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哺乳期女性在患有湿疹、皮炎、银屑病等疾病后,往往会顾忌药物对婴儿的不良影响而放弃治疗。其实,只要选对药物品种和给药方式,哺乳期女性也是可以兼顾治疗和哺乳的。目前,皮肤给药相对来说全身吸收较少,安全性较高,是哺乳期女性比较常用的给药方式。
一般情况下,与正常皮肤接触8 小时后,仅约3% 的药物会被全身吸收。皮肤给药的吸收主要受皮肤角质层的厚度、完整度、水合程度和药物分子量大小、浓度、药物剂型、基质等影响。皮肤由外到内可简单分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其中,药物吸收的主要位置在表皮层,角质层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若出现破损,则会加速药物吸收。通常来说,不同部位皮肤吸收能力不同,由快到慢分别为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足底手掌。药物方面,小分子、脂溶性的药物相较于大分子、水溶性的药物更易被吸收。同时,在一定浓度下,药物浓度越大,皮肤吸收作用越强。
药物从母体被婴儿所吸收的药量,取决于药物在母体体内代谢的情况,同时还取决于婴幼儿消化道的吸收情况。目前针对哺乳期女性的药物安全分级为L 分级法(LRC),主要将药物分为 L五个等级。
L1(适用):大量研究证明哺乳期女性用药后对婴儿无影响。
L2(可能适用):有限研究证实哺乳期女性用药后对婴儿无影响。
L3(可能适用):未在哺乳期女性中研究,或研究显示对婴儿有轻微不良影响。需在评估后考虑使用。
L4(有潜在危险):有明确证据证明哺乳期使用后对婴儿有害。
L5(危险):已证实哺乳期使用后对婴儿有严重危害。
因此,在药物选择上,推荐哺乳期女性选择L1、L2 等级的药物。
另外,医生提醒,哺乳期女性用药,均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常用药物,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皮肤及全身炎症性及免疫性疾病。临床上根据作用强度将常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弱效四个等级。哺乳期女性必要时可选择外用涂抹弱效、中效等全身吸收很少或可被迅速分解代谢的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如醋酸泼尼松龙软膏。同时避免将强效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直接涂抹于乳头上,以免造成婴儿医源性高血压。
●免疫抑制剂
局部外用免疫抑制剂主要为他克莫司软膏,可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等疾病。他克莫司软膏在皮肤涂抹后吸收进入血液极少,但可分泌至乳汁。该药的哺乳期用药安全分级为L3,因此不建议哺乳期间使用他克莫司。
●抗菌药物
外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常用药物,包括过氧化苯甲酰、壬二酸、克林霉素以及红霉素、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等。
哺乳期女性使用这些外用抗菌药物均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移至母乳,但吸收比例较低,难以对婴儿产生影响。莫匹罗星软膏哺乳期用药安全等级L1,可用于乳头皲裂感染的预防,但建议喂奶前用清水擦洗干净。夫西地酸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没有影响,可以在哺乳期间局部使用,但建议避免在乳房上涂抹。
●非甾体类抗炎药
局部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有氟比洛芬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软膏、酮洛芬凝胶等。目前认为除阿司匹林外,其他的非甾体类外用制剂均可用于哺乳期。
编辑/朱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