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棒头

2024-07-12 00:00:00徐吉华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4年7期
关键词:卖菜菜市场汗水

今年的夏天还是热得早了些。小暑刚至,大地便着了火似的,晃眼的阳光又一头扎进滚滚的热浪,就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了。菜园中的棒头(方言:玉米),却迎着烈日铆足了劲地长。

三伏,正是棒头成熟的时节。它揽过盛夏的阳光,将从泥土中汲取的水和养分,酿成琼浆灌进种子。立在细长秸秆上的棒头一天一个模样,没多久便有手腕粗细,棒头须也由鲜嫩的黄绿色转为焦枯的褐色。望着棒头膨胀得将要裂开的肚皮,那皱了容、苍了颜的棒子叶,在晚风中传递出丰收的笑语。

“叮咚叮”,手机屏亮了,显示有微信收款,那是给母亲卖菜用的收款码。唉,母亲又卖菜了,应该还是棒头吧。我皱起眉,眼前浮现出母亲在热辣辣阳光下忙碌的身影。她扶着棒头秆,小心地掰下手腕粗细的棒头,一个,一个,又一个;豆大的汗珠顺着母亲脸庞上的皱褶不断地滚落,汗水很快湿透了衣背,却没有一丝风可以牵动她花白的发丝。

母亲已近耄耋之年,我担心她累着,时常劝她别再种菜了。母亲总是说,那么好的菜地,撂荒多可惜,再说种菜可以活动筋骨也是一种锻炼。我知道,母亲是闲不住的,便叮嘱她少种一些够自己吃就行了,别再去菜市场卖。母亲连连应允,可满园蔬菜成熟时,又摘去卖了。“吃不掉咋办?这么鲜嫩的菜,难道眼看着老了,烂在地里?”母亲的话总是有道理的。

“叮咚叮”,手机提示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是高温黄色预警。咋办?作为农家的孩子,我深知卖菜的辛苦。每天清晨,母亲骑三轮车载着新鲜蔬菜去菜市场。为了占到一个好位置,她总是披着星光出发,天刚麻麻亮就摆好摊位,笑盈盈地坐在菜市场里等待顾客。菜市场里冬天刺骨的寒冷,夏天蒸笼般闷热。这么热的天卖棒头,怎么受得了?可我又无法劝阻。

阻止不了卖,可以帮忙处理呀。那些棒头是母亲一勺水一勺水浇灌大的,还得要除草、施肥,凝聚着母亲的汗水,若是随意送人,是有些不舍。那就用另一种办法帮着卖吧,种出来不就是卖的嘛,至于怎么卖、卖给谁,母亲应当不会在意。

“爸,地里还有棒头吗?”我拨通电话。“有,有,什么时候回家,我去掰。”父亲接电话时总是提着嗓门,唯恐电话另一端听不清楚。“上次带回家的还没有吃完呢,不是我自己要,是卖给别人的。”我连忙解释。“哦,那好呀,省得你妈去菜场。要多少?”父亲说。“有多少呀?”我问。“大约一百来斤吧。”父亲说。“都要。天太热,你们先别去菜园,等今天下班后,我们去掰。”我说。

下午五点半,阳光依旧刺得睁不开眼。我准备好钱,带着妻子,驾车匆匆赶回父母家。一下车,就看见堂屋里,母亲正坐在小板凳上,面前躺着一堆棒头,吊扇旋起的风轻柔地抚动她花白的短发。母亲弯着腰,右手拿剪刀,左手拾起一根棒头,嚓地一下剪去梗,剥去几片紧裹着的泛着黄的绿衣,再用手指捏一捏棒头圆滚滚的身体,满意地放进脚边的红色塑料袋里。

“妈,都掰回来啦,怎么也不等我们?”我走进堂屋。“回来啦,房间里开着空调,快进去凉凉。”母亲仰起脸微笑着说,额头的汗水一滴一滴往下落。“妈,为什么要剪呀?”妻子上前问。“剪了理理再看看,癞子和老的都得挑出来,好的才能要,六个一袋,十块钱。”说着,母亲又拾起一个棒头。在她脚边排着七八个塑料袋,里面整齐地摞着剪好的棒头。

“不用,不用。妈,直接装起来就可以了,十二个一袋吧,二十块钱。”我连忙说。“你这孩子,人家也是花钱买的,就是到菜市场么,不也得挑一挑,怎么可以直接装?自家地里种的,咱自己吃点亏不打紧,千万不能让顾客感到上当。”母亲有些不悦。

这么多年来,母亲卖菜从不缺斤短两,从不以次充好,菜市场里常常是老客户寻着母亲的摊位买。就说棒头吧,顾客都说母亲卖的个个都好,吃起来香、甜、糯。我一时语塞。“应该挑。”妻子朝我递了个眼色,连忙蹲下身子帮忙。“嗯,是的,是的。”我将剥好的棒头重新装进塑料袋,一袋十二个摞整齐,打好结,整整十一袋。我拿出钱递给母亲,母亲不肯收,说家里有钱呢,让我留着用。我把钱硬塞给母亲,在她慈爱的目光里驾车离去。

披着金色的晚霞,我和妻子将十一袋棒头一一送给好友。友人们纷纷道谢,说这大热天送来的可不仅仅是棒头呀。妻子笑着说,当是如这阳光一般热烈的朋友之谊。

棒头送人了,而棒头的美味与母亲的善良成为夏日美好的记忆,伴随我在清浅的时光里温柔前行……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卖菜菜市场汗水
卖菜
热闹的菜市场
幼儿画刊(2023年11期)2024-01-15 10:00:34
小猪卖菜
小猪卖菜
热闹的菜市场
你的汗水不会撒谎
青春汗水,在扶贫路上挥洒
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 01:12:38
智族GQ(2018年7期)2018-05-14 15:34:58
汗水湿透衣襟
热闹的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