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艳艳 游晨楠
摘要: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工智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鲜活化,为人机协同提供新的条件,但又引发思想政治教育人的主体性落寞、意识形态话语权流失、话语空间离散等问题。因此,须结合人工智能时代新的发展特点,探寻追求育人之本、增加人文情感、构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防线、建立数智化安全保障等新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关键词: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人工智能自概念提出,经过60多年的更迭与创新,它成为集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知识的新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社会方方面面。面对智能与学科融合的新时代要求,只有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新的技术范式,数字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发展,才能构筑其“先发优势”。因此,本文以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为题,以机遇与挑战为观察角度,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1. 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领域呈现出新变革。新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在技术辅助和教育本质之间提升人们素养的活动,正在加快创建高效育人新空间的速度。
1.1 人工智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鲜活化
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鲜活化。
第一,沉浸式智能思政能够促进人对知识的获取。任何内在的理论知识体系都是经过文字、学习、思考等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人们在相关具体的政治生态中去感知和实践,才能转化为内心信念和信仰等政治素养。在新时代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背景下,区别于传统单向知识传承模式,新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科学技术,营造出沉浸式真实学习情景,成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边界的重要方法,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的环境中学习、交流、生活,更能促进教育者的自主探索和高级思维能力。
第二,人工智能将助力解放思想政治教育者。随着时代发展,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融合也会开启人机协同育人新模式,将具有人类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应用于育人过程。如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协作,人工智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敏锐地观察社会实践的内在及根源,作出相对理性和精准的教育决策,教育者们可以从繁重和冗杂的教学和备课中解放,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引领学生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助力其养成更贴合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观。
1.2 人机协同为思想教育活动提供新条件
人机协同是指人类与机器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一种方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机协同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思想教育领域,人机协同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使思想教育更加丰富、有效。
首先,人机协同为思想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传统的思想教育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而人机协同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带入教室。这些教学资源和手段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学习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人机协同为思想教育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人机协同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例如,通过教学软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智能辅导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建议。
最后,人机协同为思想教育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教学环境。传统的思想教育局限于固定的教室学习,而人机协同学习则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摆脱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例如,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地点进行学习,灵活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3 人工智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
通过AI技术,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以及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偏好等,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第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三,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引发的挑战
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以算法和大数据为支撑、科学技术为运行法则的新形态,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传播性提供了支撑。为实现道德育人目标,需要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把握好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育人之间的矛盾,防止出现智能思政异化情形。
2.1 人的主体性落寞
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应用,虽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会引发人的主体性落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会降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是由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互动,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但是,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特点,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助力其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使教师成为一个辅助性的角色,导致教师的主体性受到挑战。
其二,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会削弱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堂讲授和互动,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这就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的对象,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挑战。
其三,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会降低教育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人工智能只能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无法提供人文性和情感性的教育。这就降低了教育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导致教育的主体性受到挑战。
2.2 意识形态话语权流失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在信息传播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人们日常浏览的消息内容往往是经过基于日常浏览记录与用户偏好筛选后的结果,长期依赖于算法的便捷性会导致“信息茧房”效应的形成。
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重理论性,阅读风格相对严肃,在信息多样化的网络空间中往往会被用户忽视,容易在算法机制中被“冷落”。娱乐软件为了吸引用户,会通过算法推送大量信息。这些软件会频繁更新推送,使得用户无法完全消化,导致所有内容都被标记为“热门”,无论是否真正受到用户的喜爱。如此,在算法的信息供给机制中,会动摇思想政治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受限,容易被算法信息流干扰[3]。
2.3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离散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空间是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教学和传播的沟通交流场所,其目标须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言论,鲜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人工智能时代,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的专业划分,达到人们精确搜寻信息的需要,满足多元化的话语交流。但是,在多元化的话语空间中,根据算法分类而成的相近话语空间逐渐被拆分,会形成独立的交流区域,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会愈发明显且激烈。例如,当前短视频软件中基于算法将用户发布的视频进行数据标签化类聚,用户在搜索引擎或社交媒体上输入关键词时,会得到很多类似的短视频。这些视频通常由算法根据用户的搜索行为和偏好自动推送。长此以往,原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文化空间就会慢慢分裂。
3.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深刻地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在新的科技时代,通过探寻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3.1 追求育人之“本”,增加人文情感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4]。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育人的高效工具,教育工作者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导向,不断挖掘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的潜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将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合二为一,也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归纳至人工智能的分支中。人工智能技术有着显著的优势,可以用来营造适宜学习的生态氛围,创立相关的知识框架,及时查漏补缺等。
简单来说,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人工智能技术是辅助教育的工具,可以帮助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无法产生人类的真实情感,也无法超越人类个体产生的主体和社会价值[5]。因此,人工智能在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教育者的情感与关怀,投入人文情感的“暖”,避免只有数据理性的“冷”。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人工智能对智慧食堂背后的消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定点帮扶,既解决了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又保护了学生的尊严和隐私。
3.2 构建多方协同的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协作,共同构建务实高效的智能化育人体系。
首先,在人工智能嵌入教育过程中,学校扮演着关键角色,应发挥主导作用,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建立高校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学校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课程设置,开发智能化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积极构建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形成协同效应。
其次,社会作为重要的基础单元,须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和技术保障,支持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政府及相关机构应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确保技术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最后,家庭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应积极学习和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掌握其基本应用,帮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智能化沟通平台,进一步加强家校互动,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与学校共同制定个性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教育培养方案。
通过多方协作,建立一套高效的智能化育人体系,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
3.3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智能素养
智能素养是指熟练操作人工智能技术,并理解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融合的机制和运作方式[6]。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智能素养,才能不断优化智能思政的教育过程,批判且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带来的双重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理解和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
对于高校而言,首先,可以加强相关人工智能科学技能的培训,一方面,学校可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大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关于智能素养提升专题培训班,针对人机协同、数据驱动等新兴前沿科技进行分类培训,也可以邀请相关科技领域的专家和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智能思政开展讲座。其次,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关科研平台,设立相关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领域深入研究,形成智能教育示范的理论指导经验。最后,鼓励支持开设相关人工智能进课堂的创新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师生智能素养。
结语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公民意识形态的培育,提升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这种创新不仅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建设和谐、进步的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隐私等问题,并谨慎思考、有效应对。未来,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引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董天歌,赵艳波.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2):46-48.
[2]闫闯.感性形式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6):58-61.
[3]宣璐.网红文化影响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1):88-95.
[4]冯刚,史宏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及其价值意蕴[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5(5):41-49.
[5]杨仁财.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5):54-59.
[6]罗亮.人工智能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时代价值与实践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1(3):88-93.
作者简介:闫艳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建管理;游晨楠,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