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经常跑步的人来说,鞋柜里总会有一双心仪的跑鞋,无论那是喜欢的品牌还是单纯相中某款鞋的样式,而更多的体验其实是来自它在陪跑过程中给人的感受。
当下,一些跑者在没有完全理解或体验过跑鞋的性能和适用性的情况下,就被各种营销手段和广告所影响,冲动购买。其中不乏追求最新款、限量款或跟风购买的现象,这种行为不仅让许多跑鞋陷入“买了堆积如山、却鲜少穿着”的尴尬境地,更有可能使个人消费陷入无谓的浪费。
记者在走访了一些线下品牌商店发现,大多数年轻人在选择跑鞋的时候更多仍围绕款式、颜色或者是缓震弹性等实用性能上。在一些拥有“碳板技术”的跑鞋上,一些接受采访的年轻人表示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过于“专业化”,另外,如果不是真正去比赛,平时跑步中并不需要穿它。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高价跑鞋是个不小的开支,此外在选购、比较和等待跑鞋的过程中既耗费时间,又可能削弱跑步的动力和兴趣。
专业人士给出的建议是跑者应首先分析自己的跑量。例如,普通跑者每月跑量在100-200公里,这样的跑量一年大约需要1—3双跑鞋。如果月跑300-400公里左右,大约需要4—7双跑鞋。有些厉害的跑者一个月1000公里,那每个月就要换一双新的,一年12双跑鞋。
此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认识到,购买跑鞋的主要目的是跑步,而不是为了展示。因此,选择一双高性价比的跑鞋,并将其充分利用,是更加理智和实用的消费行为。根据自身实际跑量来购买跑鞋,不仅准确反映了个人的真实需求,也体现了一种更加理智、节约和环保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