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十长生纹样解读

2024-07-16 00:00:00王晨晨 张毅恒 王卓
艺术大观 2024年13期

摘 要:装饰纹样作为一种高度凝结的艺术符号,承载着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信仰。它们的表现形态受生产力水平、时代审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朝鲜族传统十长生纹样是其民族先人从生活中提取出十种物象,并通过艺术化装饰将其变为寓意吉祥长寿的纹样。十长生作为中国朝鲜族的代表纹样,指日、云、山、石、水、鹤、鹿、龟、芝(不老草)、松等自然物象。本文将从朝鲜族的起源入手,对十长生纹样的起源、构成元素、形成过程中所受的影响以及实际应用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十长生纹样;朝鲜族;艺术符号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3-0-03

“十长生”纹样的出现不仅可体现出朝鲜族先人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更表达了该民族对健康长寿的渴求。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看似永恒存在的事物进行元素提取,创作出了这些寓意吉祥长寿的装饰纹样。这不仅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自身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

一、朝鲜族十长生

(一)中国朝鲜族简述

关于朝鲜族的起源与历史有着多种解释,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已经有一部分朝鲜族的祖先定居于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19世纪70年代受朝鲜北部频发的自然灾害与高丽政府腐败统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朝鲜人民迫于生计选择向外移民。

(二)十长生纹样的构成

十长生纹样中的“长生”二字就直接反映出了朝鲜族人民对其寄予的美好期望。传统的朝鲜族十长生纹样主要是由日、云、山、石、水、鹤、鹿、龟、不老草、松等物象组成。按照自然界中的关系可将其以天、地、动物、植物四大类进行划分。

1.天

(1)日

生于高丽王朝后期的大儒李穑①曾在其诗《岁画十长生·其一》中写道:“日轮万古无停处,可笑姮娥或后先。”这句诗前半句的意思可大致理解为太阳自古以来从未停息,昼夜之间轮转不止。从此处可以明显看出,太阳被赋予了永恒不灭的象征意味。此外,在朝鲜族神话故事中,主神桓因也被视为太阳神,其孙为檀君朝鲜的开国国君,代表了万事万物的生生不息与无所不能的神力,在十长生的物象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

(2)云

李穑在其《岁画十长生·其二》中描绘道:“触石漫空势迥殊,藏形海市与天街。虽然舒卷迷人眼,兴雨祈祈万物苏。”云在神话故事中多出现于仙人脚下,其本身连绵不绝,不知源尽的特性也多被赋予寿元悠长的意义。云纹本身在十长生中与其他纹样相互连用,将本身的祥瑞寓意与长寿思想结合,具有更广泛的运用范围[1]。

2.地

(1)山与石

山与石本身也被视为坚韧隐忍与永恒不变的代表。在泰山岱庙雨花道院“石刻园”中就有一颗“百寿石”,上镌“寿”字百个,书体不一,大小不同,相互错杂。不止朝鲜族聚居地区,全国各地也不乏向奇石祈福的风俗,不同形状的岩石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但究其根本都与“福禄寿”的美好期许紧密相连。

(2)水

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出现在许多民族关于世间万物起源的论断中。水本身滋润万物,其湍流不止、连绵不息的特质代表了生机与活力。李时珍将水视为百药之王②,这与朝鲜族先祖认为水可净化万物、延年益寿的观点不谋而合。

除此之外,水可根据其特征有动静之别。水以静态形象示人时体现的是包容万象、仁慈宽厚的特质,这一点也可以与古人形容长者“六十而耳顺”的品性相结合。而动态示人的水如瀑布,湍急的江流等就更可以表现出生命的奔腾不息与蓬勃向上。十长生纹样中的水也多以汹涌不息的瀑布、涟漪分明的江流示人,以此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3.动物

(1)鹤

仙鹤独立,眺望远方,端庄美丽,色彩典雅。在古代人们经常用有仁慈绅士之风的白鹤来形容一个有德行的贤能之士。如藏于上海市博物馆的宋代龟鹤纹玉饰就是鹤纹与龟纹、灵芝纹联用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淮南子·说林训》中也曾提道:“鹤寿千岁以极游赏。”中国古代以仙鹤作为寿的标志,常将其与仙山、流云,以及仙人等形象相结合。而在朝鲜族十长生纹样中,鹤就经常被置于云纹、山林之间,或口衔灵芝用以表达延年益寿之意[2]。

(2)鹿

鹿与三福神“福禄寿”中的“禄”同音,因此有吉祥长寿和升官发财之意。晋葛洪在《抱朴子》中称:“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白。”汪肇也曾作过一幅《五鹿图》③,画中五只鹿立于山林之间,有的正低头嚼草,有的恰巧回头张望,这五只鹿与一侧的松树、竹林等物象一同出现,有着贺喜祝寿、流年吉祥的寓意。鹿在十长生纹样中多为白鹿,也由此进一步表现出鹿作为祥瑞仙兽为人间带来长寿,送予安康的美好寓意。

(3)龟

龟纹一向是长寿纹样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古人认为,龟可耐饥渴,又能汇聚灵气,厚积薄发,具有相当顽强的生命力。龟的长寿寓意也常出现于古诗中,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中提到的“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以及宋代诗人丁谓在《龟》中写到的“膺期千岁色,垂世九畴文”等一众诗人都赞叹了神龟寿命的悠长。在传统的十长生纹样中,龟纹常与鹤纹等结合,共同表达长寿寓意,也多出现于水边的岩石上表现出惬意的自然氛围[3]。

