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人员密集型场所,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发展和建设的第一要务。当下,校园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校园暴力、饮食及校舍安全、依法治教、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等方面。如何构建校园安全防范长效机制,确保安全工作始终沿着科学、规范、长效、良性的机制发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学校安全工作的实践,浅谈一些做法。
一、全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制定落实周密的防范措施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周都要组织总务处、教导处、政教处组成联合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组,对校园内的教学设施、实验器材、电路、消防设施、师生宿舍等全方位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遇到极端恶劣天气,学校第一时间启动安全预警机制,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到位,24小时值守。例如,2021年夏天,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学校坡道多,食堂及校园周边围墙面临着被冲垮的危险。险情就是命令,学校组织十七名男性青壮年教师冒雨堆沙袋,支起加固架,奋战十几个小时,确保了校舍安全。校园安全工作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构建了全方位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
安全制度不仅仅是写在纸上、钉在墙上、装进盒里,更主要的是重在落实、责任到人,强化安全工作的动态管理。学校的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遵循谁组织谁负责、谁上课谁负责原则,实行一岗双责。校园安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变性,这就需要学校负责人必须静下心来全面系统制定学校安全预案,让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安全工作主体责任人。小到课间活动、升旗仪式,大到运动会、文艺汇演,只要是活动就要有预案,每个环节都要实行无缝衔接,每天值班人员都要不间断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玩忽职守者实行考核一票否决,造成严重后果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增强安全工作的前瞻性
构建校园安全防范长效机制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日常实施。学校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班级群、宣传报栏、主题班会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安全教育。班主任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排头兵,更应具备“火眼金睛”明察秋毫的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学校领导要增强安全工作的前瞻性,未雨绸缪,加强预判,绝不亡羊补牢。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自我控制意识比较薄弱,安全工作要天天讲、时时讲,不同节假日的安全提醒更不可少。例如,清明节时教育学生文明祭祀,劝告家长以鲜花祭祀,以免发生火灾事故;春节的安全教育内容是安全燃放鞭炮、烟花;秋冬季节,草木干枯,要教育学生不要在小区玩火、烧树叶和花草,不要在陌生水域逗留玩耍;暑期前主要开展防溺水教育。平常要教育学生不玩带尖、带刃的工具,不将火柴、打火机等带入校园。对教室里的教学一体机、饮水机、空调等电器,实行班主任负责制,严禁学生私自打开电器,每天做到人走关闭总电源。
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阳光学习
现如今学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笔者所在学校建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校经常开展“心理沙龙”“知心在线”等心理健康讲座,不同学段的讲座内容各不相同,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及时记录在案,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把事情解决在萌芽状态。
与此同时,学校每周设置一节心理健康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加上日常观察,对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辅导,并结合家庭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每个学生都能阳光成长。
四、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
受手机游戏或网络游戏影响,有些学生网瘾较大,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和阻力。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一定要加强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懂得爱护自己和爱护他人。每个人的生命都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只有法治意识增强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日常教学中,笔者所在学校会定期邀请辖区内派出所、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到校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普法人员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通过持续努力,学校近年未发生一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总之,构建校园安全防范长效机制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校要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增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打造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