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产教融合发展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2024-07-16 00:00:00江洪曹玲玲
高教学刊 2024年21期

摘 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1—2020年中国知网“产教融合”主题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全面系统展现我国产教融合研究的文献分析、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结果显示,2017年开始产教融合研究文献数量逐年攀升,且研究热度逐年增强;产教融合仍处于“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态势,核心作者和机构合作力度还不充分;学术界的研究紧跟国家产教融合政策而动,产教融合整体研究基于参与主体、体制机制创新和典型应用形成8大聚类;研究前沿体现在教育链供给侧改革、企业参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未来将会更大程度上催生出“双高计划”“1+X证书”制度和“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1-0095-06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core literature in the subject fiel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of CNKI from 2011 to 2019,using the Citespace software. It show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research hotspot and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t turns out, since 2017, the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research heat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s still in the situation of "partial centralization and overall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re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is not enough. The academic research follows the national policy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hich based on the participants,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innovation and typical applic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8 clusters. The research frontier is embodied in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education chain, the participation of enterprises, the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etc. In the future, "double-highplan" "1+X certificate" and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ed Enterprise" will be born to a greater extent.

Keyword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dustrial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并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同时,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家“双一流”建设、地方本科院校高质量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等领域的重大文件中都凸显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产教融合从最初阶段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不断向中级阶段的区域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融合发展,再到高级阶段的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核心的整个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融合发展迈进。基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的产教融合大变革成为当今教育界、产业界共议的热点话题,是引领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本研究通过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结合图像学、统计学等学科理论对有关产教融合发展的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清晰展示该领域主题演进、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发现当今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与国家高层设计的差距,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借鉴启示。

一 数据来源和统计

(一) 数据来源和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CNKI,文献质量有利于提升可视化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鉴于此,以“产教融合”为主题,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和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高级检索,总计检索文献1 259篇,手工提出无用文献和信息不完整文献,最终获取有效文献数量1 161篇。数据的研究期限自2011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

(二) 学术论文年度发表统计

基于我国产教融合研究的发文量来看,随着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本科教育和高水平职业教育的步伐,产教融合成为当前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重要抓手,与之相关的产教融合文献也呈现迅速上升的态势(图1)。产教融合发展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6年初步探索阶段和2017—2020年的高速发展阶段。初步探索阶段,整体发文量年均不超过40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高速发展阶段,该阶段占据产教融合研究总载文数量的83%,年均发文量均在200篇之上运行,年均发文趋势不断增速。

二 产教融合发展的知识图谱分析

(一) 重要载文期刊统计

根据检索结果,对统计期刊发文数量进行降序排列,得到载文量在20篇及以上的重要期刊(表1)。结果显示,载文数量突破100篇的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2017年国家层面才明确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因此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都相对较为丰富。

(二) 作者共被引分析

作者共被引分析能够清晰地展示某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及作者间的合作强度。我国产教融合研究作者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发文最多的作者是霍丽娟(7篇),李梦卿、罗汝珍(6篇),李玉倩、陈鹏、周建松和张旭刚(5篇)。图2中显示,产教融合作者合作图谱中共有143个节点,30条连线,产教融合研究共被引文献的网络密度仅有0.003,说明基于产教融合的研究作者相互引用较少,产教融合研究处于“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态势,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 研究机构的共被引分析

点击Institution选项,将阈值设定为(2,2,20),即研究产教融合发文2篇以上的机构,表2显示了发文绝对数量在10篇以上的研究机构。产教融合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北京及天津等地区,其中江苏和上海关于产教融合发展研究最为丰富。图3显示,我国产教融合研究机构合作的最大子网络主要是上海市各类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涉及高等院校、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各类研究所,上海市的产业融合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与此同时,上海市对于全日制专业硕士产教融合开辟了研究的新篇章。产教融合研究机构合作图谱中共有148个节点,86条连线,网络密度仅有0.007 9,各类科研机构合作力度欠缺,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及跨区域产教融合新机制还未足够彰显。

(四) 研究热点演进与发展趋势

1 普遍关注热点

点击Keyword选项,将阈值设定为(2,2,20),选取出现2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研究,同时对相近关键词进行合并整理,如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合并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合并为高职教育等,得到产教融合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4),结果显示关键词核心节点有224个,连线375条,密度为0.001 5。关键节点显示,产教融合主体对象是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形成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产教融合两大研究主线。

