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汉东
重庆市璧山区充分梳理建制一千多年的深厚文脉,持续推进非遗活化利用,持续构建非遗传承生活化、市场化、个性化场景,以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儒雅之城的文化底蕴。
整理优秀传承,非遗项目有追溯。采取专题走访、记录传承人口述等多种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者相结合,全面梳理优秀项目,整理传承要素,做好专题申报,先后六批次列入市级名录7项,代表性传承人4人;区级名录82项,代表性传承人83人。建立专门的非遗档案和传承沿革,每个项目可查可追溯。通过举办非遗技艺培训等方式,开展微刻(篆刻)、璧山吹打、来凤鱼加工工艺,持续培养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人。
活化非遗元素,实现非遗生活转化。推进非遗传统技艺元素多点融入市民生活场景,不断扩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知晓度,让老百姓更多感受和体验非遗特色文化和产品中的“五味”。非遗舞蹈《鼓儿咚咚》获全国少儿舞蹈大赛“小荷花奖”金奖,以重庆市非遗“薅秧歌”为基础创演的《田坝腔》获全国群星奖。“丝韵阁”旗袍手工制作技艺参加非遗宣传展示和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璧山薅秧歌、肉莲花非遗项目在央视一套大型山水文旅节目《山水间的家》第7期展演。大江龙非遗来凤鱼培训基地常态化开展厨艺技术培训,让市民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
打造非遗集市,推进非遗市场化发展。将节日节庆宣介、展销体验、产业化项目结合,建设运营2.3万平方米的秀湖非遗手艺特色小镇。每年常态化开展非遗美食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设计周、“端午奇妙游”等非遗和传统节日活动50余场。建设线上、线下非遗产品展销专柜,融合非遗产品展销与制作体验,涵盖糖画、来凤鱼、璧山兔、手工制鞋等具有本地特色非遗产品,并引进“酱礼坊”“名医在线”等非遗产业化项目。秀湖非遗小镇获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
深入调研摸底,满足非遗个性化需求。以非遗元素和产品个性化需求为着力点,发展非遗定制项目,开展非遗专题活动。针对师生需要,储备非遗项目,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研学实践等活动。“正则绣”获重庆市“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推出制茶、缬染、正则绣、古八景折扇等文创产品,并设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微刻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竹雕、箜篌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先后入驻,满足个性化产品需求。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