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审视与建构

2024-07-13 14:00:30张金金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张金金

[摘 要]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凝聚思想共识的有力法宝。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要善于对国内外形势及时进行审视,推进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破除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思想的侵扰。同时,中国共产党增强思想引领力过程是系统的有机整体,呈现着双向互动关系,既是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也是人民群众不断从各种社会思潮中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价值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会议、主题教育、宣传报道、群众活动等建构逻辑,形成挖掘历史资源建构集体记忆、传播政治符号强化共识基础、发表仪式演说筑牢政治信仰、举行群众活动提升政治参与等实践策略,为增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

[中图分类号] 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24)03-0026-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1]这表明,思想引领力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引领社会思潮等百年奋斗历程中逐步增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建设的重要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增强思想引领力取得一系列成就、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方法策略,这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构成要素

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实践、解决社会矛盾问题过程中形成的治理能力。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构成要素包含思想警醒力、思想创新力、思想传播力、思想说服力、思想转化力、思想凝聚力,六大要素相互贯通、相互支撑,形成思想引领力的有机整体,见图1。

思想警醒力与思想创新力是思想理论产生的重要来源。理论来源于实践,思想警醒力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对党内外及国内外形成的思想领域问题关注与审视的能力;思想创新力则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依据客观实际的思想变化、社会发展规律,创造新的思想理论及治理方案的能力。从根源上讲,发现问题是思想引领力流程运行的起点,思想警醒力要求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思想引领过程中时刻保持问题意识、忧患意识。问题意识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在总结国家治理的经验方法中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2]179。忧患意

识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思想警惕,思想问题常常表现为隐性状态,我们要在现实困境中从现象抓本质,发现隐藏在深处的矛盾与问题,抓住重大关键问题解决一系列国家发展的突出矛盾。同时,思想创新力是中国共产党能否成功引领的核心要点,理论创新需要强大的吸引力与说服力,不仅需要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而透彻的分析,而且要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与被引领群体的利益及思想认同相契合,如此才能发挥思想理论引领的作用。总之,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抵制错误思潮,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增强理论创新能力。

思想传播力与思想说服力是思想理论引领成效的关键一步。在思想理论引领的过程中,思想理论在受众群体之间形成思想传播力,由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运用各种策略方法对思想理论进行宣传,发挥思想导向作用,形成思想说服力。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910。思想说服力即中国共产党运用各种策略将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宣传、并动员人民群众从而增强思想认同的过程。在全媒体时代,人民群众认同党的创新理论的效果与传播方式、方法密切相关,各种思潮干扰着理论传播的广度、深度,算法推荐的精准性筑起客体之间的交流壁垒,中国共产党要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分类传播、分层推进、分级引领,积极运用各种新媒体资源创新思想引领模式与策略,引导社会成员接受并认可,凝聚思想共识。

在主体与客体双向互动中,人民群众等客体认同并选择党的创新思想理论成果,进而指导实践活动,则形成思想转化力,如若未被人民群众接受产生新的问题,将会迫使中国共产党形成新的思想警醒力,进行新一轮的思想理论创新及政策调整(再次流转到①)。人民群众接受党的思想理论,并运用理论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正常运行,不断凝聚思想共识,这样才能发挥思想引领力的效力。在思想转化力的推进下,人民群众等群体中所形成的思想认同、理论武装、理想信念的三种不同层次目标,汇成思想凝聚力,提升人民群众对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运行过程势必会复杂和多样,且运行流程是反复循环的,其总体趋势是螺旋式前进与上升。

二、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增强思想引领力的理路呈现

面对社会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思想理论的宣传政策,运用灵活策略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凝聚力与吸引力。从社会治理进程窥探,中国共产党借助政治会议、主题教育、宣传报道、群众活动等形式,增强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凝聚人民群众社会力量。

(一) 政治会议:推进理论创新,塑造国家认同

在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人们从传统社会的固定群体中脱离出来,进入价值多元的社会群体,催生了人民群众对自我反思和自我归属的追问,这使得国家和民族认同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思想引领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从本质上看,中国共产党运用周期重复的政治仪式,通过召开政治会议增强人民群众思想认同,举行纪念活动延续历史记忆,从而进行价值利益整合与思想凝聚。

1.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中,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以“议题建构”模式制定党的文件报告,围绕中心任务实施规划,总结历史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例,2022年11月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在报告制定的过程中,各级党代表通过调查研究、走访群众等了解民意,围绕核心议题讨论制定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重要问题,这一过程体现着民主集中制原则。此外,主流媒体通过《报告诞生记》等栏目,增强人民群众对党代会报告的认识和理解。

