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街头,挤满中国人

2024-07-18 00:00:00敬月光
看世界 2024年13期

2024年4月29日,日本东京,外国游客在银座购物区的道路中间摆姿势拍照

当我站在日本京都西大屋花屋町的便利店里,对着店员手足无措的时候,对面这位穿着制服的女孩,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我是说,您需要袋子么?”

听到熟悉的语言,我大感放松。对面这位女孩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她几乎能从顾客瞬间的反应,辨认出是不是“自己人”。同一时间,店里还有另外一对说着中文的母子在挑选商品。

眼下的日本,到处都挤满了中国人。

4月以来,日元贬值至34年来最低点,同时赴日中国游客显著增多。高汇率差带来相对低廉的物价,促进消费欲望的上涨。据日本官方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游客在日本的人均消费金额为29.3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7万元)。

便利店里,一份杯装哈根达斯标价351日元,按21.6∶1的汇率,折合人民币是16.2元,而在国内,同品牌类似规格约30元。这自然吸引了无数外国游客拥入东京银座、大阪心斋桥等热门购物场所,一边复刻日漫与日剧的经典打卡照,一边横扫各大商铺。

位于心斋桥附近的始祖鸟店铺里,店员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向来访的客人告知:“大热的款式已经所剩无几。”大牌奢品店铺路易威登也是如此,旗下一款热门的手提包,即便赶在6月前匆忙涨价,也被抢购一空,全日本都没货。

日本正在试图用旅游业激活经济,在日本政府、旅行社和航空业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购买力强大的中国游客,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拥入日本。但抱着奢侈品大采购目的而来的中国游客,到底能带走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中文通行日本街头

6月,旅游旺季拉开序幕。坐标北京的白领李冰发现,微信上出现了好几个定位日本环球影城的动态,青岛人于尘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与此同时,在日本京都大丸百货的八楼,一排西装革履的年轻职员,正在为外国游客办理退税业务。他们象征性地用英文试探,得到中文的回复后,立刻转为流利的普通话。

当护照信息显示对方来自广东,业务员还能无缝衔接到粤语。接连几个广东籍游客排队后,另一边直接响起提示:“这边也可以粤语服务哦。”

这样的现象并不罕见,日本的各大知名商超、品牌店,几乎都配备了中国店员,他们多为台湾、香港的兼职留学生,也有不少来自内地。在大阪的夜宵街上,一家没有中文服务的烧烤店,明显门庭冷落了许多。

而在日本知名的连锁烧鸟店“鸟贵族”里,不仅能顺畅地使用微信、支付宝,还有可供一键切换中文的平板电脑用于点餐,食客几乎无须对话就能完成就餐。这与日本的传统餐厅习惯并不相符,扫码点餐也未普及,但对于中国游客而言却非常友好。

在这家店里,你能听到东北话的概率也许高于日文。

国内出境游复苏后,邻国日本的街头,出现了大批中国游客,除了餐厅的显著感受以外,购物也是游客的主要目的。同样的奢侈品,在日本购买相较于国内价格最高可优惠近20%。除了汇率的吸引力,这也是日本政府、跨国旅行社、航空业的共同推动结果。

挤满游客的心斋桥
2023年9月7日,日本东京,游客们搭乘地铁前往市中心

生活在北京和东北的都市白领,甚至形成了一套“去日韩过周末”的攻略。

日本多番举办中日旅游合作交流会,杭州—静冈等中日直飞航线陆续恢复,旅行社纷纷打出千元价位的日本旅游套餐,“上海飞大阪机票仅8元”也一度冲上热搜。在地理距离较远的粤港澳大湾区,国泰航空则率先与商场合作,推出免费送日韩往返机票的活动(但仍需支付燃油税,单趟约400元)。

位于京都市区的一家旅社,楼下就开着粤式茶餐厅,入住即送港式蛋挞。旅社老板娘尽管不会中文,英文也不算流利,但她的房子在中国的旅行软件上可以直接预订。据她介绍,“这栋楼里几乎全是中国人”。

在我们离开时,一位拖着行李箱进门的女生试图用英文问路,我试着直接用中文答复,得到了对方的会心一笑。

不做代购生意的普通人,能从汇率差中省下的钱微乎其微。

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热潮背后,还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消费心理因素。当一部分人开始利用差价优势在日本大量购物时,这种行为很容易在社交媒体和朋友圈中被传播和放大,从而引发更多人跟随潮流,形成一种群体现象。

这也是为何人们总是在社交软件看到相似的出游内容。曾经的“网红目的地”是埃及金字塔、澳洲潜水、巴厘岛阳光沙滩,疫情后的国内热门打卡游则是四川阿坝、内蒙古草原、新疆雪山。

在出境游逐渐恢复以后,伴随着消费降级与日元汇率暴跌,日本成了性价比最高的国外目的地之一,生活在北京和东北的都市白领,甚至形成了一套“去日韩过周末”的攻略。

这与日本当局的期待相符。尽管中国游客数量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他们的消费力和对日本旅游业的贡献依然十分显著。

廉价日本真的划算吗

2024年第一季度,日本旅游消费额达到了1.7505万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3.3%,这是迄今为止最高的季度数据。其中,中国游客的消费额达到了3526亿日元(约150亿元人民币),位于榜首。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去日本旅行是否真的划算?

