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时代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岳阳花鼓戏作为湖南花鼓戏六个花鼓戏流派之一,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本文以岳阳花鼓戏舞蹈作品《又闻花鼓声》为例,通过对岳阳花鼓戏历史渊源的梳理、舞蹈艺术以及传承与创新策略的分析,提出具体的传承与创新策略,以期引起更多人群对花鼓戏艺术的思考与关注。
关键词: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舞蹈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J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3-00-03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岳阳花鼓戏是湖南岳阳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湘北地区地方性戏曲剧种的代表,其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现代多元化的冲击下,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成为岳阳花鼓戏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舞蹈作品《又闻花鼓声》作为岳阳花鼓戏现代创新的代表之一,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岳阳花鼓戏的历史
岳阳花鼓戏是在我国民间歌舞、对子歌舞表演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戏曲剧种,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吸收湘北山歌、小调音乐的基础上,岳阳花鼓戏借鉴了其他剧种的表演因素,因而形成了一种高亢、明快,淳厚质朴,以伴带唱、以声传情的表演风格。
岳阳花鼓戏俗称花鼓子、瓮琴戏,以今岳阳、临湘一带地方语言为舞台语言,表演富有韵律、热情洋溢且动作流畅,流行于湘北及鄂东南和贑西毗邻的数县、市,曾经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声腔有锣腔(打锣腔)、琴腔(川调)和散曲三大类。
新墙河流域,战国属楚,为屈原放逐之地,今新墙镇尚有相公岭、相公庙,这一地域受楚文化影响很深。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岳州府志》记载民间艺术活动,包括玩龙舞狮、虾舞、蚌舞、跑竹马、彩龙船等,戏耍表演简单易行,通常是一旦一丑,语言风趣、动作滑稽,备受广大群众喜爱,以至形成习俗流传至今。新墙河流域的地理、经济、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等各方面因素,为岳阳花鼓戏的发展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二、《又闻花鼓声》舞蹈艺术分析
舞蹈作品《又闻花鼓声》借助湖南艺术节的推广和广泛影响力,以舞蹈形式让更多人群了解岳阳花鼓戏民间戏曲艺术,进一步推动岳阳花鼓戏的传承发展(见图1)。
(一)巧融流行舞,突出现代元素
在舞蹈编排上,作品在创作时将岳阳花鼓戏与流行舞相结合,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其中,还运用了流行舞的动作语汇和节奏处理方式,加上强而有力的快旋律、快节奏,舞蹈变得更加富有动感和张力,这样的舞蹈编排打破了单一的戏曲程式,让新一代年轻人从视觉和感官上接触岳阳花鼓戏,进一步吸引新一代年轻人对岳阳花鼓戏的关注,从而让新一代年轻人感兴趣地学习岳阳花鼓戏、了解岳阳花鼓戏。
(二)妙用折扇,保留传统的扇子艺术
在舞蹈道具运用上,作品第二部分在保留扇子功的基础上,借用“折扇”这一道具将岳阳花鼓戏中风度翩翩、倜傥而洒脱的小生形象呈现出来。作品中男子手持岳州扇,使用托扇、点扇、摇扇,以及以扇画“圆”的运动规律和转扇、盘扇、背扇等扇子功的技法运用,将岳阳花鼓戏扇子功表演技艺展示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三)鉴用古典舞蹈,创新花鼓戏的神韵
在舞蹈动作元素上,不仅有岳阳花鼓戏戏曲表演艺术、流行舞元素,还借鉴了中国古典舞元素。在保留戏曲水袖的基础上,运用了“形、神、劲、律”古典舞动作元素,要求舞者“以神领形,以形传神”,舞者体态上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以及舞者把握“圆”的三圆运动轨迹和以腰部运动为核心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律原则。舞段中舞者的眼神、步伐和手势等依然保留着岳阳花鼓戏的经典元素,但舞者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回望中呈现出一种古今交融的美感。
(四)融入舞蹈语言,编创多元化动态舞蹈构图
舞蹈语言,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表达手段,包括动作、姿态、表情、节奏等元素。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共同构建出舞蹈作品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在舞蹈创作中,我们深入挖掘舞蹈语言的内涵,注重舞蹈动作的提炼与升华。动作不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能够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和主题。同时,我们还关注舞蹈的韵律和节奏,通过节奏的变化来增强舞蹈的动感和韵律美。此外,舞蹈语言的运用还注重与音乐、灯光、舞台美术等其他艺术元素的融合。通过其他元素的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内涵。