2. 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价值认同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关乎着党的思想理论能否成功引领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等,通过不同群体协商互动,充分表达意愿,从而凝聚共识。在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中,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引领的重要途径。这具体展现为:一是中国共产党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思想引领。政党治理引领国家治理,全国人大会议主要是围绕党和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例如,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财政政策、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强民生等改革。各个地区的人大代表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经过讨论、商议、表决,从而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二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借助两会向社会公众传播思想共识。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期间开辟“部长通道”和“代表通道”,通过现场直播解答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而且有利于人大代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规划部署传达给人民群众,解答人民困惑,增强民众思想和价值认同。此外,党中央不断完善协商民主体系,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定“强化政协党组织在政协工作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4],完善政协对人民进行思想引领和凝聚共识的方式。

3. 纪念会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展不同主题的纪念活动培育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些周期性、程序性、规范化的纪念大会唤醒历史记忆,凝聚民族认同(见表1)。纪念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165。一是唤醒历史记忆,强化共同体归属感。各种纪念大会,通过梳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历程能够唤醒集体记忆,增强身份认同。例如: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讲话中,开头以“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

持续时间最长”[6]回顾那场残酷的抗日战争,激发人民的历史记忆。在批判抗日战争残暴罪行的基础上,鼓励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二是总结奋斗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奋斗历程的伟大成就鼓舞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18年,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上,运用3个“第一”和3个“第二”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7]。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前后40年的对比,振奋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三是表彰贡献人物,推动精神引领。在召开纪念大会前后,国家表彰英模人物,培育榜样文化,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进行“七一勋章”“八一勋章”“共和国勋章”等国家荣誉称号等评定与颁发。这些表彰仪式无形中影响着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认同,发挥榜样思想引领作用,坚定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正如詹姆斯·凯瑞所言,传播的仪式观不是一种传递信息或影响的行为,“而是共同信仰的创造、表征与庆典”[8]28。

(二) 主题教育:勇于自我革命,建设伟大工程

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多次开展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加强思想引领。2012年11月至2024年4月初,中国共产党共开展了96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7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的长效性、制度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力量。

1.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是中央政治局的一项常规活动,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特色学习方式。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学原著增强理想信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集体学习。在《共产党宣言》专题学习中,习近平强调从重温经典原著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经典原著的现实指向是“将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9]。中国共产党以这种示范性学习引领人民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其次,关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问题,破解错误思潮的虚假招式。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专题学习中,党中央密切关注当今世界存在的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要密切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发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作用[10]。最后,研讨人民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探寻有效治理方案。中国共产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专题学习共7次,以解决民生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主题,讨论京津冀城乡一体化实践,强调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央政治局以专题学习的形式增强党内团结稳定,凝聚人民群众思想共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2. 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习近平多次指出,要通过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11]540。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解决党内思想问题,提升思想引领力,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协调。第一,将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由集中性向经常性延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多次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常态化。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提出将“两学一做”集体学习“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将“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12]225作为考核标准,严查党员思想问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第二,推进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党内集中教育制度体系,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推进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化。第三,规定学习内容,推进理论武装。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提出要鼓励广大党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13]。通过党的集中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党内思想建设,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共识、指引实践的作用。

(三) 宣传报道:加强宣传引领,凝聚思想共识

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运用党媒党刊、主题展览等形式发挥思想引领和导向作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主流媒体不断创新党的思想理论宣传的形式,推进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1. 党媒报道

主流媒体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引领的重要窗口,在党的理论宣传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人民网和新华网两大党媒对党代会的理论宣传报道阐释了党的思想引领力的过程。

会前阶段,以成就报道为主线,展现人民幸福风貌。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人民日报》自2022年7月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喜迎二十大”等专栏,展现近十年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巨大变革。新华网还运用海报形式展现十年来中国的主要成就,以巨大的数字排版形成反差感,使人民群众易于理解生态保护的成效及精准扶贫的效果。

会中阶段,多角度报道会议实况,系统阐释党代会文本。2022年10月17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人民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进行全程直播,新华网开设“讲话文字实录”板块,方便人民群众记录和理解。同时,人民网还推出《二十大报告思维导图》《数读二十大报告》等,将党的报告文本系统化,易于人民群众学习聚焦二十大报告的重点内容。此外,新华网推出《十年·心声》《致9671.2万个你》等微视频,将党的二十大会议与每个人联系起来,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

会后阶段,聚焦党代会精神,构建沟通桥梁。《人民日报》在“评论员观察”板块开设“大家谈·强国复兴有我”,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不同岗位进行探讨。新华网则是推出“未来五年,我们这样干”栏目,采访不同地区党代表未来五年具体规划,发挥党代表沟通桥梁作用,以多种形式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

