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劝导理论的游戏化运动类APP设计策略研究

2024-07-11 08:12崔昊远卜巍
设计 2024年11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游戏化

崔昊远 卜巍

摘要:基于劝导理论,探究游戏化运动类App的设计策略。通过对活力街和天天跳绳两款App进行案例分析,根据劝导理论的三要素,剖析其在促进用户运动方面劝导设计。将劝导分为影响认知的“劝”和影响行为的“导”,提炼出该类App的共性劝导策略。 两款App的设计策略均与劝导理论相吻合,为利用这类运动App进行运动习惯养成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劝导理论;行为模型;游戏化;运动类App;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4)11-0053-03

Abstract:To explore the design strategy of gamification sports App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persuasion theory.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of the two APPs of Vitality Street and Daily Rope Skipping, according to the three elements of persuasion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persuasion design in promoting user movement.Persuasion is divided into “persuasion” that affects cognition and“introduction” that affects behavior, and the common persuasion strategies of this kind of App are extracted.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the two APP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ersuasion theory,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this kind of sports App to develop sports habits.

Keywords:Persuasion theory;Behavior model;Gamification;Sports App;Design strategy

引言

随着社会整体对运动健康意识的提升,市场上涌现出众多运动类App。这些App大多通过记录和分析用户数据提供个性化建议,激发用户进行更多运动。但现有运动类App在实用性和持续性方面有明显不足,同时众多运动类App之间也存在趣味性程度不高的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现有应用程序难以持续有效激发用户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在劝导效果方面较为欠佳。鉴于现有应用的局限,基于游戏化理念的新型运动类App应运而生。这类App通过融合游戏要素提供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和互动,被认为在劝导用户运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两款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化运动类App,运用劝导理论中的FBM(Foggs Behavior Model)行为模型,对这类应用在劝导设计中的共性趋势进行探究,为运动类App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旨在提出更能激发用户运动积极性的劝导设计策略,并为缓解公共卫生中身体运动不足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一、劝导理论概述

劝导(persuasion)一词最初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BJ Fogg 在著作《Persuasive technology:using computers to change what we think and do》中提出,指试图改变用户的行为或态度但不包含欺骗与强迫[1]。劝导性设计也被称为“说服性设计”,目的是在非强制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等劝导技术对用户的行为或态度进行改变的设计方法[2],是一种建立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的目标导向型设计方法。在劝导式设计中,BJ Fogg教授提出了Foggs Behavior Model(FBM)模型,该模型对用户的行为进行洞察分析,主要由3个要素组成:行为动机、行为能力和触发机制[1]。其中,行为动机和行为能力是行为触发的基础。人在进行某项行为之前,首先必须先有足够的行为动机产生动机的欲望,其次需要有完成行为动机的能力,最后由触发机制进行行为的触发,具体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一)行为动机:行为动机是激发、引导和维持某种行为的内在心理过程,是用户与产品交互时的内驱力量。设计时应把握用户情感诉求,激发上层动机,赋予产品独特的情感附加值。对于运动类App来说,可以通过满足用户对身心健康、社交认同、成就感的高层次需求,给用户提供正向情感体验,增强用户主动参与运动的内在动机,实现有效的行为劝导。

(二)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指用户操作产品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经验。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行为能力水平,通过提升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让产品更符合用户的行为能力特点。这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用户快速上手产品,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在设计中,应提供详细的运动操作指引、互动式教程等引导机制,帮助初学者逐步熟悉产品使用,增强他们坚持运动的能力和信心。

(三)触发机制:触发机制是激发用户使用产品的线索,可分为引导、火花和信号3种类型[3]。设计者可以通过计划提醒、社交互动等多种触发机制,激发用户的运动兴趣,帮助用户坚持锻炼,成为其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达到有效劝导用户进行常规运动的目的。

二、劝导理论在游戏化运动类App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劝导作为一种影响他人思想和行为的设计方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规劝开导”。分析劝导的语义内涵,可以将其分解为“劝”和“导”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劝”着眼于以温和的劝说手段影响用户认知,改变用户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以激发用户内在的运动动机;“导”则着眼于通过指导和引领的方式来促进用户行为,通过减少用户行为难度和提高行为能力,引导用户进行实际行动。“劝”“导”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激发内在动机,一方面减少外在阻力,配合触发机制的设计,可有效促成用户运动习惯的养成。为深入解析劝导设计的策略内涵及具体应用方法,本研究将从“劝”和“导”两个维度进行作用机制分析,如图2所示。