动态舞蹈构图,是指舞蹈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布局和安排。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必然有着精妙的构图设计,使观众在视觉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在编创多元化动态舞蹈构图时,根据作品需求,舞者的舞步交叉、起落,队形穿插,隐与显的对比等运用,让整个舞蹈舞台构图灵动,空间感强,更贴近舞蹈人物形象和内心情感,虚与实的视觉处理,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舞蹈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也是关键,这意味着构图设计应该有所取舍,强调舞蹈中的重要元素。同时,作品还注重舞蹈构图的变化与流动,随着音乐的节奏、情感的起伏而不断变化和流动。这种变化与流动不仅增强了舞蹈的动感和生命力,也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2]。
通过深入挖掘舞蹈语言的内涵,与其他艺术元素的融合,以及运用精妙的构图手法和流动的设计思路,让作品展现出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五)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丰富音乐旋律
首先,作为现代流行音乐,它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和元素。它的音乐包括电子音乐、舞曲、嘻哈,甚至是流行摇滚等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些风格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
其次,作品第一部分音乐中还包含了电子音效和合成器声音。DJ音乐通常注重节奏感和节拍感,所以在第一部分音乐中可以听到强烈的电子节拍和合成器音色,这些元素能够为音乐增添流行感和未来感。
最后,采样和循环也是现代流行音乐中常用的技巧,特别是在DJ音乐中。通过采样已有的音乐片段或声音,并进行循环播放,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结构和层次。因此,在第一部分音乐中,这些技巧也会被应用。
总的来说,作品第一部分音乐中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其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电子音效、采样与循环等方面的特点,丰富了音乐旋律,增强了音乐节奏,从听觉上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
(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制造吸引眼球的视觉效果
舞美灯光设计在制造吸引眼球的视觉效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为了照亮舞台,更是通过灯光的变化、色彩、强度、角度和特殊效果,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突出主题,以及引导观众的情感和注意力。通过遵循基本原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作品情节紧密结合以及运用特殊效果等手段,可以创造出各种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首先,现代科技为舞美灯光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计算机灯光设计软件,灯光师能够快速地对光、影、颜色等进行编辑,将图像快速生成。这使得灯光设计更加精确、高效,并且能够实现更加复杂和精细的灯光效果。
其次,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使得舞美灯光在方向、亮度和射角等方面实现了更加精准的控制。通过合理的灯光方向设计,可以突出演员的形象和特点,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而亮度的调整则能够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感受,为演出增添更多的变化和色彩。例如,刚出场的老艺人,追光灯追着老艺人手握收音机,根据舞蹈情节的发展和氛围的变化,调整灯光的色彩、强度和移动方式,以营造出与舞蹈情节相呼应的视觉效果。
再次,运用电脑技术和软件控制。通过专业的灯光设计软件,设计师可以精确模拟和预览灯光效果,实时调整灯光的位置、颜色和强度,实现复杂而精细的灯光编排。这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也使得灯光效果更加精准和生动。同时,利用电脑进行灯光互动控制,可以实现灯光与音乐、演员动作等元素的同步,增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例如,作品第一部分,一群年轻人欢快地跳着流行舞,利用不同灯光的布置和投射,舞台灯光交叉闪烁,形成空间感和深度感,使舞美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流行摇滚音乐加上不同的灯光色彩,营造出潮流情感氛围,引导观众不同的情绪变化。同时,光影的运用也是灯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光线的投射方向和强度,可以营造出各种光影效果,增强舞台的视觉效果。
最后,利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如果演出场所条件允许,还可以通过三维建模软件精确模拟剧院内部空间,将设计理念以更具体、更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可以更好地把握舞台效果,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同时,可视化技术也使得灯光效果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便于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此外,在制造吸引眼球的视觉效果方面,舞台灯光设计可以运用多种技巧。例如,通过构图的层次感,利用不同灯光在舞台上的布置和投射,形成空间感和深度感,使舞台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还可以营造出各种光影效果,增强舞台的视觉效果。色彩诱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法,通过运用不同的灯光色彩,可以营造出各种情感氛围,引导观众的情绪变化。