2. 宣讲团体

宣讲团体是中国共产党发挥思想理论引领的先行者,是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设立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宣讲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理论政策宣讲团等,主要负责会议精神、主题教育宣讲等,不断完善宣讲团制度体系。以近十年来中央宣讲团为例,中央宣讲团构成人员主要由党的文件报告的起草人员、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组成。宣讲的程序是由中央宣讲团巡回下属地方召开报告会、座谈会、调研等,出席宣讲会主要构成人员为各省党委、人大、政府、军队主要负责同志等。在宣讲的流程中,从中央到地方都会设置中央宣讲团、省委宣讲团、市委宣讲团等团体。关于宣讲工作的方法,习近平曾提出“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14]94。党的理论宣讲必须结合时代条件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采取不同策略开展工作。除了以党政部门为主要构成人员的宣讲团,省级、市级等宣传部门结合当地特色组建百姓宣讲团,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党的理论知识宣传当中。

3. 红色展览

红色文化主题展览是中国共产党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的重要方式,对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发挥着引领导向作用。近年来,有些红色场馆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等举办红色文化主题展览。例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长征从这里出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等,将孤立的历史与文物史料串联起来,讲解员运用史学叙事的方法讲解革命故事,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史、国史的理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的红色场馆设置“驻足点”,运用新媒体技术放映历史片段(如开国大典影像),使观者身临其境,触发人民群众的思想共鸣。除实地展览外,人民网运用融媒体、云技术等手段开设“红色云展厅”,通过文物、影像等展示各个地方的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形成党史国史的重要教育资源。

4. 出版书籍

为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结合重要会议、主题教育等重大时间节点发行书籍,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聚共识的作用。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前后,陆续出版《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书籍,旨在通过学习党的领导人的系列讲话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树立大历史观。

(四) 群众活动:创新文化载体,培育精神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形式创新文化载体,发行红色纪录片,动员人民群众参与集体活动,通过美术展览塑造文化形象等,塑造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记忆,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 纪录片

文献纪录片承载着“影像修史”的基本功能,对于宣传党史国史、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文艺工作者不断创新传播模式,推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献纪录片,承担起新媒体的责任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曙光》《理想照耀中国》等一批优秀的纪录片相继播映,通过聚焦重大历史题材,运用多种方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为例,这部红色微纪录片打破传统纪录片模式,制作了每集8分钟、共100集的微型纪录片,迎合当今新媒体微视频传播环境。其中,运用黑白历史影像、旧照片、油画等方式讲述百年党史的艰辛故事,通过黑白到彩色的色彩转换,将历史场景与现实时空连接在一起,充分满足了年轻群众的多元需求。

2. 文艺演出

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重大文艺活动,增强人民群众集体归属感与身份认同,展现中国形象和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出等,通过群众广泛参与仪式庆典,弘扬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国际形象。在《百年征程》的文艺演出中,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场景到铁人王进喜、焦裕禄的奋斗故事,再到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警察、工人、医生等团结一心对抗疫情的场景,一一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历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整场演出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表演者由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组成,展现了人民幸福的精神风貌。党和国家通过大型文艺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民群众潜移默化地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塑造中国大国担当的国际形象。

3. 美术展览

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15],这也为新时代的美术展览奠定了主旋律。美术展览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对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美术展览开始由单平台向多平台发展,《人民日报》推出“人民日报文艺”和“人民日报美术收藏副刊”两个官方美术传播公众号,征集反映党的历史进程的美术作品。2019年,《人民日报》文艺部推出“逐梦70 年”栏目,美术副刊以油画《开国大典》为开篇,回顾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在经典的赏析中追忆,在审美的愉悦中感奋,在艺术的升华中体会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还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承古意,绽新枝——新中国七十年历史题材人物画巡览》等作品,将党的重大事件与美术作品融合在一起,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形象。

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增强思想引领力的实践策略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增强思想引领力,形成了挖掘历史资源建构集体记忆、传播政治符号强化共识基础、通过讲话文本筑牢政治信仰、举行群众大会提升政治参与等实践策略。

(一) 挖掘历史资源,建构集体记忆

培育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建构思想引领力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来以来,中国共产党运用周期性、重复性的纪念大会建构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是培育人民群众共同体意识的首要条件,集体记忆的遗忘或消失必然导致共同体走向消亡。中国共产党尤其注重挖掘历史资源,建构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德国文学家莱辛说,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16]。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中国共产党坚持合理挖掘并运用历史资源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强化人民群众的民族情感。一方面,国家举行逢五或逢十的重要人物、重要节日、重要事件等不同主题纪念性活动,通过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公祭日,以此铭记屈辱历史,强化民族记忆。另一方面,重视遗址遗迹、器物等传达的历史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曾提出,建馆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地收集珍贵资料、挖掘文物遗址、寻访幸存者、举办史实展,传播历史真相[17]。文物承担着建构历史记忆的社会功能。通过参观遗址器物、观看采访幸存者的影像资料,有助于增强了解中国备受屈辱的历史,通过祭奠、沉思、献花、留言等方式,将人民群众置于这一特殊空间,唤醒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增强中华民族的身份归属,提升群众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 传播政治符号,强化共识基础

