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泽 王爱红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接受美学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领域中的创新应用价值,为其设计开发提供新的理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剖析接受美学文艺思潮的发展脉络、核心原则及命题,并总结接受美学在各门类设计应用的特点。厘清接受美学与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验证接受美学介入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可行性。探讨接受美学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提炼出聚焦产品用户的设计策略,使其设计流程更人性化的同时,实现产品多维度地创新以满足使用者的消费心理和体验需求。
关键词:接受美学;陶瓷文创产品;用户;体验需求;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4)11-0001-03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valu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in the design of ceramic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and to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it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irst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ontext,core principles and proposition of the literary trend of reception aesthetics,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in various categories of design. Second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eptance aesthetics and the design of ceramic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s clarified,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tervention of acceptance aesthetics in the design of ceramic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s verified. Finally,the application method of acceptance aesthetics in the design of ceramic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s discussed,and the design strategy focusing on product users is refined to make the design process more humanized and realize multi-dimensional product innovation to meet the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experience needs of users.
Keywords:Acceptance of aesthetics;Ceramic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User;Experience demand;Design strategy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在近年来蓬勃发展。随着文创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文创产品形式也日趋多样化,而陶瓷文创产品因其特殊材料而成为其中重要类别之一。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成为文化的传播载体,更重要的是结合时代审美价值,让文化与艺术融入生活,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和精神生活需求。但大多数企业与设计师开发文创产品时存在着一个共性问题: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过于关注产品形式美观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却忽略了产品内容是否符合用户需求。而接受美学的介入,可以提供具备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其介入到设计开发中会促进陶瓷文创产品创意的多元化,提升产品的用户接受度、文化感知度和审美体验。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理论与其设计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如何体现接受美学理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归纳出了在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的设计策略和创新价值。