导出产教融合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的数据表信息(表3),产教融合的热频关键词主要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高职院校、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等。产教融合的最初发展阶段主要是始于职业院校加深校企合作以及基于校企联合培养修订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产教融合的研究主体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延伸,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基于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成为了产教融合发展领域的新趋势,2017年基于新工科的产教融合新模式走向大众视野。

2 演进分析及关键词主题分析

了进一步获取产教融合发展关键词的分布、演进及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首先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类型选择“关键词indexingterms”和“对数似然比LLR”,在此基础上绘制关键词的时区图谱(图5)。不难发现,产教融合研究以2016年作为分水岭,2016年以前,产教融合热点关键词的分布较为稀疏,2017年开始热点关键词分布相对密集,且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2016年以前热频关键词主要有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地方高校转型和现代职教体系等;2017年后热频关键词延伸到制造业、区域经济、农村职业教育、产业集群、产业发展、“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工科、教育链、产业链、产教融合模式、科教融合、创新创业、“双高计划”“1+X证书”制度、特色专业、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等。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简称“‘1+X证书’制度”)以来,基于“双高计划”和“1+X证书”制度的产教融合模式和实践不断增加。

选取数量在10篇以上的8大聚类(图5),进一步对聚类进行整理汇总,将8大聚类分为3种类型:产教融合参与主体、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和产教融合典型应用(表4)。

1)产教融合参与主体研究。产教融合参与主体研究包括#3(角色定位)。聚类#3(角色定位)包含的关键词主要有高校、教学改革、新工科、职教发展和高等教育等,产教融合参与主体涵盖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宿哲骞等[1]指出高职院校要充分扮演好融合参与者、平台构建者、关系维护者和既得利益获得者四个角色。徐畅等[2]认为统筹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应该重视政校行企的协同联动,并细化了政府、学校、行业组织和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角色定位。部分学者着重分析了加强产教融合课程教学在专业硕士培养的紧迫性和破界之路,至此产教融合的主体进一步延伸到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中[3-4]。

2)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包含#2(机制创新)、#5(现代职教体系)和#7(“1+X证书”制度)三个聚类。

聚类#2(机制创新)包含的热频关键词有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科教融合、特色专业、产业发展和机制创新等。杨运鑫等[5]基于职业教育实践操作层面构建了集统筹督导、法规保障、激励补偿、多元配置和协调联动“五位一体”的质量评价机制。产教融合协调发展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但是产教融合参与主体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较大误区,鉴于此,蔡敬民等[6]分别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细化了产教融合发展的协调机制、合作机制、内在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开放机制。

聚类#5(现代职教体系)包含的关键词主要有现代职教体系、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和产教融合型企业等。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系统构建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基于现代职教体系,2014年教育部提出的“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在职业理念、价值取向、历史使命担当、培养标准及产业结合方法上高度契合,是现代职教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聚类#7(“1+X证书”制度)包含的热频关键词主要有“双高计划”、职业教育改革和课程等。2019年教育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以中职和高职为主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应用本科高校积极参与,将职业教育与学历证书有机互通衔接。徐凤等[7]认为,“1+X证书”制度要坚守需求为导向的底线,统筹教学资源,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认证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3)产教融合典型应用研究。产教融合典型应用研究包含#0(“互联网+”)、#1(校企合作)、#4(教育链)和#6(实践)等四个聚类。

聚类#0(“互联网+”)包含的热频关键词有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制造业、产业集群和高质量等。“互联网+”助推了各行各业数据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依托大数据构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势在必行,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为深化互联网产教融合提供了政策指引。刘晓宁等[8]从宏观层面的教育变革、教育服务和教育资源,到中观层面的开放教育、教育培训和教育扶贫,再到微观层面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地梳理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框架。

聚类#1(校企合作)包含的热频关键词有现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地方高校转型、多主体参与和中国制造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历经了初级阶段的产教结合,发展至今成为高级阶段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作结合在不断变迁的历程中,参与主体不断多元化、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手段不断精准[9]。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事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事关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分类管理等新时代教育改革新议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路径[10]。

