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铁汉
目前,黄山贡菊主产区在黄山歙县金竹村一带,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作为珍贵的草本药材使用。
近年来,黄山贡菊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就黄山贡菊的高质量发展前景展开分析,优化发展方案,最大程度的体现黄山贡菊的价值。
1黄山贡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品种退化
传统育苗与种植方式致使品种退化、品质下降、贡菊原种逐年减少,长期以来黄山贡菊未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系统性的品种提纯复壮良种繁育及原种保护工作。
1.2地力下降
累年连作,长期使用化肥,有机肥施入量不足等原因致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土壤中营养元素失调,导致贡菊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
1.3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2002年《无公害食品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国家农业行业标准,2004年黄山贡菊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范围为歙县全域,2006年黄山贡菊国家标准(CB/T 20359-2006),但因小农户分散生产,有标不依,有标难依现象严重,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企业虽然经营的量大,但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几乎所有的企业表现为单一的收和卖,产业链短,加工粗放,包装单一,品牌不响,低价竞争,利润较低,
1.4其它品种菊花冲击
因贡菊生育期长、种植技术要求高、产量远不敌七月菊,尤其2015年后,随着大黄菊和金丝菊等引进、种植,黄山贡菊种植空间再次被挤压缩小。
1.5名誉受到侵害
许多菊花经营者利用多数消费者对贡菊和七月菊以及外地类似菊花分辨不清,假冒贡菊销售。外地类似菊花,来源更是复杂,这些菊花的农药残留问题严重牵连到黄山贡菊的声誉。
1.6品牌宣传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黄山贡菊作为全国知名的公共品牌和优势农产品,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媒体广告宣传方面一直缺少创新,投入不大。同时贡菊文化挖掘利用更少,造成消费者对黄山贡菊认知几乎是空白。
2黄山贡菊高质量发展可行性
2.1黄山贡菊的竞争优势
黄山贡菊是歙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道地药材,因其在中医临床上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等功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也是真正被认可的药食同源的菊花。
2.2黄山贡菊产业发展有新突破
2017年歙县芽典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黄山贡菊“十大皖药”和非遗传承基地,2020年黄山市实施菊花组培苗繁育供应基地项目建设,2021年繁育基地出圃黄山贡菊脱毒组培苗8万株,安排在全市11个菊花脱毒苗试验示范基地种植;全市推进菊花绿色生态化种植及全域菊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3品牌宣传跨大步
2020年在省农产品交易会张正竹副市长代表黄山市重点推介黄山贡菊,2021年下半年歙县政府投入500万元在央视热点栏目和黄金时段进行6个月“黄山贡菊”区域公共品牌广告宣传。
2.4贡菊产业市场空间大
随着我国中医药行业的振兴,道地药材的市场呈现供不应求态势,黄山贡菊市场年需求量4000吨左右,但能够达到国家药用安全标准的药材原料几乎是断货,药企或药店找不到货源。
2.5外资进入歙县菊花产业
2020年以来,通过“双招双引”工作,已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人驻县经济开发区和溪头田园综合体,开展贡菊种苗组培、繁育、生产种植及深加工等一体化经营,外资的投入将为我县菊花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黄山贡菊高质量发展途径
创新合作推进技术攻关:我市与安徽省农科院的贡菊优良株系筛选与提纯复壮项目合作,可以充分发挥育苗繁育基地作用,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创新体系建设保障产业规范发展,加快完成以市场需求和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育苗繁育、绿色种植、高产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生产技术体系、加工技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的修订和完善。
创新推广思维打造标板辐射:集贡菊产业发展成熟技术,以菊花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通过系列种植技术,建成让菊农学有榜样,看有示范,做有标准的黄山贡菊产业标准示范基地。
创新加工工艺、推动加工清洁高效:引进新型设备,改善加工工艺,全面提升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
创新发展格局、深度挖掘产业文化:黄山贡菊文化历久弥香,贡菊与徽商、徽文化、新安医学紧密相连,整理挖掘这段历史、文化,建成黄山贡菊博物馆,也是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鼓励贡菊企业组团参加各类展会,宣传黄山贡菊公共品牌,围绕经营势头好潜力大有创新思维的贡菊经营企业,开展企业设施改造提升、推动大品牌建设。
在原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机或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提升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加强对黄山贡菊产业发展的监督管理,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确保贡菊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贡菊在市场中的竞争愈发激烈,要想提升贡菊在社会发展中的需求,实现贡菊经济快速增长,不仅要在贡菊种植上不断提升产量和品质,同时在加工和销售上逐渐形成统一的标准,利用优质的品质巩固市场,形成品牌形象,最终实现黄山贡菊的规模和经济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