如此神奇?
一个月换一种“活法”
在某社交媒体上最早分享“主题月生活法”的人名叫困困。她在去年3月发的方法帖子,得到了2.3万的点赞。后来,有一位网友把她的文案做成了视频,播放量超过130万。
困困12岁便到日本东京留学,一路上埋头学习,即便有一些兴趣刚刚萌芽,也被母亲以“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为由掐断。直到上了大学,她才发现,和周围人相比,自己的生活过得太单调了。一到假期,同学们有的去爬山,有的去滑雪,有的去打猎,业余生活丰富而充实。这让困困很羡慕,虽然应对各学科的考试让她没有大段时间去持续做一件事,但至少用一整月的时间投入之前未曾涉足的新事物中,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做到的。这样也不至于在和同学聊天谈起爱好时,自己没有任何谈资。
困困相信,热爱可以成就一个人。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个月都要去尝试一件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下个月再换一个目标,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会格外珍惜, 优先去做这件事。
正值秋冬时节,日本的雪场陆续开放,困困把第一个主题设定为滑雪。每个周末,她都会前往雪场学习,和朋友们切磋技艺。如果把这看作一种短途旅行,也是很有乐趣的。
第二个月,正好放假,好不容易有时间歇下来,困困决定花一段时间去看评分最高的电影。之前母亲管得很严,甚至从来不让她看电视,困困就用一种很土的办法,搜索豆瓣上的电影榜单,把不同年代最值得看的十部电影全都看完了。
之后,困困陆陆续续尝试了爬山、潜水、高尔夫、尊巴舞、夜跑等,甚至制定过小红书主题月,那个月每天在小红书上发布一篇笔记,一个月的时间涨了两万粉。还有一个月她定的主题就是尽量约很多人去吃饭,让她一下子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其中一位还成为了她的男朋友。
当我们把时间和精力聚焦于一个特定主题上,不仅能够提高行动力,减少不必要的纠结,克服行动前的懒惰,还能够帮助我们系统性地去探索、开发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从而展开新的生活。“主题月”的魔力在于,一旦给自己下达任务,就会将其置于首要位置,在精力高度集中的时刻,其他事物都变得无足轻重。困困感觉自己所释放出的能量比平时懒散时要强大得多。在这种状态下的社交,她也不再感到害羞,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例如爬山遇到同样热爱户外的人,困困经常大胆主动搭讪,询问是否能够与他们同行。这些登山队伍通常由各个年龄段的人组成,甚至包括老年人。她发现只要自己主动靠近,就会被热爱户外运动的人接纳。
“主题月”的经历让困困平凡的日子有了起色,人生变成了旷野。那些留恋的东西,还延续成为长期爱好,例如滑雪、潜水。现在无论去哪个海岛度假,潜水始终是她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
找到了重燃生活激情的方式
王月性格较内向,平时的生活完全是家和单位之间“两点一线”,工作了三年,每天上班打卡,下了班回到家就是在为第二天上班做准备。为了摆脱“生活被工作带着走”的困境,也为了减少身上的“班味”,她决定借助“主题月生活法”来“重启人生”。她一次性给自己列出了一整年的“主题月”清单,内容涵盖运动、旅行、画画、读书、摄影等多个领域。
第一个月的主题为运动,王月特意下载了跑步运动APP。对于长久不锻炼的人来说,刚开始总要做一番心理建设。王月请求身边喜欢跑步的朋友先带她训练一段时间,同时监督自己坚持下去。
有空时,她还搜集了一些有关跑步的影片,一旦发现自己有点懈怠,就随机看一部激励一下心智。王月甚至为这个主题月写下一些标语,如“努力成为搞笑的奥运田径选手”,运动前不时从手机的行事历中拿出来看看。这有点类似于参加某个主题营队,一定会有一个标语,让自己充满参与感。
运动所释放的内啡肽,让她感到浑身舒爽。一个月持之以恒地运动,渐渐变成习惯,王月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曾经的“早起上班困一天”模式成为过去式。现在,她吃完早餐出门小跑,微微出汗,但到达工位时,依旧神采飞扬、精神十足。
第二个月主题是烹饪,王月要求自己一周至少五天在家做一顿饭,早餐也不马虎。以前在家都是点外卖,既不经济也不健康。跟着各路美食大咖的视频学习摸索了一段时间,她发现厨艺里藏着生活智慧,比如买同样的菜如何在保质期内兼顾不同做法,菜上锅后的时间如何收拾灶台和洗碗,这不就是时间管理的小妙招吗?实践才一周,开销同比下降了三分之二,王月说:“不比不知道,自己做饭真的比点外卖和去餐厅实惠太多了。”
通过细分时间维度,将大目标分解成可执行的、看得见的小任务,在短期内就有明显的结果。每个主题月结束后,王月都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比如体重下降、阅读量增加等,这些即时反馈构成了强大的内在激励,激发她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动力。而每个月变换的主题也让生活充满新鲜感,避免了日复一日的单调乏味。
“主题月生活法”不仅仅是让人发现某种兴趣爱好或培养某种习惯,还可以认识不同的朋友,拓展视野和圈层。王月曾把某个月的目标定为“取经主题月”,以前对工作没有任何自我要求的她,有意识地利用午休、下班后的时间,邀请职场前辈、优秀校友吃饭和喝咖啡,了解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需要继续学习的技能、含金量较高的一些行业培训和证书等,对工作上的提升颇有帮助。
经过一年实践,王月不再沉迷手机,碎片时间也不会觉得无聊,生活有了支点,专注力、行动力也在变强,并且从一开始的刻意引导自己去做月度任务到后来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生活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和期待。她说:“抵抗平庸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变得有趣,也许发生一些改变,就可以让我们重燃对生活的信心。”
Tips:
“主题月生活法”小窍门
1.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小工具。如制作以月为单位的手账本,每月计划、每日执行情况都有对应篇章;也可以画出思维导图,从主题目标出发分解到每一天的具体流程;还可以制作“月报PPT”,找到生活的节奏,有清晰的目标和执行保障。
2.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如通勤路上、睡觉之前,甚至上厕所的时候,都可以优先选择做同本月计划相关的任务。学习和工作忙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分配一些轻松愉快的任务,休息时间则可以安排一些挑战。千万不要因为制定了主题月计划,继而备感压力,影响到日常的学习生活。
3.学习复盘和总结。主题月即将结束的一周,可以回顾自己一个月来的学习和实践,进行评价和总结。问问自己做得怎么样?有没有成就感?在过程中是否感到快乐?哪些兴趣可能不适合自己,哪些可以发展为长期爱好?这样可以避免盲目跟风,真正实现个人成长。
(编辑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