(一)劝:用户认知层面。“劝”通过言语表达和情绪感染等方式影响用户内在的认知动机,帮助用户改变对运动的态度和看法,从而促使其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从作用机制来看,“劝”着眼于激发用户内在的动力,其方式温和,主要通过恰当的语言说服和积极的情感影响来提升用户对运动的接受能力,使其更容易接受游戏类App的运动理念,从而推动用户实际运动行为的发生。

(二)导:用户行为层面。“导”通过行为示范和情境设计等手段对用户的外在行动施加引导和方向性影响。“导”侧重外在的引导,其方式较为规范,主要是通过清晰明确的行为指引、详细的操作规范、奖励机制等来提高用户开展运动的能力,并设置适当的触发机制来引发用户采取目标行动,从而指导用户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运动行为。

三、劝导设计在游戏化运动类App中的设计实践分析

(一)活力街App。活力街App是Nex旗下的一款线上运动健身平台,运用游戏化设计吸引用户进行运动锻炼。该App无需额外设备,通过手机摄像头捕捉用户动作并提供互动反馈,实现沉浸式的家庭运动体验。其游戏内容简单易学,无需专业技巧,不同年龄层用户均可参与,可同时支持多人联机互动模式,用户可与亲朋好友共同游戏,满足社交需求。下文将对活力街App进行探究,分析其针对促进用户运动的设计方法。

1.引发共鸣的游戏机制。游戏化运动类App均是以游戏机制为基础,吸引用户兴趣,但选择不同的游戏机制对用户来说,吸引力各不相同。活力街App的游戏机制选择了基于用户经验的游戏机制,通过将用户熟悉的游戏进行改编,将原本以鼠标、键盘为主的交互模式改变为以身体动作为主的交互方式,通过这种用户熟悉的游戏机制,能够焕发用户的共鸣[4],引发用户过往进行游戏玩耍的趣味体验,增加用户对App的认同和归属,促使用户积极进行运动参与。

比如,活力街中的“whack a mole”,即打鼹鼠关卡,如图3所示,就是将原先把鼠标当作锤子的方式,改编为用两臂敲打鼹鼠。当用户看到时,会迅速吸引用户的共鸣,增强用户的运动兴趣,巧妙唤醒过往在打地鼠游戏中的游戏经验,并将其迁移到运动中,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引人入胜的运动情境。运动情境是在用户运动中为用户创设一定的运动氛围,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段,当用户在进行运动时,在屏幕和声音上都会给予用户反馈,将原本单一的运动拓展为声景融合的运动情境,这一设计将用户身体投射在屏幕中,符合知觉现象学,提升用户游戏体验,进而促进用户持续使用。

3.多人互动的游戏模式。活力街App提供了线下多人互动的游戏机制,如“REACTION FLOW”游戏就包含了双人合作或竞争模式,如图4。这种多人参与的游戏机制,不仅拓展了劝导对象的范围,也通过构建良性互动和提升社会认同感,激发了用户的运动参与动机。该App通过游戏联结用户,满足社交需求,从而增强了用户的运动意识和持续参与的内在动机。

4.引人注目的视觉设计。视觉设计包含图标设计和界面设计,在图标设计上,采用饱和度高、颜色醒目的设计,在识别度和吸引力上较为突出,同时采用荧光绿的颜色,给用户带来活力感,激发用户参与运动的动力[5]。在界面设计上,活力街采用与传统App不同的横屏模式,仿照游戏机的模式,将所有运动关卡以模块化形式呈现,趣味十足,为用户带来别样感受,如图5所示。

5.简约直观的游戏框架。活力街App的游戏框架十分简单,只有主页面和设置界面,这样简约直观的游戏框架,为用户操作减轻时间成本和操作负担,方便用户迅速进入游戏状态。

(二)天天跳绳

天天跳绳作为一款互动体感健身运动类App,与活力街类似,都提供了熟悉的游戏机制和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模式,使这两款App兼具竞技性和娱乐性。与此同时,天天跳绳也具有其独特的劝导设计手段,提供了活力街所不具备的奖励机制、计划提醒、虚拟社区和主题活动等功能,在提升动机和增加触发机制方面进行了扩展与弥补,体现了该App在运动领域的创新设计与发展思路。下文将以上4个功能对天天跳绳进行详细分析。

1.线上社区互动激励。天天跳绳和活力街都有社交功能,但其重点不同,天天跳绳中其特色功能在于线上虚拟社交,提供了在线运动房、体育竞技、体感排队、超级赛场等多个社交模块,从竞争、合作、交友等多个维度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为用户构建身份认同,从而激励用户的运动动机[6]。

