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隼》: 自然主义者的孤独吟唱

2024-07-09 06:06张向军
农家书屋 2024年6期
关键词:观鸟主义者飞翔

张向军

灰白的天空中,游隼在孤傲地飞翔,大地上一个孤独的背影在执着追随。天高地阔,游隼像天空中的黑点,那个背影像踽踽独行的蚂蚁,而在地平线的远方,大海苍茫。

这是一幅令人震撼同时也令人心碎的画面,给我们描绘这幅画的人是英国作家约翰·亚力克·贝克。他连续十年执着地追随着游隼的身影:“整整十年,我将我所有的冬日都用于寻找这漂泊不定的光芒,寻找游隼掠过天空时生命迸发的霎时热情。”他的眼光时刻聚焦在游隼的身上,直到它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

在作家的眼里,天空的王者,自然界最强大的掠食者——游隼就是他所寻找的生命的光芒。在宁静的河滩,浓雾包裹的河谷,闪烁着金光的田野,溪水潺流的湿地,茂密的树林等地方,他追随游隼,观察它的眼睛、翅膀、羽毛、鸟喙、利爪;观察它恣意的飞翔,血腥的捕猎;赞赏它的自信、威严、霸气。

作家不吝笔墨地赞美游隼,将他的生命形容为一场孤单的死亡,认为游隼所做的一切就是将他们的荣耀带向天空。正是作家对游隼的痴迷和投入成就了他的作品——《游隼》。

一方面,这是一本观鸟笔记。作家以精准、唯美、流畅的笔触描绘了博大的自然界的物态。林中的榆树、梣木、橡树、山楂树、雪松,以及斑尾林鸽、麦鸡、赤颈鸭、山鹑、田鸫、黑水鸡,无不体现了自然的纯粹之美与物种的丰富性。

作家的目光冷峻锋利,流连自然山水,体察以游隼为主角的鸟类群体的生存状态,认同自然物种的存在法则。他笔下的自然有一种不假雕琢的唯美,可以让他在冬日追逐游隼时忘记了寒冷霜冻。在他眼中,鸟的飞翔也是一种美的呈现,甚至鸟的死亡也是壮美的:“他(翠鸟)像一颗死去的恒星,绿松石般冷峻,微弱的星光,穿透漫长的光年,终传至我的眼中。”

另一方面,《游隼》又并非单纯的观鸟日记,而是一位自然主义作家心灵和思想轨迹的记录,是一曲以吟唱游隼而影射自身的哀歌。

约翰·亚力克·贝克一生都生活在英国乡下的小镇切姆斯福德,他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饱受疾病折磨,后因服用缓解关节疼痛的药物而患上癌症去世。“我一直渴望成为外在世界的一部分,到最外面去,到所有的事物的边缘。”作家把心灵的孤独以及去远方的渴望寄托于游隼,追随它而步履不停。作家毫无保留地袒露了他的心迹,仿佛一个自然的梦游者在孤独呓语。

在书的结尾中,在作家的潜意识里,他已经被游隼这个物种接纳,俨然已经成为一只脱离了人类世界的游隼。这是一种深刻的隐喻,暗示作家已经抵达了游隼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完成了不可能的蜕变。游隼,成了顽强生命的象征,作家渴望着成为具有游隼生命力的所在。

阅读《游隼》时,像在读一部诗集,作家诗一样流畅优美的语言有着诗歌节律的美感,使一部几乎没有情节、人物单一的书籍读起来毫不费力。书中作家对游隼进行了近乎虔诚的礼赞,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沉的热爱。同时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也读到了作家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类似于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思索。

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作家有着博大宽广的情怀,他对自然的热爱,显得偏执而执着。除了作家本人,作品中有关人的描写只是一个“他”或者一个背影,作家刻意淡化了“人”。他认为“我们(人类)都是捕杀者,我们浑身都是死亡的气息”。他和游隼一样“厌恶人类的声音,憎恶这声音”。他对人类世界充满厌弃和疏离,认为人类的捕猎杀戮超出了自然法则,是欲望的驱使和放大。

作家以谦卑和敬畏心对自然的摹写,聆听着纯粹的自然之音,窥见了纯粹的自然之美,让我们对人类和自然的未来始终怀着美好的愿景。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更多的人加入保护环境和生物物种的行列,自然主义者不再是孤单的吟唱者。

猜你喜欢
观鸟主义者飞翔
忌肉主义者
湿地观鸟
飞翔吧,少年!
飞翔(上)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观鸟记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春季观鸟style
独自前行 迎风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