接受美学,是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于20世纪60年代共同创立的一门主体性文艺美学理论,专注于研究文学作品的接受。强调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出发点或原则性立场是读者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读者在文本含义生成时扮演主动角色,并在进程中对作品文本起到的审美再创造的作用,也对作品的“效果历史”具有决定性影响[1]。这是一种超越传统的“作家中心”和“文本中心”研究范畴的理论,因其注重读者对文本欣赏接受时的规律与因素,也被称为“接受理论”。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溯源到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阐释学和以罗曼·英伽登为代表的现象学,包含“读者中心”“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等重要命题。如图1所示,为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接受美学创立以来,其应用范围已从初期的文学领域延伸至跨学科研究,涵盖了表演艺术、建筑景观和艺术设计等多个具体门类。通过对接受美学与陶瓷艺术设计关系的深入分析,陈君[2]提出了一种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全新现代陶瓷设计理念,以遵循接受美学的普遍规律为设计过程的指导方针。蔡朱红[3]将接受美学应用于产品设计,提高使用者在设计流程中的地位。通过验证使用者的参与,提高了设计的可行性,促进了使用者与设计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最终实现了设计目标。朱琳,李超德[4]将接受美学的概念引入到设计美学主体性研究中,注重探讨消费者体验时的各种相关要素,强调了主体性体验对于设计美学的重要性。李少宏,尹欣然[5]将接受美学概念引入到家具设计的体验性研究中,将设计师视角转向产品受众的视角,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情感和审美,从而提升家具产品设计的体验性。以上研究者们对接受美学在各设计领域的研究表明,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将接受美学的理论范畴引入设计,以类比的方式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产品用户端接受视角以及其与影响、关系和必要性等相关的重要性。相比其他美学思想,接受美学采用作者—作品—受众三位一体的分析方法与设计中设计师—作品—受众之间存在互通性,在设计领域具备很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能够解决设计中产品接受相关问题。本研究引入接受美学进行交叉学科的融合创新,将接受美学核心理论命题引入到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领域中进行创新探索,聚焦于体验性视角完善陶瓷文创产品设计流程,形成陶瓷文创产品设计新思维与新策略并促进其产品价值的提升。
陶瓷文创产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属性和产品消费属性。文化创意产业是由英国提出的,最初被称之为“创意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相应的文化创意产品,即文创产品,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有大规模生产与手工艺制作两种类型,而文创产品要具备商业消费属性与文化创意属性的同时,以及手工艺制作的特点,陶瓷文创产品就是最为符合条件的产品类型。文创设计是基于文化内涵的创新思维活动,陶瓷文创产品是兼具文化性与商品性的集合,具备着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学者们在论述两种价值的“首位度”存在着争议,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中,占比也会有所不同,但质言之仍可视之为用于交换流通的文化创意商品。
(一)文化价值与接受美学
陶瓷文化创意产品之所以受人关注,在于其凝聚了文化的内涵与接受美学的精髓。陶瓷文创产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从接受者的角度可以分为3个层次:文化文本、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蕴(图2)。其中,文化文本最为广泛,包含着文化方方面面的故事、作品和想象;文本意象相较于文本更为具体,一般表现为最能代表文化意味的符号或形象;而文化意蕴最深的层次,广义上称之文化所蕴含的意义、启示和重要内容。诚然,陶瓷文创产品蕴含着的文化内涵是前提条件,但后续产品的文化精神内涵是否为消费者所接受和感知,以及符合用户主体性的审美体验存在不可知性,因此,文化价值的认知需要考虑产品接受者,这与接受美学侧重于艺术文本接受者的研究不谋而合。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文化内容的多层次挖掘,就是立于产品受众与消费者的角度,在考虑产品受众的文化精神体验与需求前提下,充分挖掘符合消费者审美经验和内涵可感度高的文化内容,这一过程体现出接受美学中“读者中心”与“期待视野”有关接受者重要地位的命题。
(二)商业价值与接受美学
从陶瓷文创产品的商品视角,具备着实用、创意、材料与美学属性(图2),一方面商业价值的4类属性特点构成刺激消费者购买的驱动力,而为了起到最大化的驱动作用来吸引消费者购买陶瓷文创产品,就要在其中体现符合用户“期待视野”的产品属性,尤以实用、创意、与美学属性最为重要;另一方面,陶瓷文创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者就要服从于市场机制,去时时把握市场动向与消费群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艺术就是按照生产和消费的规律来进行的活动”,换言之,设计活动本质是生产与消费,客观在陶瓷文创产品消费市场观念上给生产者明确产品消费的主体,继而按照潜在或明确了的用户需求进行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陶瓷文创产品生产—消费的设计开发流程,与接受美学明确文本接受主体并预想“隐含读者”进行文学文本创作相一致。“召唤结构”,陶瓷文创产品具备的两种价值客观要求着设计开发注重产品用户,也与接受美学的创立将文学研究重心从文本作者转向接受者具有同一性。上文得出接受美学对于设计领域具有包容性,解决设计接受问题具有可行性的结论,将其用于陶瓷文创产品设计领域中即是以产品受众为中心的设计研究。
接受美学介入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主要体现在“读者中心”“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对于设计开发的启发意义。首先,在产品设计开发伊始明确产品使用者和其中心地位,通过适宜的方式让其参与设计流程,以提升产品体验感与满意度;其次,需要根据产品目标用户的“期待视野”进行调研分析,只有符合用户期待的产品才能够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结合接受美学中的“召唤结构”命题理论,采用“空白”“空缺”与“否定”方式来激发用户购买欲望,带动潜在用户消费,并让用户期待得到更多的填补与确定。总之,接受美学视角下的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模式,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陶瓷文创产品为媒介,旨在开发出提升消费者的文化感知与审美体验的产品。图3展示了接受理论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示意图。
