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体验设计渐渐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从产品的使用到各项经历的体验都强调了体验设计的重要性,互联网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商家的关注点从产品本身转移至产品的使用对象上,设计之本从如何完善产品的功能转移到如何使体验者获得独特的感受。本文聚焦于探究“视觉叙事如何提升用户体验”的独特作用,旨在通过事件互动在产品与用户之间构建深厚的情感纽带。本文深度研究了如何通过视觉叙事元素的拆解与创新,将产品的功能服务转化为与观众之间高度情感交流的桥梁,进而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整体感受;以及验证视觉叙事在体验设计中的实用性后,将体验过程细化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级,并在每个层级中提炼出相应的沉浸式视觉叙事体验设计应用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促进用户体验感的提升,以便为设计师提供指导,创造出更具情感共鸣和吸引力的产品体验。
关键词:视觉叙事;体验设计;沉浸式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3-00-03
当所有的产品都具备了能够将信息技术发挥到极致时,体验就成了研究的重点,甚至决定了此产品是否能够被用户接受和喜爱。体验设计更加关注用户的需求、期望、目的和情感,在视觉世界中,需求与期望先于视觉行为,当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后的感受未能达到预先设定的心理目标时,体验设计就失败了,因此,为用户打造一段独特的体验,要在设计前就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与期望。
一、基于视觉叙事的体验设计
为了探索体验设计思维中对用户产生较大影响效果的方式,我们将视觉叙事纳入研究范围。研究发现,人在与客观物象产生互动行为前需要感受客观物象的存在,而感受客观物象需要借助人体机能中的感官,如眼睛、鼻子、耳朵,每一个感官的作用不同,它们分别对应的是视觉、嗅觉、听觉,实践研究表明,人们获取信息主要依赖于视觉。互联网产品的使用就是人与机器的互动,丰富其视觉与听觉来增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感,视觉叙事能够将事件的相关信息最为真实地展现出来,它所呈现的画面能够充分结合客观环境的信息,在用户体验中形成情节代入情感,以此延长用户的体验。
视觉叙事的体验设计就是以视觉方式呈现故事性,将用户代入使用场景,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人具有被故事吸引的本能,不仅热衷于倾听,同时也乐于转述和参与到故事情景当中”,[1]视觉叙事更容易让用户快速地参与叙事情节,产生“心流”[2],沉浸其中,成为体验过程的精华。
在新时代和数字技术双向驱动的背景下,视觉叙事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及情感体验,它不仅使用户在交互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还能增加用户在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的认知与理解,使用户的行为和意识更好地融合于叙事情景中,在视觉程度上吸引用户,增强用户黏性,通过叙事的手段拉近用户与产品的距离。
在实践中,设计师通过视觉化叙事方法将创作意图及个人情感以叙事性的视觉语言为载体向观看者传递,使其产生心理共鸣,在视觉空间上与用户搭建起叙事模型。此过程就是基于产品进行的视觉叙事的体验设计。
二、沉浸式视觉叙事的体验设计方法
体验行为是连续的,具体地说,每种体验因客体与主体的不同在体验中的感受不同,但是体验的过程都有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阶段,为了确保体验结果的指向是积极的,那么就需要平衡三个阶段的效能。在设计前期对体验者的预期目标进行详细调查,研发和设计过程中将调查结果在“事件”中最大化呈现,才能保证“影响”阶段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并达到了体验目的路径。
本文将三个阶段划分为初级体验、中级体验及高级体验,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区分,最终的目的是理解用户的行为以及使用应用软件的意义并且围绕用户行为创造体验因子。
(一)初级体验:创新视觉元素,提升审美体验
1.创新视觉元素
毫无疑问的是,人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容易被外观好看又有美感的物品所吸引,这是由本能层次所决定的,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需要用他们的美学素养激发用户的这些本能反应,让产品在第一时间赢得用户的好感。挖掘视觉元素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不断创新视觉元素,丰富视觉元素的设计形态,在美化的同时也要传达出视觉元素蕴含的意义。在互联网语境下的视觉元素,基本是由文字和图像构成的,文字是提取信息的关键,图像起到一个氛围烘托和信息延展的作用。
文字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视觉叙事元素,在界面设计与视觉设计中应结合风格特征不断创新。文字在设计中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文字单独作为整体进行形式创新,在色彩与文字效果上加以变化,在文字传达信息的基础上提升视觉效果,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同时增强了文字自身的魅力和表现力;二是将单个文字拆解开或者与图形结合进行创新,我国的汉字很多的都是象形字,将文字与图形结合更加直观且感性地向用户传递信息,增强了文字的亲和力。