中国共产党培育思想引领力,尤其重视运用政治符号唤醒人民群众的历史记忆。历史展现着社会发展的实践进程,然而历史记忆却由于后期建构者的选择与建构带有人为性“象征”意义。中国共产党通过建构具有政治意义的符号,增强人民群众对身份归属的政治认同,凝聚思想共识。主要运用人、物、概念等符号传达信息。在政治仪式中,组织者通常运用视觉的醒目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优势构建政治符号,例如:表彰英雄模范人物、国旗国徽、宣传标语、纪念碑、和平鸽等。党的十八大来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符号,渲染气氛感染人民群众,进而增强政治认同与理想信仰。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表彰英雄模范人物发挥思想引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譬如,2019年,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中殉职,被追授“七一勋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追悼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18]。从象征意义上讲,“黄文秀”代表着无数将生命奉献给全面脱贫攻坚事业的同志。在宣传报道中,主流媒体运用文字、视频、录像等方式宣传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还通过纪录片、话剧、电视剧等形式进行二次创作再传播,充分反映出这类干部“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些符号不仅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具象化,而且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影响着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认同,并凝聚起思想共识。

(三) 通过讲话文本筑牢政治信仰

政治符号可以塑造人民群众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中国共产党发挥思想引领力要从共同利益层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即使是人类的思想意识也和利益密切相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9]103。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要将思想理论宣传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演说不同于随意发表言论,而是基于特定的主题进行系统阐释与表达。它通过演讲者的语言魅力与文本的严密逻辑感染受众,增强思想理论的信服力与话语的主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家任务制定中心主题,吸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制定并完善党的会议文本,并通过党的重要会议将政治主张与路线进行系统表达。在党的政治文本中,既要把宣传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发展目标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利益结合起来,又要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重大活动,激发齐心协力建设国家的热情与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中国共产党将这十年的伟大成就归根于人民群众的辛苦奋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1]。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的会议文本也善于运用真实的案例(例如:脱贫攻坚事迹、北京冬奥会等)去揭示国家社会与个人目标的关联性,以此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与认同 ,将每个人的利益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 举行群众活动,提升政治参与

节庆型的群众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引领的重要方式。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借助不同类型的群众活动,譬如军事胜利大会、节庆大会、公审大会等活动,向人民群众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人民群众理解并支持党的群众工作,并通过群众性活动增强政治参与,凝聚思想共识。美国学者埃里克·霍弗认为,“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共同的仇恨可以凝聚最异质的成分”[20]12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组织者通过公审大会发挥“共同的仇恨”的效力,指出革命斗争的对象,为建立统一战线进行社会动员。当今,我们虽然不存在激烈的“斗争与仇恨”,但是各种错误思潮依旧侵扰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例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这些都需要党员干部提升思想引领力,战胜这些社会思想领域的“魔鬼”。因此,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性的群众活动,鼓励人民群众进行政治参与,依托党的重要领导人讲话文本,既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程,又关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难题,鼓励人民群众与这些时代难题“魔鬼”进行斗争,并善于斗争。此外,我们要设置核心主题引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奋斗,一方面我们可以设计历史体验场景,挑粮小道、吃野菜、编草鞋等回顾历史场景,增强忧患意识;另一方面,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纪念节日的节庆活动,例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群众活动环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广大青年献词等,通过这些群众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也要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实践发挥思想理论的指引作用,真正将价值认同内化于心。

综上所述,思想引领力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所具备的治理能力,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辨别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推动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拥护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同时,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体,它既需要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协同支撑,又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通过领导干部进行政策宣传、运用灵活策略将创新理论进行传播,并被人民群众所理解认同。思想是对时代问题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引领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也需不断聚焦现实问题深化政党现代化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8-10-14)[2024-02-21]http://www.gov.cn/zhengce/2018-10/14/content_5330653.html.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02).

[7]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8][美]詹姆斯·W. 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C].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19.

[9]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EB/OL].(2018-04-24)[2024-02-21].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424/c64094-29947144.html.

[10]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人民日报,2017-09-30(01).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4-01(01).

[14]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2).

[16]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30(02).

[17]国家公祭是对和平的促进——对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EB/OL].(2014-02-26)[2024-02-21].http://www.xinhuanet.com/world/zfnjdtsjnggz/wzsl.html.

[18]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19-07-20(01).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0] [美]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M].梁永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应 心)

(校  对:木 子)

猜你喜欢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