2.虚拟服装作为奖励。天天跳绳App通过运动秀模块提供虚拟形象定制作为奖励机制。用户可以通过运动赚取能量豆,在商店购买服装进行虚拟形象定制,如图6所示。这种将参与度量化为可视奖励的交易机制,既满足了用户对成就感的需求,也强化了持续参与的内在动机。定制出的虚拟形象还可以进行展示,用户可以控制虚拟人进行照相与分享,获得社交反馈。总体而言,虚拟形象定制奖励机制激发用户锻炼动机,为用户提供了社会认可和成就体验[7],是天天跳绳App的一大创新设计。

3.计划提醒养成习惯。为持续驱动用户运动参与,天天跳绳App加入了计划制订和定时提醒功能,作为外在督导机制。定时提醒可以触发用户内在目标和计划,唤醒高动机用户的内在反射,推动其实现运动行为。对于内在动机较低的用户,计划提醒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内在动机的不足,起到驱动作用。

4.主题活动防止意志衰退。为避免用户在重复单一训练中产生疲劳和意志减退,天天跳绳App定期推出各种主题的运动活动。这些活动将主题虚拟装扮作为参与奖励,不仅能激发用户的兴趣参与,还能为用户确定具体的运动目标,防止用户在长期锻炼过程中产生迷茫和动力下降的情绪,进而影响坚持锻炼的意愿。具体来说,用户需要完成特定数量或难度的锻炼,才能解锁相关主题的虚拟装扮,这种目标导向的奖励机制,既满足了用户对新鲜体验的需求,也提供了明确的短期目标,避免用户陷入漫无目的的机械运动。

(三)总结

总体来看,活力街和天天跳绳这两款App在促进用户运动方面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活力街的劝导设计缺乏奖励和触发机制,在驱动用户坚持运动功能方面较为薄弱。而天天跳绳则通过添加提醒和主题活动等功能弥补了这一不足,对持续激励用户运动具有正面作用。但是,从框架设计和界面优化角度看,天天跳绳App还存在模块冗杂、视觉设计单调等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用户体验。综合来说,两款App在引导用户运动的设计理念上均符合劝导理论,但都存在可优化之处,如表1所示。因此,需要将两者的设计理念进行互相借鉴,有机结合,以更好地服务用户运动习惯养成。

四、基于劝导理论的游戏化运动类App设计策略

对两款典型的游戏化运动类App进行分析,可发现在劝导设计上各有侧重,但共同遵循“劝导”理论的基本机制——“劝”和“导”。具体而言,这两款App均运用了劝导理论的两个层面:1.在“劝”的层面,App提供外部激励和正向情感引导,侧重于用户认知劝导,增强用户参与运动的内驱力;2.在“导”的层面,App作用于用户行为层面,用直观流程引导用户进行运动,降低用户行为障碍。综上可见,这两款App均建立在劝导理论的共同基础上,作用于用户认知和用户行为两个层面。下文将围绕这两个维度,对游戏化运动App的设计策略进行总结分析。

(一)劝:用户认知设计策略

1.共鸣巧劝:将熟悉游戏改编,引发用户共鸣。在设计中利用用户高度熟悉的传统游戏进行改编,巧妙唤醒用户运动动机。基于用户既有认知经验的熟悉产品,让用户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减少其学习成本,从而有效激发用户主动参与的内在动机。此外,用户通过操作熟悉的机制快速进入状态,获得流畅的体验,还可以在熟悉中获得新颖的运动互动体验。因此,共鸣巧劝策略可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激发积极情感,是运用情感认知契合实现软性劝导的有效手段之一。

2.情境暗劝:打造运动情境,营造沉浸式运动体验。构建具有氛围感的运动情境,发挥场景化带来的软性劝导作用,加强用户在使用App过程中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引发用户的内在积极的情绪体验,潜移默化地提升用户的运动兴趣和内在动机,激活用户主动进行运动行为。同时,为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心流体验,降低用户注意力分散,通过声景融合的方式将用户置入运动中,带来沉浸式的运动享受。

3.社交互劝:运动社交融合,满足用户情感需求。App将运动拓展至社交领域,创设线上兼线下的社交场景,提供线下多人运动游戏模式和线上虚拟社区,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以此增强用户参与的内在动机。线下多人运动,将单一的人机互动形式转变为人机和人际双重互动形式,不仅丰富了线下娱乐活动,激发个体更大活力,还可拓展劝导到线下,通过朋友的陪伴和督促来驱动运动。而线上虚拟社区将具有相同目标和兴趣爱好的用户聚集,互相鼓励和提供情感支持,为用户提供持续的情感鼓励和归属认同感。总体上,通过运动和线上线下的社交融合,将运动场景、社交方式、劝导对象的扩展,丰富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积极情感,有效推动持续运动。

