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2024-07-09 06:49:35翟莹
吉林蔬菜 2024年2期

翟莹

摘要:应用好农作物减药控害技书,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农产品产量,创造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但从科学的角度看,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达成的效益也与预期目标不一致,要做出调整和优化。本文立足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分析可为同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工作新思考,促进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应用与推广工作进步。

关键词: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存在的问题;应用与推广

农产品种植的过程中使用农药不仅能够防治病虫害,也能确保农产品的健康生长。但是农作物使用超量,会影响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也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应用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非常必要。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应用中存在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

1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民减药意识淡薄,使用方法不科学

我国绝大多数区域农民都没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不仅文化素质偏低,且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也不能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考量。绝大多数种植户的目的都是提高自己收入,所以在工作时都会围绕着这个目的展开。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病虫害的相关问题,他们会通过加大药量、增加用药次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无法保证食品上市的安全,也对周边环境带来污染。他们从思想意识方面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错误,遇到病虫害突发情况时,基本使用这种方式,没有新的技术应用。

1.2统治防治缺乏专业性

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的目的是指,在防治病虫害的时候,降低农药的使用量,确保食品的安全性,也避免环境会遭到破坏。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病虫害防控的过程中都是以个体户为主,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的,或者有人会按照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进行,不管是用药的方式还是用药的剂量都是由自己控制的。而且用药方式也比较简单,通常都是喷洒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药的利用率和推广率。

1.3使用的机械设备不先进

通过机械设备来用药,可提高用药的效率和质量。将设备引入到农药喷洒的过程中来,科学控制农药剂量,不仅能保证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也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由于农业病虫害往往以个体户为主,前沿技术设备普及率无法得到保障。整体来看,在农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很少会引入植保无人机、作业直升机等相关机械设备。不先进的机械设备工作效率低下。不仅浪费农药,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还没有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2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策略

2.1推广先进的机械设备。

将设备引入到农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可以为农民解决喷洒农药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跑、冒、滴、漏的问题。由于我国农民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对前沿技术了解较少,他们一般选择使用传统设备;而且前沿的机械设备需要较高的购买成本。这些因素导致前沿的机器设备普及率较低。因此有关机构应当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推广机械设备,扩大机械设备的普及范围。

可以将无人机和走势杆儿喷雾机等设备引入到农药喷洒中来,提高农药喷洒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问题,也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环境。

2.2做好预报防控,加大宣传力度。

在推广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的过程中,农民意识偏低是主要面对的问题。农业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有效的宣传,帮助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提供更多技术指导。

可以对现有的病虫监测网络进行优化,全面覆盖相关区域,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问题,在专家、学者的建议下科学地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形式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帮助农民了解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的重要性,对他们和掌握病虫害有关科技知识进行培训。

2.3强化农药市场的监管

有关部门要将农业行政执法内部力量协调好,联合质量监督局和公安局等部门,进一步强化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坚决打击无证经营、违规使用农药、超剂量使用农药等违法行为。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农产品、农药产品质量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为农民提供到合格的农资产品。

2.4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要从“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出发,推动生态农业专业化防控等可持续性的治理技术。做好农作物减量控害工作,可推广太阳能杀虫灯、色板、生物农药等技术措施。帮助农民了解更多的绿色防控的办法,然后,农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防治的手段,可有效解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见效相对缓慢,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所以,在分析技术和应用技术的过程中,要始终以预防为主。从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出发,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防治策略。

结束语:应用好农作物减药控害技术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避免农药过量给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有关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宣传、培训等各种手段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要始终遵循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共同进步的原则,促进农业的持久、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