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是“闽北粮仓”的重要县域之一,闻名闽江两岸的“干山米”便出自此地。
“干山米”是顺昌县大干镇干山村产的大米,具有精、纯、圆润的特点。“精”即每粒米表面洁白、光泽好、晶莹透亮;“纯”指无杂质、无灰、无沙、无糁,蒸煮前是否淘洗都可;“圆润”就是粒粒大米饱满不碎。
关于“干山米”的来历,当地有好几种传说。其中一种是说:八仙到宝山游玩,何仙姑煮饭后忘了把捞饭的笊篱收走,笊篱化为一块大石,石头像笊篱一样漏出一滴一滴泉水,泉水流进了干山村的田里,浇灌出的稻苗便长出了独一无二的“干山米”。
据明代顺昌县志所记,晋太康中(西晋公元280—289年)道士陈紫干在干山、宝山一带炼丹,当地民间称为“干仙”,他食用的米称“干山米”。早在宋真宗年间干山米就成为朝廷贡米,经历代相传,又于乾隆年间开始在福州、南平等地种植。
“干山米”用于蒸煮或制作其他食品均可,米倒入锅内一会儿便清香扑鼻,食之滑而不硬、腴而不腻、黏而不滞,之所以具有口感好、营养高等特点,和当地的土壤、气候、日照有着极大的关系。
干山村位于顺昌县大干镇西北部,具有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海拔适中(海拔450米)等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这正合古时所说:“茶宜高山之阴,稻宜高山晨曦。”此外,这里的山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适宜水稻生长,产出水稻品质精良。
除了独特的地理优势,“干山米”的种子每年也都要经过精挑细选,每三年还要提纯一次,淘汰劣品,保证品种不退化。种植过程实行全程绿色生产,使用山泉水灌溉,不施肥不撒药,与其他田地隔开,以保证干山贡米品质的纯良。
如今,“干山贡米”因其承载的文化底蕴和优良品质,已经成为干山村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
(任开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