4.奖励诱劝:虚拟服装奖励,强化用户目标驱动。针对用户的审美需求,软件可以设置奖励机制,将运动目标物化为虚拟装扮,以此引诱用户通过完成运动任务获得相应的虚拟货币,用于购买虚拟商品来自定义自己的角色形象。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用户出于内在兴趣和满足感主动进行的活动,能获得更高的主观体验价值[8]。因此,将虚拟形象作为奖励设定为内在驱动因素,可以加强用户的自我调控,激发用户主动地不断进行运动,以达成塑造理想虚拟形象的目标。

(二)导:用户行为设计策略

1.视觉刺激引导:动感视觉设计,引导用户注意力。视觉是影响用户感知最直接的层面,也是触发用户运动行为的重要机制。在视觉设计中,采用饱和度较高且活力动感的视觉设计,不仅提供了更强烈的视觉特征,在众多App中凸显其存在感,容易被用户视觉系统捕捉,提升用户触发概率,还能够作为隐喻手段传达App的价值理念和形象,通过活力动感的图标和界面象征运动的主题,传达健康积极的品牌态度,影响用户对App的整体感知,带来持续不断的运动动力。

2.操作指引向导:提供流程指引和简化,降低操作难度。为减少用户的使用障碍,App在运动准备阶段需要优化两个方面:1.简化操作流程,使用直观导引快速引导用户进入状态,避免功能选择困惑;2.提供丰富的图像、视频等多形式教程,从多角度帮助用户掌握交互方式,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简化流程降低使用难度,并增加教程指引来增强操作指导,能有效帮助用户快速上手,提升用户能力。

3.计划提醒督导:计划制订与定时提醒,驱动用户持续运动。为了保证用户运动的持续性,需要在App中添加计划制订和定时提醒功能,将其作为外在驱动力,对用户行为进行督导。定时提醒可以作为触发机制,唤醒用户的目标与计划,触发用户进行行为,这一机制对高动机、高能力用户格外有效。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外部刺激可以与内在反射产生联结,定时提醒作为外部刺激,可以唤起用户对运动目标的联想,驱动用户行为的实现。而对于内在动机较低的用户,外部提醒也可以部分补足内在动机的不足,驱使用户进行运动。

4.主题任务指导:制订主题任务,降低用户选择负担。随着用户运动时间的增加,App会提供越来越多的运动模式选择。但根据心理学的认知负荷理论,当选项过多时,不利于用户的认知建构,会带来认知超载[9]。因此在保持丰富度的同时,还需减轻用户选择负担。具体来说,可以推出主题性任务,直接为用户制订运动计划,以虚拟套装作为酬赏,将长期运动目标分解为多个短期阶段性目标。这种做法既满足了用户对丰富内容的需求,又化整为零降低了选择负担,让运动行为更具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App设计正逐渐向用户行为劝导领域发展。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对促进人们健康至关重要,以激励用户行为动机和提升用户能力为出发点,触发用户行为发生的劝导机制,成为促进人们运动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游戏化运动类App为研究对象,从劝导理论的作用机制入手,提炼出游戏化运动类App中劝导设计的共性策略,为同类App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希望通过这些劝导策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运动服务体验,同时促进人们运动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促进全民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Fogg B J. Persuasive technology:using computers to change what we think and do[J]. Ubiquity,2002,2002(December):1-7.

[2]鄢莉,方海,林诗敏.具有劝导特性的儿童理财智能互动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22):108-113.

[3]周逸沁. Fogg行为模型在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4]陈沁怡,孙宁娜.基于劝导设计的在线课程交互设计策略研究[J].设计,2019,32(11):28-30.

[5]林楠,陈烈胜,张景文.行为引导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21,34(16):17-19.

[6]蒋瑞璇.当代青年的情感表达与国家认同建构——基于Bilibili网站互动短视频《抉择》互动仪式的考察[J].传播与版权,2022,113(10):69-72.

[7]邓嵘,周阳.劝导设计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06):176-180.

[8]杨明衡,姚洁,肖韬.促进运动动机的PBL游戏化设计实证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24):198-206.

[9]王晓昕.积极心理学视角新老年娱乐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设计,2021,34(03):100-102.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游戏化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游戏化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作用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