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简单的图像已经没有优势了,一是形式或效果过于单一,无法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二是在产品中使用素材图像有可能会遇到侵权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视觉设计以插画形式为主流进行信息传达,插画与一般的图形有所区别,由于插画的风格非常灵活,可以按照活动主题搭配与之对应的视觉风格,通过设计软件的效果处理,能够展现出舒适且带有个性的版面,打破了传统素材堆贴衔接不自然的窘境,让视觉效果更具现代感和艺术性[3]。
新的视觉形态能在最开始留给用户一个深层印象,并且也会引导用户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在新一代的视觉审美背景下,各类产品都在不断地创新,巧妙地利用视觉元素拓展出多层次多元化的视觉形式,如当下流行的酸性设计,其风格惯用如瘴气般交融的霓虹色彩、流动性强的液态金属、欧普风格的图案以及科幻未来主义的乌托邦场景融入设计,这一视觉风格无论在画面的质感还是文字效果上都表现出了最强烈的感官感受,有力地吸引了广大年轻消费主体。
2.凸显色彩在体验设计中的主体性
色彩叙事运用范围广泛,尤其在电影中运用较多。电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于视觉艺术,电影中连续变化的色彩比静态图像中的色彩更能聚焦人们在视觉注意力,通过色彩营造氛围,配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视觉感官上创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而在平面设计领域,涉及包装、LOGO、海报、插画等一切通过视觉传递含义的设计,色彩不仅能够决定图像的风格倾向,还能通过色彩暗示传达赋予形状上的表征意义,融合情境,提升视觉效果。
色彩在人的视觉感知中比较敏感,因此,色彩的选择要符合应用软件的用户群体,还要符合色彩自身的气质。因为色调倾向往往是最先传达给用户的,它在奠定消费者第一印象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某款针对儿童群体的创意型教育APP,选择了非常明快的红、黄、蓝三色组成。这些纯度较高且鲜亮的颜色会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色彩的关注,使其在众多APP中更容易被辨识出来,从而促进品牌文化的传播。另外,标准色彩还应在应用组件和界面中进行体现,一方面呼应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凸显色彩在体验设计中的主体性。
(二)中级体验:构建感官层次丰富的叙事环境
1.视觉体验
视觉体验,是用户所看到的东西,人不论是对事物的生理、心理感知,还是对信息的获取主要通过视觉,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人机交互中更是如此。用户通过视觉了解产品的内容、画面的色彩、界面的形态等,这些都是产品通过视觉给用户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很重要的感受,或愉悦,或简洁,或丰富,视觉的感受会伴随产品体验的整个过程。
视觉叙事本身的属性很容易引导体验者进入沉浸式体验,延伸视觉感官,丰富思绪,产生联想。这是视觉感官带给体验者的独特之处[4]。
2.知觉体验
视觉是识别客观物象的过程,在视觉行为产生后,通过神经传输到大脑感知视觉信息,开始接受与认知,此过程就是视知觉[5]。在此之后,大脑神经经过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就是由视觉触发的知觉体验。在生活中,这样的体验并不少见,有些体验短暂到一瞬间,有些体验值得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回忆。以互联网产品为例,随便打开某款APP,都会闪现开屏页,持续的时间只有一两秒,体验者的知觉体验即是在这一两秒中,通过视觉捕捉到的画面节点所产生的感受与想法。每个人的经历和爱好不同,对画面带来的知觉体验程度也不同。比如,微博的开屏页,经常是一些广告宣传,如果开屏页中出现了体验者喜爱的明星或者是关注的产品,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只是视觉认知,但对于喜爱的人来说,会产生激动、兴奋的心情,甚至想要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身边的人。因此,知觉体验对每个体验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回归理论本身,以体验为中心进行设计不能只停留在“事件”阶段,设计者要参与到体验设计的全过程,在视觉叙事中,更要将视觉叙事诸要素做到极致,触发知觉体验。
3.听觉体验
视觉与听觉相较于五感中的其他感官能更多地获取外界有效信息,并且根据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听觉在电子媒介用户体验中的影响超出了人们的预期[6]。声音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人们可以依据自身的经验或与环境的互动来判断声音带来的信息。比如,上学时期听到的上课铃或下课铃、开水壶烧开的声音、玻璃打碎的声音、电话响起的声音等。除此之外,声音也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程度的体验,如清晨起床听到的鸟叫声、悦耳的钢琴声、交通道路上汽车的鸣笛声、车厢内婴儿的啼哭声,听觉感官在接收到声音后,由此可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愉悦或兴奋、平静或安逸、悲伤或郁闷。正是因为听觉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所以在体验设计中应利用好听觉优势创造独特体验。
