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家孩子上三年级。从一年级开始孩子就动作缓慢,上课专注力不够,学业不理想,每天作业完成要拖到晚上十点多;现在三年级了,情况一直没有改善。他在班上也没有亲密伙伴,不怎么和同学玩。他总说压力大,不愿上学。请问如何帮助孩子减压,从而摆脱厌学情绪呢?
答:这位家长您好,从您的描述中可看出,您的孩子的确被一些处境所困扰,导致厌学,不想上学。众所周知,学业成绩不理想,缺乏玩伴,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因此,老师和家长作为孩子的“教育合伙人”,应当“双线并进”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从根本上为学生解压,确保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寻找动力源,激发价值感。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要想孩子摆脱学习困境,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寻找学习、生活的动力源,产生个人价值感势在必行。如,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强项,挖掘潜在的、优秀的品质,为其成长赋能。父母可以挖掘家族资源,引导孩子通过绘制“职业树”,了解家庭成员的职业及特点,埋下职业启蒙的种子;帮助孩子设立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一阶段的目标,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和督促;还可以讲述孩子同龄人的成长故事以及大国工匠等名人事迹,引导他看到不一样的生命宽度,放大格局,从而构建反脆弱能力。总之,父母要在孩子的成长变化中发现闪光点并肯定放大,让孩子看见自己、看见未来,从而生发对学习的热情。
勤练动静功,培养掌控感。专注力不足、磨蹭拖拉、情绪不稳定、不爱读书,其核心原因是缺乏运动和劳动。因此,一定要保持每天都有运动的时间。运动可以让孩子的神经系统兴奋到最好的状态,利于排解负面情绪,分泌多巴胺、内啡肽,改造大脑,增强心理韧劲。时间一长,孩子自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允许孩子发发呆,做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也是在放空自己。当一个人平静下来,心灵才会有空间倾听更微妙的东西。因此,多把适合孩子年龄事情的掌控权和选择权还给他们,这是智慧父母应该花精力去思考的事。
重塑关系链,找到归属感。孩子的关系链包括同伴、老师、家长、社区人员等,其中孩子最在意的关系是同伴关系。有些父母会跟孩子说“平时少跟同学玩,多把时间花在学习上”。殊不知,和同伴的交流正是孩子减压的一种方式,甚至比上一节心理健康课还重要。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有深入的同伴关系,他的烦恼、不被理解、学业压力,通过跟同伴吐槽,甚至说几句难听的话,就基本释放殆尽了。因此,家长可以邀请同学到家里玩,或者带孩子参加同龄人的活动,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更好地融入同伴群体中。
巧借评价功,促发自豪感。自豪感是促人前行的重要心理因素。在我们学校,教师会从“五育融合”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效果、习惯养成、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多角度进行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给予学生更多前行的动力和勇气。在家庭中,父母也可借鉴这种评价方法,多角度评价孩子,看见孩子的优点。譬如吃饭聊天中,对孩子近期表现进行表现性评价,在作业及试卷上进行留言评价,用拥抱、竖大拇指等方式进行行为评价等,构建多样的评价方法催生孩子的幸福感,引导孩子看到不一样的生命宽度,焕发成长自推的力量。
何明涛:江苏省南京东南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
编辑"乔可可"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