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勇
江西名胜众多,庐山便是其中之一。
前段时间,一段名为“李白诚不欺我!在雨中我看见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视频火了——在朦胧烟雨中,瀑布从天而降。有网友感叹说,以前一直以为李白写《望庐山瀑布》用的是夸张,现在才明白是写实!而之前还有人感慨说“亲自去看庐山瀑布,感觉被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欺骗了”,甚至还有人打趣道:“日照香炉不生烟,近看瀑布成根线。”为什么不同的人眼里的庐山瀑布差别会这么大?
苏轼的《题西林壁》告诉我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在诗中讲道理—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庐山的形貌差别很大,不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当中。
然而,苏轼不可能在他的诗中列举庐山所有的不同。比如李白看到的瀑布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瀑布有所不同,丰水期和枯水期的瀑布也不同,苏轼没有在他的诗中一一表述出来。当然,短短几十字也不可能将时间、方位等所有的不同都概括进来。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苏轼的诗中明白一定的道理。小朋友们多加体会,说不定还能明白前面说的道理之外的道理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苏轼写这首诗的背景吧。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儿被判死刑,后来经多方营救,被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团练副使。在黄州待了好几年,他写的《赤壁赋》等诗文为皇帝宋神宗所赞赏。宋神宗打算重新起用苏轼,然而苏轼的政敌不同意,万般阻挠。最后朝廷决定把苏轼改派汝州(今属河南省平顶山市)做团练副使。在去上任的中间空档,近50岁的苏轼离开黄州,到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去看望他的弟弟苏辙。路过九江时,苏轼顺路去庐山游玩。因为还要去筠州,苏轼无心游玩,更无心写诗,于是草草游览庐山后就匆匆下山,前往筠州。十来天后,苏轼离开筠州,又路经九江,这次苏轼从南麓上庐山。这时,陪同游玩的除了好友道潜,还有从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专程赶来的佛印。苏轼心情愉快,在庐山待了十多天,游览了许多地方。这次上庐山,苏轼对诸多胜景仔细观赏,还为漱玉亭与三峡桥写了两首长诗。当然,最著名的还是这首《题西林壁》。可以说,这首诗是苏轼畅游庐山后的总结性题咏。