实际上,日本的物价水平在某些方面并不低,如餐饮、住宿和交通费用都相对较高。在一些热门旅游城市,如东京、大阪和京都,酒店和餐厅的价格可能会让不少中国游客感到惊讶。

在京都渡月桥下的一家售卖定食的餐厅,一份最便宜的牛肉饭也需2900日元(约合134元人民币),而上述那间住满了中国游客的京都旅社,则需要750元人民币一晚。

此外,日本的公共交通费用也较高,尤其是在东京等大城市,地铁和火车的票价可能会让游客的旅行预算增加不少。鲜少有中国游客在日本选择打车,普通的日本民众也是如此。

这也是“日剧跑”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赶不上地铁线和公交车,人们就要付出高额的代价。而仅看公共交通呢?六天的热门游览线路,使用日本“公交卡”仍需花费约1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509元)。

此外,高额消费力的标签,也并不适用于每一位中国游客。

日本街头售卖的昂贵西瓜

在一份大阪攻略中,有人写道:“低消费欲望的人没有去逛心斋桥的必要,拍一拍照片即可。”

端午小长假适逢国内电商“6·18”大促,在品牌涨价等多重因素之下,以往中国游客青睐的日本电器,显得并不十分划算。一部苹果手机,即便使用免税优惠,算下来也只是和京东拉平。之前有媒体称,中国游客在日本狂买奢侈品“土特产”,LV包,但在6月前,热门款价格已经涨了7%~10%,但大多无货,次热门的款式也只有轻量优惠。

不做代购生意的普通人,能从汇率差中省下的钱微乎其微。而对于日本民众,耗尽心血换来的工资,却在加速贬值,国外游客的拥入带来物价的上升,但当日本人出境,才发现世界的大不同。

2019年12月,日本当地媒体做了一组以《廉价日本》为题的系列报道,第一篇便是《价格反映出的日本停滞—迪士尼与大创,全球最低价》,彻底揭开了日本人心中早已感知到的国际消费差异。

随后的2020年,巴菲特买入日本五大商社的股票,此后又数次加仓,这加剧了日元的贬值,也进一步吸引了以他为首的美元资本涌入日本市场,推动日本股市的“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长期的通缩转变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尽管国际投资者和国际游客在货币价差中获益,日本的日用品却一度出现“一棵白菜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夸张现象。

日元汇率的暴跌,无疑为中国的游客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购物机会,同时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物价的两极分化、老龄化问题加剧的日本社会,正在面临冰与火的双重挑战。而如果抛开经济问题,中国游客还能在日本之行中记住什么?

日本文化的饱和与贫瘠

在大阪城公园天守阁下,每五分钟就会有一个年轻人,对着自己比大拇指,并拜托同伴帮助拍摄大头照。这是日本动漫《名侦探柯南》里的经典一幕,服部平次的自我介绍名场面就发生在这里:“我是大阪的高中生侦探服部平次。”

大阪环球影城的特色园区超级马里奥世界,一开园就需要抢购预约名额,否则无法入场。一路上都挤满了戴着蘑菇头,穿着精致可爱的中国游客。开门不到十分钟,马里奥的特色体验项目VR赛车游戏已经需要排队180分钟。

动漫、漫画和游戏,是日本旅游的重要吸引力之一,一部分外国游客甚至能使用日漫中学会的日语与当地人简单对话。

但这一产业也面临着衰退现象。在《廉价日本》一书中,作者中藤玲详细阐述了日本动漫工作室,因薪资水平低于全球,而沦落为中国腾讯、哔哩哔哩的“外包商”,甚至被高薪抢走优秀的动画师。

书中写道:“动画师的薪资如果换算成时薪还不到100日元(约合人民币4.63元),因此有许多人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另外兼职。这是一种以梦想为诱饵让员工‘为爱发电’的价值剥削。”

日本的标志性建筑太阳塔

被汇率差吸引而来的日本之行,可能也是一趟祛魅之旅。

依靠经典和情怀撑下去的日本动漫产业,还能不能继续“吃老本”,这恐怕是连日本人都在害怕面临的问题。

而在日本游览攻略里,另一组高频出现的地点则是神社与寺庙。在奈良兴福寺,进大堂参拜需要500日元(约合人民币23.15元),进博物馆则需要800日元(约合人民币37元),但当你真正走进去,会发现这里还不如苏州免费的北塔报恩寺。

其佛教文化,与中国的渊源颇深,但触之较浅。相比之下,山西的冷门地市也许都具有更浓厚的历史气息与珍贵馆藏。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似之处,也正是其薄弱之处。在博物馆与寺庙中,欧美游客的兴致要远远大于中国游客。

此外,大部分游客都将目光放在了庙前的御守售卖处,花费人民币10元至50元不等,可以购买拥有不同寓意的“护身符”。除了象征财运的金守以外,交通安全守、学业守等“垂直领域”的守护符也大受欢迎,但离开寺庙后,这些御守在普通地铁站亦可买到。

对于很多人来说,被汇率差吸引而来的日本之行,可能也是一趟祛魅之旅。中国散客,也许会在某一个时刻感到迷茫:这个陌生的国度有太多熟悉之处,也充斥着复杂的情感。只有永远热情满满的职员,在致力于让每一个顾客拥有好心情。

自巴菲特在暗涌的水面掷下一颗石子,如今已然四年过去,世界发生了剧烈变化,与日本有关的历史时刻也不少,但日元疲软的态势似乎并未减缓。跳轨事件频发的日本社会现状下,地铁依然坚持无须安检、不设置轨道屏蔽门,时间仿佛在复杂交织的铁轨线路中,一边撕扯,一边停滞。

人数庞大的中韩旅客,以及闻风而来的欧美背包客,挤满了日本的街心区、地标公园和寺庙。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逼仄的一户建夹道之间,一片静谧空荡。不到晚上9时,街上就没了人影,只有居酒屋里传来消遣的酒醉之声。

责任编辑何承波 hcb@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