互联网产品的听觉设计需要配合视觉叙事场景带给用户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在特定环境下,综合考虑声音的音调、音色、音律、乐感等各方面因素,比如,节日专题设计页面搭配使用的符合节日特点的背景音乐、点触屏幕的特效音、系统提示音等,声音在特定环境下会加大用户的心理感触,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
(三)高级体验:构建互动叙事,创造独特体验
1.构建叙事事件
在叙事过程中,要充分维持好事件与体验者的关系,产品叙事一定要有吸引力,设计师必须在符合文化背景与品牌观念的背景下,注重目标群体的审美特点,积极地选用当下流行的元素进行视觉叙事设计,避免因地域或文化的不同给体验者带来不好的心理体验;在事件的设计中加入新奇点,格式塔理论表明,人是通过模式来获得安心的,越让事物变得有意义、组织良好,就越会感到安全[5],一旦产品所提供给用户的是那些司空见惯的常用模式,就会使他们感到厌烦,任何人都喜欢探索新奇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未经发现需要用到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来扩展的未知领域,新奇点会带给用户不同于常态的心理体验。
某音乐“年度听歌报告”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过去的几年,我们从未见过有一款APP利用数据计算来形成视觉叙事,进而为用户提供情感价值。自从这款APP被推出之后,很多用户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这一年的听歌报告,在用户看来,这份报告单是专属的、个性的、与众不同的,能够引起众多用户的情感共鸣的地方在于它的视觉叙事既没有脱离产品本身,同时又在叙事过程中让用户的听歌经历成为叙事的一部分,是以听歌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满足了用户的价值追求和情感寄托。
2.建立情感互动
一种重要的情感状态是完全沉浸在叙事事件中的情感。在这种状态下,关注点全部集中在事件的叙事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无暇顾及事件之外的任何事情,感觉时间飞快地流逝,要建立心流状态[2],至少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叙事活动具有良好的可视性与易通性、有趣味性和新奇感、符合目标人群的特征、有及时的反馈、有一定的参与感,以及在协作完成较难的项目时提供一些奖励,带来满足和喜悦。这些条件的整合促使情感得以产生。
杜威认为,体验既非主体的主观认知和感受,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观存在,他是人与环境相遇时动态的、连续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6]视觉叙事的体验来源于观者对叙事体持续互动所产生的感受,观看产生的情感就是互动行为的表现,视觉叙事中要建立长久的情感,需要体验者的参与,互动和旁观是不同的感受,具体来说,互动要比观看感受更加强烈,观者是以第三人称来观察故事发生的人、事件、地点相互作用的角色,观者的个人意识、想法和动机无法影响事件的改变,也就不会产生预期结果的期待感;体验者是故事发展中的“人”,体验者的动机与行为操作会根据思想与意识影响事件、地点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过程中的体验者需要有意识地推动事件的发展,必须集中精力来参与叙事,在与事件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心流[2]。因此,在叙事结构中应当进行弹性化设计,留给体验者参与的空间范围。
三、结束语
本文围绕视觉叙事详细探讨了在此限定范围内对体验设计的应用研究,从哲学层面回答了什么是“视觉叙事的体验设计”“如何通过视觉叙事进行体验设计”及“视觉叙事的体验设计方法”这几个关键问题,分别在初级体验、中级体验、高级体验三个阶段中提出了每个阶段注重的要点,初级阶段要把握好视觉叙事元素的应用,在第一时间吸引到用户;中级阶段要在感官上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高级阶段通过互动叙事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吴剑斌.用户体验设计中的故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8.
[2]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心理体验学[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
[3]董蕾.基于新媒体时代的招贴设计视觉传达创新分析[J].艺术品鉴,2021(27):26-27.
[4]喻国明,付佳.听觉信息在媒介用户体验中的影响力研究维度[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74(01):5-12.
[5]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辛向阳.从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J].包装工程,2019(40):60-67.
作者简介:王梦楠(1997-),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数字媒体用户界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