(一)转变中心—用户参与设计
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引下,陶瓷文创产品设计的首要策略在于确立产品接受者的中心地位,这一决策源自接受理论的核心原理以及设计的终极目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转变为文学作品有赖于读者参与,通过主观能动建构文本形象意义与阐释文本内涵,使得文本形象本身得以丰富”,因此,文本接受者——读者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中心地位。同样的,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元素需要依靠产品接受者的感知和理解,从精神层面构建有关陶瓷文创产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此外,设计的终极目的在于方便人们的生活,增进消费用户的生活质量,所以在设计活动的出发点与流程中要明确用户的重要地位。因此,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的起点,就必须明确用户的主体地位。
一般而言,文创产品开发设计者“孕育”出新产品,而该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所接受,则决定了其生命周期。在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流程中,产品使用者的重要地位意味着可以借助用户参与设计,以此明确用户的购买意向和提升产品的多维价值。在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意的过程中,设计团队可以邀请购买过陶瓷文创产品或有购买意向的用户,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与审美倾向等进行访谈了解,加之用户的想法表达有助于创造出接受度更高的陶瓷文创产品。用户的参与设计的方式通常可以分为3类:感官参与、精神参与及行为参与[6],其中行为参与是在产品过程中,用户与产品关联度更高,因此开发出的产品完成度更高也更能符合用户需求。目前许多文化创意产品都是由用户参与设计的,例如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故宫猫系列”文创产品,北京故宫“御猫”存在已久,深受各地游客的喜爱,每天会有大量的游客专程到故宫看猫,还有各地寄来供故宫猫享用的猫粮。为了满足游客们“将猫带回家”的愿望,故宫文创开发部门对于以故宫猫的各种造型为灵感源泉,研发出一系列惟妙惟肖的文创产品。如图4所示的“故宫猫系列”陶瓷杯,以故宫猫为原型,结合馆藏文物的各类元素进行设计。杯盖呈“猫耳”样式,寓意“萌猫送福”,活泼可爱。“故宫猫系列”陶瓷杯是文创开发团队明确以产品接受者为主体的设计成果,也是游客行为参与设计流程的产物,故宫游客爱猫的行为客观无形中成为产品开发的起点和产品定位的源头。开发团队“产品用户中心”的明确与接受美学“读者中心”原则相一致,充分体现了接受美学对于陶瓷文创产品开发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期望达成—满足用户期待
接受美学对于陶瓷文创产品设计策略,还体现在于“期待视野”这一命题。“期待视野”是姚斯总结前人研究得出的,是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式或先在结构[7],可以分为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两种类型。其中定向期待指的是读者已有的审美经验形成的“前理解”,使其有选择地决定阅读到的文本内容;而创新期待指读者阅读过程中,寻求超越已有经验的内容。这种创新期待客观上体现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内心深处对未知事物“期待”。因此,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除了具备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亟待调研了解用户对文化内容需求的“前理解”与已存在的定向期待,有针对性地挖掘文化内涵与具体形象,创造更多超越固有经验的创新期待。总之,满足用户对于产品的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都要侧重于文化内涵的挖掘。
基于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开发出的陶瓷文创产品能够让用户感受到多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在满足产品接受者的需求的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陶瓷文创产品符合用户“期待视野”的重要性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方面,只有当陶瓷文创产品所蕴含的文化符号进入用户的“期待视野”时,用户才能够进行感知、理解和诠释,从而体现文创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用户作为具有积极能动性的接受主体,会紧随时代的步伐与信息的更迭,不断更新着自身的“期待视野”,从而深刻领悟文创产品的价值与内涵。因此,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师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对文化进行深刻解读和发掘,不能停留在提炼出显而易见的“表文本”,而要致力于创作体现文化“潜文本”的优质陶瓷文创产品。陶瓷文创产品开发的前期,需要对于目标用户进行定位分析,例如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人)是当下消费的主要群体,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12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0%的受访青年愿意为国潮产品埋单[8]。如图5为中国本土彩妆品牌“花西子”的一款“花露玲珑”陶瓷口红,产品整体呈瓷质,为“印花之冠”美誉的定窑白瓷工艺,有细致的莲瓣纹微浮雕。口红部位采用雕花工艺,雕有致敬制瓷匠心的七十二工艺图。这款“瓷艺”口红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国潮产品定位的定向期待,还达成了以瓷为器和各种工艺所超越式的创新期待,向年轻人传达了宋代瓷韵文化的同时,也传承了东方的瓷文化。“瓷艺”口红满足了产品目标用户多维度的“期待视野”,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期待视野”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应用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挖掘各层次的文化内涵,把握住目标人群的定向期待并做到超越用户定向性的创新期待,这样此类陶瓷文创产品会比同类竞品更能激发用户的购买心理,继而提升产品商业竞争力。
