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论》中说:事物是辩证发展的,是呈现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客观发展规律。
那么智能时代之下,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人工智能的核心词是智能,关键词是人工,而这一切的主宰是自然人。顾名思义,人工智能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模拟人的智能,是在大量数据输入与模型演绎基础上的统筹整合,是一种集大成之后选择性的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它所呈现的也只是人类所赋予的知识,大多是浅尝辄止、通识答复而已,缺少个性化,缺少深度与温度。在一些新的或者陌生领域,其只能束手无策。如果一味执着于此,就只能是智能时代的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其答案也必将是与我们所求南辕北辙。
古往今来,变是永恒,不变是相对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又反作用于推动时代向更高处发展。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个新问题的诞生,并且,这个问题的提出层面和解决要求、难度会更大,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必然。回想当初,计算机从第一台重30多吨到现在的便携手提式,网络通信从模拟到数字,网络速度从1G到5G乃至更快,就都是新问题不断出现与解决的过程,也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曾经有人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也不外乎于此,它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有时还会带来问题。诸如网络授课方便了学生学习,但黑客入侵网暴老师现象也会发生;人工智能合成声像技术,可以让人们见到已经离世的亲人,但也同样面临成为诈骗犯“帮凶”的窘境……这些,也都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直面解决。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问题不断出现、不断解决的往复循环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此,推动我们向着明亮那方不断前进。
杨红兵: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讲师。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