4.植物

(1)松

《说苑·谈丛》中记载“草木秋死,松柏独在”。每逢冬季,其他的树木已在寒风中仅剩残枝瑟瑟发抖,而松树却仍以苍翠的模样傲然示人,因其四季常青,近乎不老无变的特质故而产生“松乔之寿”“松柏之寿”等成语用以形容长寿。在日常的祝寿宴上,也可常常听到诸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贺词,可以看出松树被人们视为长寿的代表物象之一。松树纹样也常与鹤纹联用,绘成“松鹤延年”“鹤发松姿”“松形鹤骨”等图案,被用于服装、建筑等诸多方面的装饰中彰显其长寿寓意。

(2)不老草

在民间,“不老草”即为“灵芝”的别称,具有安神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在古代也被称为仙草,在封建王朝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神农本草经》对灵芝的描述为:“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在朝鲜族民俗中,它不仅代表长寿,且与多子、多产、多男等信仰联系在一起,是“富贵多男、希求多产”的象征物[5]。

(三)组成十长生纹样的物象选择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自然元素之外,具有长寿象征的物象还有许多,但十长生纹样的元素固定不变与朝鲜族主要聚居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中原汉地农耕文明的影响密不可分。

十长生纹样中的“松”纹,以当地的赤松为原型。这种松树主要分布于图们江流域以北,逐渐延伸,其凭借优良的天然更新能力成为长白山东北部地区独特的森林景观类型之一[6]。

朝鲜族人民在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不惧险阻,勤恳开荒,发展出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朝鲜族人民多傍河生活,周围多山丘,因此水、山、石等物象纳入十长生纹样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需要注意的是,十长生纹样并非自古以来一成不变。如成伣④在其诗《受赐岁画十长生》中提道:“日月常临照,山川不变移。竹松凌雪霰,龟鹤享期颐,白鹿形何洁,丹芝叶更奇。长生深有意,臣亦荷恩私。”同时,出现了“月、川、竹”这些特殊物象,“桃”偶尔也会被归入“十长生”纹样中,这些元素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然而,无论组成元素有何替换,最终呈现的数量总以十个为主,其象征意义也离不开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7]。

二、形成“十长生”纹样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对于长寿的追求根植于人们的潜意识中。《尚书·洪范》中有五福之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而“五福寿为先”,人们把寿作为五福之首,表达了人们把长寿作为享受一切福气的前提。[8]朝鲜族先人们将与长寿相关的多种物象组合起来,形成了后世流传的十长生纹样,相信可以借由十长生纹样本身的祥瑞之意赶走厄运,获得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安康。

《管子·禁藏》中也有记载:“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在此,可将长久的寿元与稳定的生活理解为“利”,对死亡的避讳与恐惧理解为“害”,就这种趋利避害的本能下人们对长寿的追求也就合乎情理了。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提出:“对死亡的恐惧是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人类本能之一。”[9]在这种生与死的矛盾中,人们越发渴望长寿,因此,对长寿的崇拜与追求便应运而生。

三、承载“十长生”纹样的物质载体

装饰纹样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物,需要依附于其他的物质载体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十长生也不例外。如李穑的诗歌《岁画十长生》的题目一般,在高丽王朝后期就有过年时亲友间相互赠送印有十长生纹样的“岁画”这一风俗。除此之外,“屏风”与“刺绣艺术”则为承载十长生纹样最常见的载体。

又在花甲寿宴上,儿孙们会在十长生屏风前恭祝家中老人健康长寿。此外,绘有十长生纹样的屏风也被视为艺术珍品收藏于世界各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的俄勒冈大学博物馆中同样藏有一架十长生屏风,该屏风一共十扇,其中两扇记录官职与名称的座目,剩余的八扇屏风则显现出华丽的青山绿水十长生图[10]。

朝鲜族刺绣,是中国朝鲜族民间传统手艺之一,也是朝鲜族妇女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反映了她们细腻的生活情感和聪明智慧的优美品格。⑤十长生纹样伴随着刺绣技艺出现在朝鲜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结束语

十长生纹样作为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凝结了长久以来朝鲜族人民及其先辈们对长寿这一信念最朴素的情感。十长生纹样的形成原因以及构成其物象选择,无不深受多方面的影响。无论如何,其健康长寿的象征意义在岁月的更迭中越发定型,成为后世朝鲜族人民世代认同的文化标志。其象征的长寿文化始终在朝鲜族文化乃至民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凝聚朝鲜族先民智慧并为后辈世代铭记的重要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韩晓增,李娜.中国东北黑土地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2018,38(07):1032-1041.

[2]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中华文明的根在农耕文明[N].农民日报,2024-01-18(001).

[3]王丽娜.寿神崇拜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6.

[4]张金霞,陈强,黄晨阳等.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J].菌物学报,2015,34(04):524-540.

[5]李锦海.中国朝鲜族“十长生”纹样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0.

[6]金永焕,代力民,李凤日.长白山区天然更新赤松幼树的构型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04):4-6.

[7]王纯信.朝鲜族民间刺绣中“十长生图”释[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5(02):28-31.

[8]张赛.中国寿神崇拜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9.

[9]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10]朴本洙,李贤淑.俄勒冈大学博物馆藏十长生屏风研究——王世子痘候平复陈贺契屏之一[J].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02):153-164.

作者简介:王晨晨(1997-),女,河南商丘人,硕士,从事职业技术教育、艺术设计等研究;张毅恒(2002-),男,安徽合肥人,本科,从事民俗文化、中国传统艺术等研究;王卓(1982-),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从事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教育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