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噪声的污染防治技术分析

2024-07-09 04:55王爽
大众科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绿化带交通管理

王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的出行需求显著增加。这一变化带来了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为了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以改善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分析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技术,探讨如何从多角度出发,采取综合措施,以期达到优化生活环境、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交通噪声 污染防治技术 交通管理 路面降噪 绿化带

中图分类号: X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9-3567(2024)06-0062-03

Analysi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Traffic Noise

WANG Shuang

Huludao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rvice centre, Jianchang branch, Huludao, Liaoning Province, 1253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travel demand of residents, and this change has brought about the problem of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which has had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resid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effectiv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improve and enhanc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and explore how to 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with a view to achieving the goal of optimiz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Traffic management; Road noise reduction; Green belt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强,特别是对交通噪声污染这一日益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交通噪声不仅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还会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对交通噪声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交通噪声污染的影响因素,评估其对环境和社会的潜在危害,并提出一系列优化的防治措施。通过严格的噪声源控制、科学的交通布局规划以及有效的交通管理,旨在降低噪声污染的危害,为创造更加宁静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1 交通噪声污染情况分析

1.1 影响因素分析

交通噪声污染主要源于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声波,其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道路状况、车辆密度、气象条件等都会对噪声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车辆数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成为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尤其在城市的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和噪声污染问题尤为严重。此外,部分车辆违规超载,对道路造成损害,降低了行驶舒适性,在缺少隔音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噪声超标。同时,部分市民缺乏安全意识,高峰时段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也加剧了噪声污染[1]。

1.2 污染的危害

交通噪声污染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构成了严重威胁。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间歇性耳鸣、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等。此外,噪声污染还会对动植物造成危害,影响植物的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降低其代谢功能;对动物而言,噪声干扰可能影响其繁殖能力,甚至改变性别比例。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噪声污染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健康、幸福的居住环境。

2 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技术

2.1 技术优势

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技术在噪声污染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噪声水平,为控制噪声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优化路面条件和利用监测数据,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噪声排放。此外,自动监测系统有助于项目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试验和论证,推动防治技术的创新。

2.2 应用流程

在应用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技术时,首先,需要合理设置监测点位,采用路段优化点位法,收集大量数据,全面掌握城市噪声污染状况。然后,结合统计学和模拟技术等多种方法,分析噪声污染的规律,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尽管这种方法的资金投入较低,但需要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必须根据城市交通的实际变化进行客观分析。此外,普测点位法是另一种常用方法,主要应用于主干道,通过对车流量和噪声的严格管理,实现对主次道路的分别控制。最后,需要科学确定监测点的位置,考虑到我国交通噪声控制的限值为70 dB,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控制方案,实现噪声的连续监测[2]。

3 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分析

3.1 路面降噪技术的优化与升级

针对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路面材料和结构来实现降噪效果。选择具有良好降噪性能的路面材料,可以有效减少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此外,通过在路面上铺设具有一定空隙率(约20%)的耗磨层,不仅可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还能增强其抗车辙和降噪能力。通常,耗磨层的厚度应控制在2 cm左右。为了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可以在路面上增加多孔隙结构层,这不仅有助于排水,还能提高路面的环保性能。据研究数据显示,这种结构能够降低3~8 dB的路面噪声。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噪声污染,相关人员应综合考虑交通噪声的特点和路面操作性,运用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合理选择和实施针对性的降噪方案。

3.2 严格控制噪声源

控制噪声源是噪声污染防治的基础措施之一。这包括限制车辆数量、优化车辆内部零件设计,以及合理规划车辆开发方案,从源头上降低噪声排放。对于大型客车、轨道车辆、载重汽车和公交车等,应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制造水平,减少噪声污染。在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中,应考虑采用高架路或低路埑等设计,以降低敏感区域的噪声污染。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采用减振设计,并对钢轨进行处理,以提高平整度并减少轮轨接触噪声,实现环境保护目标[3]。