三、岳阳花鼓戏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岳阳花鼓戏的传承日渐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岳阳花鼓戏的传承与现代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具体措施如下。
(一)坚守传统,挖掘经典
在传承方面,岳阳花鼓戏应坚守传统,深入挖掘经典剧目和表演形式,通过举办传统剧目展演、传承人培训等活动,提高公众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度和兴趣。这是其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在创新过程中,应保持对传统特色的尊重和传承,同时挖掘经典剧目的深层内涵和文化价值。
(二)大胆创新,融入现代元素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应大胆尝试新的艺术手段和表演形式,积极探索岳阳花鼓戏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点,如将流行舞蹈、音乐、舞美等元素融入岳阳花鼓戏的表演中,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作品,使其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三)拓展观众群体,培养年轻观众
针对年轻观众对传统戏曲缺乏了解和兴趣的问题,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拓展观众群体,培养年轻观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可以通过与现代文化和产业的融合,扩大岳阳花鼓戏的影响力和市场空间。
(四)强化政府扶持和人才培养
政府在岳阳花鼓戏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还应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工作,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和文化素养。要积极与其他艺术形式、产业等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可以与旅游产业结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可以与影视产业结合,制作更多高质量的戏曲影视作品;可以与教育行业结合,开设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培养更多戏曲爱好者和传承人。同时,加大与媒体的合作与宣传力度,提高岳阳花鼓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运用舞蹈编创形式,增加花鼓戏吸引力
以花鼓戏本身为基础,将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变化作为舞蹈编创的重要元素,对岳阳花鼓戏的舞蹈动作进行提炼与升华,结合舞蹈调度、流行舞蹈和道具的运用等,进行综合性的编创,从而使作品在整体和细节上更加合理地运用[3],更能增加花鼓戏的吸引力。
四、结束语
舞蹈作品《又闻花鼓声》是在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上,在保留岳阳花鼓戏元素的基础上,通过流行舞的编排和舞美设计,使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舞蹈动作上,作品融入了现代流行舞,使舞蹈更具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在音乐方面,作品保留了花鼓戏的经典旋律,同时加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在舞美设计上,作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此外,在舞台呈现上,《又闻花鼓声》采用了先进的舞美技术和灯光效果,营造出一个既具地方特色又充满现代感的舞台空间。这种舞台设计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视觉体验,也更好地展现了岳阳花鼓戏的艺术魅力。
为了湖南花鼓戏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深入挖掘传统花鼓戏的艺术价值,保护并传承好,还要积极探索现代创新路径,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对传统艺术的尊重,避免盲目追求新奇而忽视传统。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审美变化,创作出既符合传统韵味又能吸引现代观众的艺术作品。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跨界合作与交流,吸收其他艺术领域的优秀元素和创作理念,为岳阳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谭真明.湖南花鼓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
[2]魏树发,张萌.浅析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中融入“现代性”元素的重要性[J].今古文创,2021(10):89-90.
[3]高倩,粟春林.湖南地方花鼓戏传承发展策略[J].艺海,2023(12):20-22.
作者简介:聂黎蓉(1985-),女,湖南永州人,本科,馆员,从事舞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