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舱之前,可以在测控区内随时给战友打电话,我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该怎样很好地完成出舱任务。在地面水槽模拟训练中,我的任务完成得比较顺利,但到了太空,第一次穿着舱外服在轨训练时,简单的拿工具的动作就耗费了我全部体力,光把身体稳定下来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更别说要出舱干那么多活了。
在轨训练结束,我的自信心遭受挫折,心里非常难受。那段时间,我给地面的师兄打电话:出了这样的状况该怎么办?他们给我讲了很多,比如如何控制身体,就一个字,慢,不要心急,不要想着一下子控制到位。要稳,越稳越好。聂海胜师兄告诉我,在不着舱外服的情况下,去锻炼手腕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还有师兄告诉我,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把脚稍微固定一下,对发力有很大的帮助。
出舱前,我“压力山大”,地面工作人员在通话时突然问我:你刚才在气闸舱哭了吧?我说没哭,但他们已经从舱内摄像头看到了。压力的源头是害怕,不是害怕出舱时间长、身体累,而是害怕倾尽全力后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没成为母亲之前,对如何平衡事业、学业、家庭,我可以自信地说:保持专注!可当我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后,发现这是一个伪命题。一肩挑事业,一肩挑家庭,我想我一定不是那个女强人,没办法很好地平衡。所谓的平衡,是整个家庭与我一起平衡,爱人、父母,他们呵护了我的事业、家庭“双翼”,两者平衡,我才能飞得更稳、更远。
作为神舟十四号乘组一员,当我离开北京航天城时,两个孩子紧紧抱着我,其实我也特别舍不得,心里放心不下他们。有时,我会跟孩子讲,妈妈去飞行,既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全天下所有的孩子,我希望能盖一所大大的房子(空间站),容纳孩子们的梦想。
——摘选自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于央视《鲁健访谈》的采访,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