聚类#4(教育链)包含的热频关键词有教育链、产业链、教育生态学和利益相关者等。传统教育注重学科知识基本逻辑,与产业需求脱节,课程的更新迭代远不及行业发展的需求,教师的实践技能匮乏致使培养的人才不能为企业所用。基于此,陈志杰[11]首次提出了“企业主导的行业型职教集团”,更好地实现全产业链与人才培养链的深度融合对接。

聚类#6(实践)包含的热频关键词有实践、地方高校、企业、产业学院和创新等。截至2019年6月,我国现有应用型本科高校693所,占比本科高校的56.88%。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变道超车的重要途径便是,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实现快速转型发展,在此背景下,众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出了适应区域地方经济和文化特色的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但是,纵观众多的产教融合新实践不难发现,企业主体对推动产教融合的动力仍旧欠缺,鉴于此,2017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产教融合型企业”,2019年4月《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的落地,政府给予“财政+金融+信用+土地”的组合式激励措施,对于充分调动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12]。

3 研究趋势

新主题的突现代表了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13],特对产教融合发展研究进行关键词突发性分析,由关键词突发性知识图谱可以得出17个突发性关键词(表5)。其中,表中粗线段代表关键词突变的起止时间,说明该关键词在该期间内是热点问题,可见17个突现词虽起始时间不同,但是该17个关键词依旧是产教融合发展的热点问题。首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突现周期最长,贯穿整个研究周期,主要源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不断外延,同时产教融合的诞生接洽的主体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次,产教融合突现词主要集中在2014—2017年,这四年的突现词占突现词总量的81.48%,说明产教融合领域研究逐渐趋热的四年内,研究涉及的主体较为活跃。但是2016—2017年相对2014和2015年突现词有所减少,说明产教融合发展历经探索阶段之后研究热点主体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新兴热点主题有所放缓。最新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供给侧改革”“企业参与”“体制机制创新”和“中国特色”等。2019年,《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和《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简称“‘1+X证书’制度”)等产教融合新制度的不断落地,将会更大程度上催生出“双高计划”“1+X证书”制度和“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研究热点。

三 结论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产教融合”研究领域相关核心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探究了我国产教融合研究文献的热点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①研究数量方面,产教融合研究在2011—2016年较为冷清,2017年开始研究文献数量逐年攀升,且研究热度逐年增强。②重要载文期刊方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三大期刊总载文量均超100篇,说明职业教育是产教融合研究的最大主体。③作者和研究机构共被引方面,不难发现产教融合研究处于“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态势,核心作者和机构合作力度还不足。④研究热点方面,2016年以前热点集中在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和现代职教体系等;2017年后热点延伸到区域经济、产业链、“互联网+”、高等教育、科教融合、创新创业、双高计划、“1+X证书”制度和机制创新等。同时,学术界的研究紧跟国家关于产教融合政策而动,说明产教融合在理论制度支撑的基础上促成众多实践模式的落地。产教融合整体研究基于参与主体、体制机制创新和典型应用形成了8大聚类。⑤研究前沿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链供给侧改革、企业参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宿哲骞,宋柏林,盖笑松.产教融合中高职院校的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68-71.

[2] 徐畅,解旭东.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19):25-30,32.

[3] 魏峻,姬红兵,高晓莉.关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3):30-35.

[4] 蔡小春,刘英翠,熊振华,等.全日制专业硕士产教融合课程教学路径的案例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161-166.

[5] 杨运鑫,罗频频,陈鹏.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4):39-43.

[6] 蔡敬民,夏琍,余国江.应用型高校的产教融合:内涵认知与机制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9(4):4-7.

[7] 徐凤,李进.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及试行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9-12.

[8] 刘晓宁,赵蒙成.“互联网+职业教育”研究的现实审视与发展趋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12-19.

[9] 肖靖.从产教结合到产教融合——40年职业教育的政策变迁[J].中国高校科技,2019(8):66-71.

[10] 孙翠香,孙奇涵,徐荣青.地方高校转型研究的现状、反思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9(12):25-32.

[11] 陈志杰.企业主导的行业型职教集团推进产教融合的策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8):34-38.

[12] 李国杰.产教融合型企业评价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15-20.

[13]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2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