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有讲究,好吃也不能贪食哦

2024-07-19 00:00:00贺丽
妇女 2024年6期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沈阳医学会第八届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肝病防治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美味的粽子深受喜爱,让人忍不住多食几个。但是美味又营养的粽子,也不能过量食用,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消化不良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食用粽子要注意哪些问题

1.不宜冷食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糯米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

有些人喜欢把粽子放冰箱后冰一段时间再吃,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取出来后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吃粽子的时候也不要喝冷饮,喝冷的东西容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

2.不宜多食

糯米不易消化,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但不要与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3.空腹不宜吃粽子

空腹吃粽子,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4.睡前最好别吃粽子

粽子粘度高,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特殊人群食用粽子更应格外注意

1.老人和儿童

老人和儿童因咀嚼能力不足、胃肠道功能较差,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2.胃肠病患者

患有消化性溃疡或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容易引起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3.糖尿病患者

糯米作为淀粉类食物升高血糖明显,且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会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4.心血管病患者

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高脂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过量进食,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

5.胆胰系疾病患者

胆囊炎、胰腺炎反复发作的病人进食粽子,容易引起病情反复,出现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

6.慢性便秘患者

老年人、胃肠动力低下等慢性便秘患者,以及胃肠道术后患者,因胃肠蠕动减慢,食用粽子容易引起便秘加重,甚至肠梗阻的发生。

故而,美味的粽子我们也要适量进食,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要呵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