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运用

2024-07-09 06:49:35张铭航代丽艳
吉林蔬菜 2024年2期
关键词: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精细化管理

张铭航 代丽艳

摘要:通过选用优良品种、精细化播种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可有效提高作物种子产量,实现农业高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优良品种;精细化管理;病虫害防治

引言: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如何实现农业高产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分析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运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优良品种的选用

选用优良品种是实现农作物高产的基础。为了培育出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要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手段,开展对不同类型作物优良种质资源的全面收集、评价和利用,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库。

在此基础上,运用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对种子进行遗传改良,使其具有抗逆性强、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特性。同时,要针对不同生态区域气候环境的差异,培育出耐旱、耐涝、耐热、耐盐碱等适应性强的区域化品种。

通过科学的筛选和设计的优质种子,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充分适应各种环境的压力,表现出更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此外,还要注重培育具有良好商品性状、贮运性状以及营养品质的优良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对高品质农产品的要求。同时,要加快推进种业改革,建立健全国家级和区域级优质种源供应保障体系,推动优良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确保各地农民都能获得优质种子。

2精细化播种与管理

精细化播种与管理是实现农作物高产的关键环节。比如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栽培过程中,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在水稻移栽前,农民要对育秧土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确保秧苗获得充足营养,长势健壮。同时选择优质稻种,进行科学催芽处理,提高出苗率。移栽时既考虑最佳移栽秧苗叶数期,也合理确定株距,一般以20-30株,平方米为宜,既充分利用空间和阳光,又不会过度竞争。移栽前还要深耕松土除草,移栽后及时浅水保苗等。

进入分蘖期后,根据品种定期施用速效肥,促进分蘖增产。合理控制水量,既保证稻苗充足水分,也注意不要积水过深影响分蘖。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确保水稻健康生长。进入青苗期后,要加强巡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对策。如补栽缺株,发现病虫害要立即喷洒农药。

同时,科学施肥,尤其抽穗前后要确保叶片钾素充足。抽穗期是水稻生育关键阶段,要精心水分管理,既控制分蘖期水深,也防止抽穗期干旱。同时严格掌握用药期,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穗粒乳熟期要维持浅稳定水层,防倒伏,促进籽粒饱满。合理使用脱粒剂,促进均匀成熟。

最后,采用适宜的机械化收获,减少损失。只有全程精心呵护,发掘每株水稻的产能,才能实现高产。除水稻外,其它作物如玉米、小麦种植也要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播前充分准备土壤,播种控制密度和深度,生育期根据需求灌溉除草施肥,利用数字化监测预测病虫害等。设施农业和果树也要实施精准化栽培,合理控制各种生育条件,实现规范化管理。

3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高度重视。从源头上预防病虫发生和传播十分重要。这需要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轮作面积,选育抗病抗虫品种。同时,针对不同作物常见的病虫种类,采取有针对性的农业防治措施。如对小麦常见的枯萎病,可以在种前深翻土壤,提高土壤理化性状,或者在麦苗期喷洒生防农药;对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可以在移栽前在育秧棚周围布设诱虫灯,大量诱杀螟蛾。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切断病虫传播途径,从源头减少病虫暴发。

充分利用生物防治优势。包括选用对目标病虫具有攻击性的天敌如寄生蜂、蚜虫等,在田间定点或大量释放,形成自然生物链。也可以开发应用含有杀虫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导剂等绿色防治产品,建立生物多样性和谐的农业生态系统。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前提下,根据病虫发生周期喷施高教低残留农药。同时选用不同类型并轮换使用农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加强对农产品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建立精准化病虫监测预警系统,随时掌握病虫动态和严重区域,及时绘制发生态势图,以采取针对性防治。

4科学施肥与灌溉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所种植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出合理的施肥方案,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及必需的微量元素进行适时适量的补充,避免出现养分过剩或缺乏的情况。比如在玉米生长的孕穗期,需要适量增施氮肥以满足营养生长的需要;而在大部分作物进入灌浆和成熟期后,应当适当减少氮肥投入,改为增施磷、钾等元素,促进籽粒充实。

把握施肥的时间节点,施肥方式也很关键,应采取测土配方、深施基肥等措施,确保肥料能够被作物高效吸收利用,不会被大量流失或挥发。新兴的缓释肥料、液体肥等新型肥料产品也有助于提高利用率。同时,科学施肥还需遵循测土配方的原则,定期对土壤进行检测,根据实际养分状况来制定施肥量和施肥比例,避免过量施用造成浪费或污染。

在灌溉管理方面,农民需全面考虑气象条件、作物特点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合理安排灌溉的时间和频次。干旱地区应做好夏季高温少雨的准备,在作物需水高峰期适时增加灌溉量;而湿润地区则要预防涝渍灾害,及时排涝通气,避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现代化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等,可以大幅降低水资源的损耗,提升灌溉效率。

智能农业为精准化水肥管理带来新契机,通过田间布设各类传感器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环境因子等实时数据,农民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合理的施肥灌溉方案,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控制。

5土壤改良与保护

检测土壤的基础指标是合理施肥和改良的前提。要定期对土壤进行pH值、盐分、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质检测,掌握土壤的养分状况。根据测土结果制定施肥配方,避免营养元素的过度或不足。同时根据pH值适当撒施石灰或硫酸等调节剂,将土壤pH值控制在作物最适宜的弱酸性范围内。采取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改善土壤结构至关重要。

深翻整地有利于破除土壤板结层,提高生气和水分渗透性;配合人工或生物途径增施有机肥料,既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团粒结构,又可为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提供营养基质。秸秆还田不仅可返黑增肥,而且有助于减少农业源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排放。作物间的合理轮作至关重要。相同作物长期连作会导致特定病虫害及杂草滋生,加剧土壤板结、降低微生物多样性。

适当的轮作模式能够打破作物同种病虫害循环,增加作物品种多样性,维护良性的土壤生态系统。在耕作间歇期,还可以利用绿肥作物在地里生长并翻压,既能防止土壤裸露失肥,又能为下作提供新鲜的有机质。

除此之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倡导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料等环保型农资产品使用,对保护和修复农田生态环境也大有裨益。过量使用化学物质不仅会损害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还会导致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累积,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结束语: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农业高产对我国来说意义非凡。要充分认识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它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只有把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运用好,才能为我国农业高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以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精细化管理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北美海棠优良品种及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49:57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39:48
探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14:39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