3.3 传声途径噪声消减

机动车辆的运行和交通设施的建设会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为了保护噪声敏感建筑物,应合理设置声屏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建筑物两侧建设声屏障,实现全封闭处理。声屏障的设计应考虑材料、高度、位置和形状等因素,综合分析噪声衰减需求和周边声源特点。通过科学计算声屏障与受声点、噪声源的相对位置,实施专业化设计。此外,建设绿化带不仅可以提高景观效果,还能增强防噪效果,有利于水土保持。

3.4 加强交通管理

提高交通管理质量是降低噪声污染的有效途径。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鸣笛、行驶速度等行为的管理,在噪声敏感区域设置限速、限行、禁止鸣笛等标识。通过限制车流量和车型,优化道路交通参数,降低交通噪声排放。对于铁路车辆,应采用信号灯或无线通信方式,减少鸣笛需求。环境保护部门应监测交通噪声,根据实际情况提供防治建议,发挥监督作用,有效控制噪声排放[4]。

3.5 合理规划布局

为了解决环境保护与交通噪声之间的矛盾,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城乡规划的合理性。调整功能区布局,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同时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工程技术提高噪声控制的主动性,实施分层次控制策略,根据噪声源、建筑物和传声途径等因素,明确各自的责任[5]。

3.6 建立环境管理机制

建立项目规划环评机制,对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从源头上消除潜在污染风险。完善环评溯源机制,确保项目验收时的环境状况与现状相符,提高噪声治理的及时性。落实审批问责制,明确责任人,提高防治效果。对重点项目进行公示,增加消费者对环境噪声状况的了解。运用噪声地图技术,结合房地产项目销售,强化社会效果。

3.7 加强相关部门合作

交通管理、城市轨道、铁路等部门作为责任主体,应加强合作,统一监督管理,降低噪声污染。例如:实施限行措施,严格管理重型车辆,合理规划夜间绕行方式,加大对老旧、改装车辆的检查力度。公交车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公交部门合作,采用电动化方式,改造重点地区公交站,提高居民幸福感。地铁、铁路项目应严格环评,控制周边房地产项目开发,做好声环境保护措施[6]。

3.8 修订法律法规

交通噪声防治是一项长期、复杂且需要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为了提高治理效果,必须依靠法律法规作为行动指南,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他们能够协同工作,形成合力。在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时,需要划定清晰的管理职责范围,防止责任推诿和界限模糊。此外,应加强监督机制,确保各级环保部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依据噪声污染防治法及相关管理规章,加强对噪声污染责任主体的监管,明确其责任和义务,促使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排放。同时,为了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应当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更多的环保理念,提升环保工作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法律手段,推动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让公众和社会组织能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此外,完善公众参与的机制和程序,鼓励和引导公众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维护过程进行监督和参与。通过公开房屋的隔声性能和当前的声环境状况,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可以合理应用并完善自动噪声监测技术,发挥其优势,快速准确定位噪声源,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优化路面降噪技术、严格控制噪声源等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在技术、资金、法规等多重保障下,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敏,许迪,李丽珍,等.基于声功能区划的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以五华区为例[J].环境工程,2023,41(S2):861-863.

[2]钟扬.基于深度学习的道路和轨道混合交通噪声的分离与评估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3.

[3]凌飞雄.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现状调查及优化[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23.

[4]杨洁.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与自动监测技术的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12):171-173.

[5]张玮,殷承启,徐文文.基于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的夹心地判定及管理对策[J].环境影响评价,2022,44(1): 59-62.

[6]白文强.村镇主干道交通噪声对沿街建筑声环境的影响以及改造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 2020.

猜你喜欢
绿化带交通管理
生态园林景观绿化带设计方法分析
市政工程中城市道路绿化带的分析
最美城市“绿化带”
主动交通管理在智慧高速中的应用探讨
风景
交通管理大数据 智能研判平台SEARI-TBDS
打招呼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限行不限购应是小汽车交通管理的新常态
智能交通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