(三)审美召唤—构建“召唤结构”
相对于姚斯对文学接受现象中读者 “接受”的关注,接受美学另一位代表人物沃尔夫冈·伊瑟尔则更为注重读者对于文本结构的“反应”。“召唤结构”是其核心观点,指在文学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点”与“空白”,需要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与具象能力来确定与填补,才能使作品的内容转化为读者心中所想的内容,才能顺利地获得文学意义。换句话说,如果作品文本在读者介入前已趋于完整,那么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失去参与感与文本共鸣。同样,对于陶瓷文创产品而言,若是用户能够凭借直观视觉感知出其中包含的文化内容,那么产品的新鲜感也会随之消失,进而失去深层次的文化意蕴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召唤结构”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产品文化内容的感知方式上。
伊瑟尔在其著作《文本的召唤结构》中指出,通过设置结构“空白”“否定”与“空缺”三种方式对于文本接受者进行审美召唤的效果。其中,“空白”体现在文本内容中并未明确“表述”的部分,需要读者自我补充与创造。陶瓷文创产品中“空白”的设置类似于国画中的“留白”手法,能够吸引用户的审美注意,让他们在深层次上体验和理解文化内涵。“否定”是指文本内容超越了读者一般的认知水平,而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否定”的设置是通过超越用户一般的使用体验,如新的“IP”、新媒介与新艺术形式等介入到陶瓷文创产品中造成的“新奇感”。“空缺”则是存在于主体阅读文本过程中,读者在“空缺”中建立文本理解和联系整体文本内容。“空缺”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是通过文化内容或形象部分特征特点来体现,赋予消费者想象过程中的割裂感,虽然难度较大,但能引起用户对于产品文化内核的更高维度的理解与体悟。这3种“召唤”方式并非孤立,而是相互交织着共同营造出“召唤结构”,来激发陶瓷文创产品用户的文化感知与创造力。图6是北京故宫基于馆藏《千里江山图》开发的一款“观山杯”,杯身画面设计并没有直接截取画面内容,而对画中青绿山峦造型进行提取概括,呈现精简化的山峦轮廓。此外,马克杯还融入4种书法笔画造型作为杯把,具备良好使用功能的同时,字体与画面整体的缺失造成了认知上“空缺”,精简化的山川轮廓营造出造成视觉上的“空白”。在双重影响下,用户初看会产生断层感,进而引起注意与好奇,最终自主地对画面进行完形补充联想到《千里江山图》。书法与国画的结合让消费者自然想到“书画同源”的文化内涵,杯身整体与杯把黑与白的对比形成观山的美学意境,感受中国书画艺术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意蕴。“观山杯”的创新价值是利用接受美学中“召唤结构”的设置实现的,“召唤结构”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中通过“空白”“否定”与“空缺”3层结构,营造出诸如“留白”“缺失”与“新奇”的多样化呈现形式,对陶瓷文创产品的潜在消费者进行吸引和“审美召唤”,最终能够引导产品用户进行消费。
陶瓷文创产品既是传统文化、陶瓷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结晶,也是承载着民族历史文脉的重要商品,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9]”。目前,众多畅销文创产品的涌现,充分证实了文创产品开发需要将设计视野转向产品消费者。将接受美学理论融入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中,首先彰显了消费者用户的核心地位,设计思路与流程中均注重用户的审美心理和情感体验。此外,接受美学核心命题对于陶瓷文创设计策略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1)转变中心—用户参与设计;3种用户参与设计方式提升消费者对于陶瓷文创产品的满意度。(2)期望达成—满足用户期待;定向与创新期待共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3)审美召唤—构建“召唤结构”;通过“空白”“否定”与“空缺”3种召唤方式,对目标用户与潜在用户进行审美召唤。以上3种基于接受美学的陶瓷文创产品设计策略,显著提升了产品自身的文化性与创新性,促进了用户的文化感知力和体验。最后,接受美学介入陶瓷文创产品开发中实现陶瓷文创产品多维度价值的同时,促进陶瓷材料、优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达成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方维规.文学解释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接受美学原理及其来龙去脉[J].社会科学研究,2012,199(02):109-137.
[2]陈君.浅析陶瓷艺术设计与接受美学的关系[J].设计艺术,2005(01):79.
[3]蔡朱红.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产品设计研究[J].艺术品鉴,2020(12):73-74.
[4]朱琳,李超德.从接受视角看设计美学主体性体验研究的重要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204(06):154-160.
[5]李少宏,尹欣然.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家具设计的体验性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8):13-17.
[6]施佳露,郁舒兰.参与式设计理念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饰,2018,235(09):26-27.
[7]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54.
[8]王品芝,王九龙.超九成受访青年愿意为国潮产品埋单[N].中国青年报,2021-10-21(10).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